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效率协同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创新与节能减排效率系统的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度高于其他系统的协同度;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相关的系统协同度均较低,这与技术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有直接关系,表明高耗能产业的发展中要克服"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使各子系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协同度。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高耗能产业可以利用技术创新进行转型升级,达到节能和减排目标。在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子系统间协同发展程度测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PEST分析方法,从四个维度分析系统协同程度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程度和方向,根据实证分析结果,设计了高耗能产业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减排效率系统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约束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传统高耗能产业之间的循环经济建设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为分析研究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变状况,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收集我国冶金、化工、建材、火电4个典型高耗能产业2005—2014年相关数据,将4个产业两两组合形成6个复合系统,实证分析该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研究结果显示,高耗能产业间复合系统的循环经济协同度演进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但协同度水平是有差异的,其中冶金与其他3个高耗能产业的协同度较好,而火电产业与其他3个产业的协同度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论视角,将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分为技术创新环境、研发、改引、产出和辅助五个子系统,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系统耦合性,构建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模型,选取专利密集型产业2012—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专利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协调耦合度总体偏低,且逐年下降,原因在于同产业子系统有序发展差异显著。通信设备制造业协同度最高,基本保持稳定,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业协同度最低,且逐年下降。专利密集型产业在耦合分类区间呈"橄榄"型分布,低度和高度耦合区间数量少,中度耦合区间数量多,高度耦合区间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最后,根据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提出针对性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链分工视角下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现实出发,从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协同的视角探讨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关系,构建产业转移驱动的区际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机理模型,并以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为例,运用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2006-2013年产业链分工背景下安徽地区工艺创新系统与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系统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产品创新子系统和安徽地区工艺创新子系统都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的,且两地之间的技术创新协同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作为可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可持续发展形式,是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必要从产业集群整体的视角,将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视为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组成的复合系统,并对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在准确衡量高耗能产业群生态效率的基础上,测度复合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发展水平,分析生态效率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促进产业集群的循环经济建设、加快高耗能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技术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利用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15年,京津冀区域金融结构与技术创新子系统向有序发展演化,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子系统与间接金融子系统的协同度高于其与直接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据此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创新驱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创新驱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测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测算了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子系统内、子系统间及整个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创新驱动各子系统内的协同度存在较大差异,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和管理创新驱动的协同度较高,而科技创新子系统和制度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较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度水平也有所不同,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低,而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水平高;市场创新与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的协同度水平均不均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度的平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本文构建了高技术制造业和科技服务业的复合协同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系统的创新机制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同时测算高技术制造业内部各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结果表明,当前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子系统和科技服务业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处于"初步协调"阶段,但受到创新环境子系统的影响,整体协同度处于"较差协调"阶段;各子行业中,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非常低且发展并不稳定外,其他子行业与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协同度能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两产业复合协同系统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情况,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运用2009—201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对各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进行测量,并对各行业分析结果进行聚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度整体偏低,行业间的差距较为显著,以通信设备制造和化学药品制造为代表的两类行业协同演化水平较高,航天器制造的创新吸收子系统有序度相对较低。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行业协同创新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不断推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是企业尤其是高耗能企业面临的两项重要工作,二者之间的协调度演进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和水平。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我国钢铁业3家先进企业宝钢、鞍钢、武钢,收集了2009—2014年期间的企业相关资料和数据,从纵横向实证比较分析3家钢企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系统协调度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第一,3家高耗能企业的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的协调度均不断提高,但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企业经济效益对科技创新影响较大,对节能减排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系统可分为产品创新系统和工艺创新系统。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系统设计为由以创新绩效为表征的状态子系统和以创新资源协同为度量方法的行为子系统构成的二象系统。分析了技术创新系统子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度模型,采用1995-2008年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科技活动数据,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其中,提升工艺创新资源协同水平将成为未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技术创新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结合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技术创新特点,将整个技术创新系统分为技术开发、技术转化和产业化3个子系统,并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3个子系统进行协同度实证分析,探寻影响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序参量和“瓶颈”子系统,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技术创新协同平台和扶持培育科技型企业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二象对偶理论和协同论,将企业业务协同系统划分为绩效子系统、资源共享子系统和资源互补子系统。分析了企业业务协同系统的二象特征,构建了协同度模型,采用中国高技术上市公司2004—2010年数据,对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系统进行协同度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系统协同发展水平还不高;资源共享-绩效系统协同度不断提升;资源互补-绩效系统协同度较低且不稳定。因此,提升互补资源水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企业业务协同发展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17.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52-1160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进行结构解析。收集2000—2013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及子系统的有序度进行准确测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总体趋势是动态上升,但平均协同度不高;技术转移子系统是其协同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2)技术转移子系统的波动主要是由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序变量的不协调导致。(3)在技术引进序变量的构成中,五大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协同度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协同学思想,构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灰色关联与CRITIC方法而建立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上海市2006-2015年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同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上海市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有序度呈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系统的有序度在近年来提升显著;而复合产业系统在经历高速发展后,受限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及产业间多方面深度融合的欠缺,导致两者产业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无法进一步有序耦合,产业协同化进程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关系与创新绩效协同发展问题,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构建了供应链关系与创新绩效复合系统指标体系,选取145家A股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测算2012—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关系与创新绩效复合系统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供应链关系与创新绩效协同度水平较低,但呈现良好正向增长趋势,二者良性互动作用正在建立,协同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供应链关系子系统与创新绩效子系统有序度均处于上升状态,但2个子系统有序度尚未实现同步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