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听音乐教师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一点也不喜欢上音乐课,越来越不听话了,纪律越来越差了。从来没有听到老师反思自己,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学生不喜欢上自己的音乐课。而走访学生却发现,许多学生双休日都报名参加了校外音乐类的兴趣特长班,学生对音乐的喜欢可见一斑。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发生呢?我上网百度搜索了一  相似文献   

2.
自信心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更是学习音乐的内驱力。目前农村音乐课中,中学生们对于音乐教育的渴望与实际具有的音乐素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许多农村孩子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却不愿意歌唱。这些怪现象都与学生的自信心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多年在农村一线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我就以自已的体会,谈谈音乐课上对农村初中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中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没有任何优越感,上好音乐课就很不容易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每节课如此,干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对此,我略有想法。  相似文献   

4.
应该重视音乐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既有社会主义觉悟又有文化的劳动者。音乐课是美育的重要内容,要按教学计划的规定上好音乐课,并逐步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然而,现在我们有一些学校却忽视音乐教育。许多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多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兼任。由于他们不识谱,不会唱,要“现蒸热卖”,选材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而是“听什么  相似文献   

5.
《音乐课程标准》谈到: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只为了上课而上课,使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每节课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如此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音乐课成为了一些学生的“自习课”和“睡觉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呢?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音乐教学应该给学生带来快乐,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音乐的鼓舞。所以,音乐课应该是美好的,是一种享受,师生都应该是快乐的。我每次上完课都在反思:这节音乐课我觉得快乐吗?学生感到快乐了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进行了以下的探索,现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素质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做好音乐教育工作成为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热爱音乐,喜欢上音乐课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然而上好音乐欣赏课又是重中之重,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从听唱结合、听赏结合、听想结合等方面入手,多方位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切实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8.
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学的音乐教师,经常会听到同行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追随流行音乐,很难喜欢教材上的音乐。做为从事多年音乐教育的我,也有这样的同感。一上音乐课就有不少同学给我提出想在音乐课中听些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到底应该怎样上?这是很多音乐教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不喜欢上音乐课到喜欢上音乐课,这也是一个音乐教师应该努力思考并且应该努力做到的事情.我觉得,音乐课就应该让学生上得轻松,学得愉快.本来音乐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上音乐课时感受到一种美的感觉,特别放松、陶醉的感觉,真正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相似文献   

10.
一次在课间,无意间听到几名学生的对话:“我最喜欢上美术课”、“我喜欢上体育课”……我走上前,轻轻问:“音乐课喜欢吗?”“不太喜欢。”“为什么?”“我觉得音乐课很无聊。”“很无聊?”我心中一惊,对音乐课的评价竟然会用上“无聊”二字。“为什么?”“音乐书上的有些歌曲不好听,我不喜欢唱。”“上音乐课时,有些同学经常吵吵闹闹。”“音乐课老是唱唱歌,听听音乐,没意思。”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无言以对。回想平时的教学,面对如火如荼的课改,确实有很多的困惑和困难。一、教师自身储备的知识、技能与课改提出的高要求产生了新的矛盾现行的…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这种现象,音乐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查找原因。教师常常习惯于接受一个完整的东西,再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就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这门有很强人文底蕴、应用心灵去体验去把握的课程,就成为了教师用固定操作程式、学生用固定操作程式学的“技艺之学”。学生在音乐课上体会、品味不到音乐的美,无法进入音乐,所以一部分学生就不愿意上音乐课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谷群 《中国教师》2014,(Z1):222
<正>音乐课是什么?音乐课是唱,音乐课是听,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喜欢唱歌课而不喜欢欣赏课。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程中的感受与欣赏作出了具体要求,文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聆  相似文献   

13.
陈若华 《考试周刊》2011,(30):230-231
音乐教育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音乐教育是否具有有效性,能否吸引学生,是音乐教师一直以来思考和探寻的问题。目前,音乐课枯燥乏力,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的情感潜力,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音乐课的兴趣。作者针对这一现象,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创设意境、因材施教、自主探究、创造实践等方面入手,巧妙设计每堂音乐课,使教学课堂实现有效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课是中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发展学生“听”音乐的能力;中学音乐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感受音乐、进行情感体验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们的音乐教育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学生们喜欢音乐但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我们的音乐课在某种意义上抹杀了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音乐老师都在怨叹音乐课不好上,因为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有的甚至大声喧哗,致使音乐课没法上下去。对此,我就召开了学生座谈会,批评他们只重视数理化,不重视音乐课。没想到竟然有不少学生不同意我的批评。他们说:“我们喜欢唱歌,我们喜欢音乐课。上音乐课,可以使我们从繁重的数理化学习中得到一时的解脱。只不过音乐课所教的那些歌不好听,唱了没劲,不如《爱拼才会赢》有味。”学生的一席话使我恍然大悟,原来学生不爱上音乐课是因为不认可音乐课所学的那些歌曲,不认可那些歌曲的艺术价值。由此,我认识到,要激发学生上好音乐课的积极性,必须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导音乐课教学,以扭转音乐课不好上的困难局面。经过两年的实践,我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喜欢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然而在中小学问卷调查中,却发现有40%的学生对音乐课不感兴趣,当问及是否喜欢流行歌曲时,却有90%以上的学生说喜欢。可见,不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而是我们的音乐课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了抵触心理。多少年来,我们的音乐教学大部分都从专业角度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音乐教育的重要。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音乐课上的一些小窍门可以为你的课增加不少色彩。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作为音乐教师,我却听到学生们说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终于有了答案:这就是没有把握好对自身的定位,扼杀了孩子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音乐教师也应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赵金凤 《考试周刊》2011,(59):226-226
有调查显示:98%的孩子喜欢唱歌,却有50%的孩子不喜欢上音乐课。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数据。如何让孩子喜欢音乐课呢?文章认为应该用形式多样的“小窍门”让学生们喜欢上音乐课.培养对音乐的表现力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