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北榆林地区"大场秧歌",一般在广场进行,属全体秧歌舞队的集体舞蹈,是陕北秧歌最为壮观热闹的一种表演形式。其音乐多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以及器乐合奏曲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鲜明的风格特征。其复调特征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陕北榆林地区"大场秧歌",一般在广场进行,属全体秧歌舞队的集体舞蹈,是陕北秧歌最为壮观热闹的一种表演形式.其音乐多采用当地的民歌小调,以及器乐合奏曲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鲜明的风格特征.其复调特征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吕梁是一个民间艺术非常丰富的地区,伞头秧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把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民歌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黄土高原上独特的艺术门类。伞头秧歌起源于古代农村祭祀时的歌舞演出活动,它的表演,主要是“扭”和“唱”两个方面,表演形式分为“过街场子”和“小场子”两种,最显著的特点是即兴编唱,唱词要求既快又准。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地区的秧歌可分为踩跷秧歌和不踩跷秧歌两种表演形式。包头市格亥图村跑圈子秧歌是不踩跷秧歌的一种具体形式。这种秧歌形式流传盛行于包头市格亥图村。本文通过探讨它的地理背景、政治经济背景和民俗背景,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语境下的跑圈子秧歌。  相似文献   

5.
胶州秧歌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百年前背乡农民的卖艺舞蹈如何蜕变成今日的文艺瑰宝,它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方修成这般体态婀娜,动律独特,节奏鲜明的美样儿秧歌的呢?本文通过对胶州秧歌起源的挖掘,传统表演形式的分析,艺术特征的阐述,力把胶州秧歌的美味儿尽书其前。  相似文献   

6.
陕北秧歌是植根于乡土世界与民众精神之中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民间文化形式之一。20世纪40年代,这一传统民间文化形式被发现并纳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文艺建构与发展的全新轨辙。中国左翼革命对"民间"的发现以及借助对传统民俗活动的挖掘与利用来建构其文化新秩序的策略实施,使借鉴民间传统秧歌的表演形式而创造的新秧歌有了发生的契机,新秧歌运动在这一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下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7.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秧歌一向以热情火爆与幽默风趣而著称,今天的东北秧歌更是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将东北人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俏、俏中艮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明快的鼓点、独特的体态特征、鲜明的动律也是东北秧歌的风格特征。在分析东北秧歌已有的风格特点基础上,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研究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其随时代变化而发展的历程,分析外来文化对东北秧歌表演形式的影响。从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与推陈出新等几个方面,研究东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问题,认为只有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重视挖掘生活中的根元素、适应时代的步伐才能使东北秧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从而永久地扎根于东北这片辽阔的黑土地。  相似文献   

8.
王彦蘅 《时代教育》2007,(8Z):149-149,130
金湖秧歌是金湖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插秧劳动中,以朴实的情感和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有的音乐样式。金湖秧歌的音乐体裁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歌以及北方秧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陕北榆林地区“大场秧歌”,一般在广场进行,属全体秧歌舞队的集体舞蹈,是陕北秧歌最大、最为壮观热闹的一种表演形式。简述了榆林“大场秧歌”的现实形态,分析了大场秧歌声乐和器乐的艺术特征,并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特有的民俗风情、厚重的红色圣地文化三个层面展现了大场秧歌的历史渊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场秧歌发展的上行路线和下行路线.即塑造精品路线和大众健身路线。  相似文献   

10.
秧歌是集歌、乐、舞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不同类型的秧歌表现出不同的舞蹈语言特征,也反映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环境。鼓子秧歌和伞头秧歌是秧歌的典型代表,两者的舞蹈语言受到了各自舞蹈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特征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秧歌起源的历史地理学角度出发,以史料为依据,分别考察了西南、中南和东南地区,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秧歌的起源情况,探讨了秧歌起源与灯节表演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艺术的变化总是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陕北秧歌作为陕北人民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娱乐形式,自然也会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陕北秧歌由走街型转向舞台型,由娱乐型转向欣赏型,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这种转向,是社会发展和时代所要求的,而舞台型、表演型和现代型的陕北秧歌则是陕北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所以,要以陕北秧歌文化变迁为契机,做好陕北秧歌的转向工作,努力建设陕北文化,把陕北建成一个文化的陕北。  相似文献   

13.
东北秧歌作为东北民间艺术形式,将东北人民的刚柔并济以及热情豪迈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出来。本文以"东北秧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东北秧歌发展历史沿革的分析,了解其艺术风格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东北秧歌在今后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希望这一艺术形式可以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海阳秧歌在山东半岛南部广为流传,属于一种汉族民间表演形式,具有生动灵活的表演形式和独具风格的表演内容。海阳秧歌是山东历史文化的体现,是对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海阳秧歌在带给受众愉悦与大气感觉的同时,更具有一定的民俗价值与文化意义。本文不仅要厘清海阳秧歌的发展历程,还要深入探讨海阳秧歌具有的民俗文化形态,进而明确其具有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国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而言,陕北秧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其群众基础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其起源于以往的傩祭,随着时代的发展,秧歌也有了明显的变化,逐步的由以往的驱魔辟邪转化向了娱乐方面,并且和劳动生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成为了人们祈求吉祥、庆祝丰收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主要对陕北秧歌的起源、嬗变和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推动陕北秧歌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秧歌舞蹈属于农耕文化型的民间舞蹈。由于受到宗教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影响,秧歌逐渐分为南方秧歌和北方秧歌两类别,本文从二者的差异着手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胶州秧歌,以其秧歌小戏在多种创新形式秧歌群体中独树一帜,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胶州秧歌的传统小戏日渐式微.本文通过分析比较我国秧歌多种创新形式与传统胶州秧歌的异同,阐释胶州秧歌多元内涵与秧歌小戏民间原生性的独特价值,以此为基础,对胶州秧歌进行传承定位,寻求发展思路,对非遗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东北秧歌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对不同地域、不同形式的东北秧歌进行研究与探索,准确把握其舞规律,是保证东北秧歌得以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朔州秧歌是在山西省北部朔州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与广灵秧歌、繁峙秧歌通称为"晋北大秧歌"。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地方文献和实际调查所获得的口碑资料,论述了朔州秧歌与地方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汉族民间舞中,秧歌是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也是老百姓最喜爱,自娱性极强的歌舞形式.它主要分为徒步秧歌和高跷秧歌两大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扭",常常称之为扭秧歌.三道弯是扭出来的,它是一个运动的形态,是人体在扭秧歌的动作中所形成的体态曲线的流程.一般地说,这种曲线是指人体平面运动的曲线,是人体在垂直轴的基础上扭动而产生的横向拉出或折回的结果,并有一种内收和下沉感,给人以"圆"的呈现.本文就东北秧歌和胶州秧歌"三道弯"的异同做一比较.力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从而更准确的把握这一秧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体态特征及这一体态在秧歌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