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是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说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语,如果在母语之外再学习其他语言,就叫作学习第二语言.我们把通过学习而获得语言的过程叫作语言习得过程.信息时代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越发显得重要.各种语言的教学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契机下,得到了大力推广.每一种语言的教学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一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文字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汉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1·0本文所取的角度是以汉语作为目的语即第二语言,以学生本族语作为初始语即母语(或称第一语言),所用材料亦大都取自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本文目的旨在论述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母语这一条件,使之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考虑到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具体所指对象可以因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不同而发生变易,针对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这种情形而言,学生的本族语与汉语即是母语与第二语言这一概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也称第二语言教学,是对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的汉语言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体现学习者先学会用母语说话,在尚未完全掌握母语的情况下开始学习汉语。汉语的学习侧重于语言的运用。即小学阶段重在听力和基本语言的表达;初中阶段在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不同于其他语言教学的最大区别之一。学习者面对与自己的母语文字几乎没有共同点的汉字,其学习过程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汉语为非母语的学习者认识汉字时,是整体性感知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汉字教学之始,就要对汉字的教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只有突破汉字教学的瓶颈,创建具有特色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才能全面提高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翻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目的之一。“翻译”和第二语言学习都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以英语为母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第二语言学习与“翻译”的关系,注重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6.
<正>语言迁移是一种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很普遍的现象(Ellis,1994,2006)。在学习外语前,语言学习者已经长时间的使用了母语,并且非常熟悉母语的各种语言规则,所以当他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无意识地使用这些语言规则,因此,母语对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影响。本文旨在分析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的负迁移影响,以及对于中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一、语言迁移在第二语习得领域,语言学家发现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影响。当学生将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时,语言迁移就出现了。语言迁移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时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越来越重。如何提高汉语的教学水平,成为汉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该文以语言类型的分析性眼光,分析第二语言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难点,主要有:韵律特点、隐性特点、虚词用法几种句式用法,还指出不要低估第二语言汉语习得的母语干扰,要理智地克服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8.
沈妍 《现代教学》2011,(3):74-76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有其不同于中国的特殊性。它既不同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把华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也不同于其他国家把华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教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汉语是作为第二语言的母语。  相似文献   

9.
外语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情感因素、母语知识的影响等方面同第二语言习得存在重要区别,从而导致外语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熟练程度远远不如第二语言习得者。尽管监控模式、语言知识模式、语言处理模式、社会模式是针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主要理论模式,但是每一种模式都对外语学习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毕业教育证书制度中的汉语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高中生所选择。该课程以一种政府支持的方式促进语言的学习,是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为避免母语生与非母语生产生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该汉语课程被划分为母语组和非母语组两种形式,汉语第一语言、初级第二语言和高级第二语言三种水平。文章对上述不同形式的汉语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求系统地阐述这些课程的主要特点和设置特色。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学习是有关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语言学界反复深入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其中比较流行的有"整体论假说"和"补缺假说"。这两个假说对第二语言学习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但也不够完善。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涉及到一种文化系统进入另一种文化系统的问题,所以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儿童学习母语过程的"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王嵘 《现代语文》2007,(8):64-65
在我国,我们的母语是汉语。因此,汉语不仅是学习外语的语言载体,学好汉语是还是学好外语的必要前提。占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言是种交流工具,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母语作为交流的载体。同样,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学好汉语学好外语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无论是英语也好,汉语也罢,都是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听力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及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语言学习指在另一个国家(或社团)的自然语言环境中学习这个国家(或社团)的语言。[1],"据此,我们把对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叫做第二语言教学。这种语言学习与儿童的母语习得尽管有很多不同,但其获得语言交际技能的过程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在如何对待学生母语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强调学生母语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消极干扰作用,主张排斥学生母语;另一种是强调学生母语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积极促进作用,主张利用学生母语。两种态度,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笔者作为给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汉语课的教师,就少数民族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外语浸入式教学是指用学习者非母语的语言作为直接教学用语的一种教学模式。发端于加拿大,现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浸入式教学使用的第二语言通常叫做目标外语。作为课堂教学的媒介语言,目标外语是在相关学科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外语,使之有别于其它的语言教育模式。在我国,外语浸入式教学通常是指英语浸入式教学,是用英语作为语言媒介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教学,学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而不是通过专门的第二语言课程(英语)教学来学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有着正迁移和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更好的通过母语来达到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语言学界和语言教学领域关于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有着不同看法.20世纪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外语学习只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 "刺激-反应"从而形成第二语言习惯的过程.该理论认为母语在课堂上的使用会剥夺学生接受第二语言的输入机会.20世纪70年代,语言大师Chomsky 对行为学习理论进行了抨击,认知心理学理论逐步取代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新评价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随后,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受到各国语言学家的极大关注.他们认为,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输入.从现实意义的角度看,英语课堂的英汉语码转换有如下四个功能:促进教学;填补"词汇空缺";元语言功能;辅助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二语习得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习得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它有别于母语的自然习得.语言习得本身无论从心理过程还是社会过程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研究二语习得与英语学习的关系,有非常巨大的教学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双语教学及其相关概念要研究双语教学首先必须领会双语教学的相关要领和精神。关于双语人员的定义,语言学家及研究专家众说不一。概括来讲,双语人员就是指一定程度上掌握并能在一定语境中运用两种语言的人。双语现象从广义上讲是指一个人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能力的人类普遍现象,即双语人员在现实生活中的双语运用,或者说一个人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实存在。关于双语概念至今也没有定论,但不管怎么解释都离不开其核心的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两种语言,母语及第二语言。二是要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两种语言。双语教育或双语教学就是指以母语和非母语的第二语言作为课堂用语或指导语进行学科内容学习的教学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以母语及第二语言作为媒介语而进行的学科内容教学的教学模式。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双语教育是指以学生的第一语言和文化为主要媒介,同时系统地教授第二语言的教育活动。二、双语教学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二语习得,是以第二语言为课堂媒介,是借助于第二语言学习新的学科内容。在双语教学中,第二语言主要用作学习交流的工具,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学科内容的学习而不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当然在双语教学中也包含...  相似文献   

20.
越南语中的“cung”一词可以翻译成汉语副词“也”,有时也可翻译成汉语的“都”。从母语方面来看,学生的母语越南语对学习汉语副词“也”有影响,虽然越南语中的“cung”和汉语中的“也”的用法大体相同,但两者毕竟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和用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本文拟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就汉语的“也”和越南语中的“cung”进行比较和梳理,以期为针对学生母语为越南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借鉴或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