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我国已发展为全世界的制造业中心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还存在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培养人才模式僵化,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节;生源较差,短缺;办学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努力走特色化发展之路;走市场化发展之路;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走实用型人才培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生产的陶瓷器,除满足本国的需要,还大量输出国外。在陶瓷外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条由东至西的贸易通道。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在其著作《陶瓷之路——东西文明接触点的探索》中,将连接东西方的海上航路.称为陶瓷之路。陶瓷之路成为继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后,又一中外交通史上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3.
塞缪尔·巴特勒是19世纪英国优秀小说家之一。《众生之路》是其代表作,但国内学界对这一作品研究甚少。巴特勒通过对主人公欧内斯特这一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人类道德进化的关注。《众生之路》讲述的与其说是主人公欧内斯特的成长经历,不如说是他实现自我的自由之路,完成道德进化的精神之旅。文章从进化伦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分析,探讨了作品中自由和道德进化的关系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文化百年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时代强烈呼唤我国大学创新,我国大开展中国大学百年研究。在回顾、总结近一个多世纪化与现代文化,特别是中西大学文化冲突和交融的历探索中国特色大学的创新之路。牢把握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现代大学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出现的传统上,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探索中国特色大学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九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基本国情的认识,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成功地探索出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延续的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之路,既有中国民主革命的特色之路,也有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色之路,接着又探寻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色之路。现在,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赵迎凤 《华章》2008,(16):33-34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昆山经济为什么会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创新才是"昆山之路"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法宝.  相似文献   

7.
学生感言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10):I0005-I0005
《金牌之路》使用体会;《金牌之路》伴我夺冠。  相似文献   

8.
越中是唐诗之路的心脏地带,自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和文士雅客多隐居于此,中国的山水文学和山水诗就诞生在越中。大唐时代文士雅客纷至沓来,使昔日魏晋风流得以再现,其结果即是形成了今人所称的唐诗之路。从唐人诗文所载来看,他们大多是步魏晋人士的足迹来此访胜探幽的。可以说,魏晋风流在越中的活动是唐诗之路的先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西爱情悲剧代表作品的《苔丝》和《雷雨》有着共同的特质:文中女性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男性的摧残,成为世俗偏见的受害者,并经过种种努力,通过爱情反叛寻求自我救赎之路。就《苔丝》、《雷雨》中女性爱情救赎与反叛之路坎坷的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剖析,就其自我救赎与反叛之举的文化因素进行揭示,通过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女性救赎之路的文化实质进行比较,揭示其对爱情悲剧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高职高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高职高专企业化发展之路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条从西南通向东南亚的陆上交通要道,即西南丝绸之路。近年来,这条古代陆上交通线受到学者的密切关注,对其研究著述者颇多。《华阳国志》大量的记述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形势,而这一地区正是西南丝绸之路所经之地。本文就是结合《华阳国志》的记载,对我国西南丝绸之路早期的状况作一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沟通中国与欧亚大陆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从形成、发展到衰落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其保留或延续至今的各类遗产形成一条无与伦比的文化线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的构成要素包括现存遗址、文化成果以及它赖以产生的独特生态环境和得以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动力。丝绸之路的世界遗产项目提名工作将是根据其价值内涵确定其典型遗址实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贯穿甘肃省全境,敦煌、张掖等地是中西交通的枢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各个民族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善于经商的粟特人、回鹘人,曾是丝绸之路的主宰者。漠北回鹘与吐蕃为争夺丝绸之路,征战不断;甘州回鹘统一河西走廊,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党项族抢掠丝绸之路,其西夏政权灭甘州回鹘,控制了整个河西。蒙古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炳灵寺石窟地处古丝绸路上的一大"山结"、"水结"之处,亦为"路结"所系之地,丝路东段五条干道——秦陇南道、羌中道(吐谷浑道)、唐蕃古道、大斗拔谷道、洪池岭(乌鞘岭)道,在其附近一带汇聚。本文通过该石窟中留存的大量游人题记等有关史料的研究,对其在丝路交通上的重要地位作了新的揭示和剖析,并为该石窟作为丝绸之路整体"申遗"入选的重要景点之一提供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的“丝绸之路”研究,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国外学者也对“丝绸之路”作了一些专题研究,尤其是法国学者和日本学者,为“丝绸之路”研究作出了许多贡献,其关于“丝绸之路史”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在湖北境内的蜀道就是纵横延伸于川陕鄂豫数省、被近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汉水流域古盐道。这条大道既是人类生命起源和播迁的大道,也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商业起源和发展的大道,同时,更是聚合东西、勾连南北各民族和经济文化的文化地理大道。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地理地位,无论古今,都具有无限丰富和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全长2000多公里的"西南丝绸之路"从四川成都到南亚印度,所经之地全是高山峡谷,激流险滩。这条中国西南面向南亚进行贸易、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既横穿了岷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几大水系,又翻越了大小凉山、博南山、高黎贡山等几大山脉,文化带也不断从中原文化向边地少数民族文化及异域文化过渡,各种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对保山文化发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是中国古代都市文学的重要内容。乐府文学中的"都市书写"包括都市物质景观、文化景观和都市心态三方面内容。都市物质景观集中于道路、建筑、市民生活区域,文化景观主要反映为游侠文化和青楼文化。南朝《长安道》、《洛阳道》或突出帝都的恢弘,或描写都市的繁华奢靡,唐人同题之作更融入种种都市心态的抒发。这与南朝、唐代乐府文学中不同的都市构筑方式有关。南朝"都市书写"是历史想象与现实环境结合的产物,其都市景观呈现出模式化特点;唐代"都市书写"植根于真实的都市,显示出由地理、文化空间转向情感空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有陆路和水路之分。本文研究的海路是指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至东南亚诸国。从古代长安到番禺,有一条水路,曾为赣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交流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道路的内在逻辑中增强青年的国家认同。中国的社会性质要求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的发展程度决定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中国的自身特殊性决定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中国道路又造就了中国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