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麦 《新闻世界》2010,(8):139-140
很多受众认为方言电视栏目剧是低俗节目的代名词,成为这一类栏目发展的瓶颈。怎样才能脱掉低俗的帽子,承担起应有的媒体责任,获得好的收视率?本文通过对湖北经视《经视故事会》的个案研究,分析方言电视栏目剧怎样才能突破现实的瓶颈,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洪 《传媒观察》2007,(11):54-55
随着电视传媒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样性,方言节目在各地电视台逐渐兴起,大有蓬勃发展之势。从全国范围来看,电视方言节目较为成功的地区是重庆和杭州。重庆电视台的方言栏目剧《雾都夜话》  相似文献   

3.
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自1994年开播以来,开国内方言栏目剧的先河,曾经创下收视率名列前茅的辉煌,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如雨后春笋般的方言栏目剧极大地丰富了电视荧屏。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方言栏目剧却逐渐陷入低谷。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例,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成功的原因、发展的困境以及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钱斌  王磊 《视听界》2008,(2):53-55
电视栏目剧的出现在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电视栏目剧是对电影、戏剧、电视剧、小小说、方言评书、谈话类节目、互动参与性节目特点的综合。它既不是电视剧,也不是情景剧,是电视与栏目的一种嫁接。强调故事性、情节、悬念,在顾及受众视觉快感的同时更重视挖掘其社会价值,电视栏目剧以其情节性很强的叙事结构和人性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得到娱乐消费,也传递了节目的意旨。  相似文献   

5.
袁红  夏盛 《青年记者》2007,(6):60-60
近年来国内一些电视台争相开办方言节目,电视栏目剧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新型电视节目受到众多电视台的青睐。有人称2006年是“栏目剧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龚小平 《新闻窗》2007,(4):27-28
随着电视节目竞争日趋白热化,顶着各种各样的非议,电视方言节目方兴未艾,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广东的《外来媳妇本地郎》,东北的《东北一家亲》,湖南的《一家老小向前冲》,陕西的《都市碎戏》,重庆的《雾都夜话》,贵州的《天天摆故事》等等。方言节目从电视短剧、栏目剧发端,逐渐发展到方言译制外语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3,(21):37-39
本文以《雾都夜话》为代表的曾经取得辉煌的方言栏目剧为代表,总结其依靠准确的受众定位、独特的本土化色彩、强调观众的互动参与性以及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并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深入分析探讨方言栏目剧在受众定位、题材内容、创作资源以及栏目自身等方面的局限,由此提出了方言栏目剧未来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电视栏目剧作为中国电视自身孕育出的节目形态,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生命力。本文以重庆电视台栏目剧创作为典型样本,从历史方面对栏目剧的产生、节目形态的形成进行了梳理;从市场运作方面剖析了栏目剧所蕴藏的浓厚商业精神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电视栏目短剧节目形态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栏目短剧,通常称作电视栏目剧,是一种栏目化的电视短剧节目形态。电视栏目短剧分为发轫期、探索期和成熟期三个发展阶段。电视栏目短剧主要有五个基本特征,即题材的贴近性、情节的简约性、叙事的戏剧性、语言的方言性和传受的参与性。  相似文献   

10.
俞一群 《视听界》2007,(1):100-100
近年来,从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都纷纷推出栏目剧。与省级卫视不同,地方台在推出栏目剧时往往选择了方言演出,旨在贴近性上做文章。无锡电视台在2006年5月初也推出了一档方言栏目剧《大话阿福》,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收视率保持在2.5左右。我们可以从这档地方台推出的方言栏目剧看看栏目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对于电视栏目剧的出现,业界一致认同是以1994年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为最早出现的电视栏目剧。从电视栏目剧在电视荧屏出现至今,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节目样式,而成为各个卫星频道和地面频道众多节目形态中拥有较高收视表现和较好经济收益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2.
对于电视栏目剧的出现,业界一致认同是以1994年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为最早出现的电视栏目剧。从电视栏目剧在电视荧屏出现至今,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节目样式,而成为各个卫星频道和地面频道众多节目形态中拥有较高收视表现和较好经济收益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挖掘本土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栏目剧走俏电视荧屏,深受当地百姓欢迎。2011年3月,福州电视台推出的方言栏目剧《攀讲故事会》,起源于《攀讲》节目中的重要板块《依璋碎讲》。该板块在开办之初就融入了福州人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评话。评话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讲述,将社会上  相似文献   

14.
从2006年开始,一种全新的节目形态——电视栏目剧开始出现在国内广大电视受众面前,并以其真实性、本土化、参与性、方言化等特点,风靡大江南北,收视一路走高,创造了不俗的业绩。  相似文献   

15.
从重庆电视台的<山城棒棒军>、<雾都夜话>收视大旗十年不倒,到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荣获"全国百佳电视栏目",再到如今打开电视,陕两话、广东话、四川话、浙江话、湖北话、湖南话方言节目比比皆是;从过去单一的方言电视剧到今天的方言栏目剧、方言脱口秀、方言播报新闻、方言电视配音五花八门,方言电视节目在我国电视银幕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007年,是电视栏目剧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研委会先后在杭州、苏州和济南召开了电视栏目剧的研讨会,梳理栏目剧的概念界定,交流研讨节目创作心得,共商栏目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郭庆 《视听界》2008,(1):82-84
在这个流行模仿外国电视文化的时代,2004年重庆电视台马及人创立的电视栏目剧成为真正“中国化”的节目形态。随后,电视栏目剧的“井喷现象”向电视剧挑战,争抢了观众,但电视栏目剧的泛滥成灾令这种节目形态的艺术性、思想性及技术标准降到了“视觉虐待”的地步。就在栏目剧的发展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8.
李娜  安东 《今传媒》2015,(1):115-117
普法栏目剧作为近几年电视荧屏上炙手可热的一种节目类型,吸引了法律专业人士和大量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以中央十二台《普法栏目剧》为代表的法制栏目剧在公众的普遍称誉中收视率不断刷新,不仅在电视业界开辟了一种新的成功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普法的效果。然而以传播法律知识为宗旨的普法栏目剧由于没有学理上的指导与支撑,其普法效果究竟如何鲜有人知。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释析以及对典型节目的文本分析,客观的呈现普法栏目剧的发展现状,并着重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1994年重庆卫视推出<雾都夜话>,其鲜明本土特色的节目形态吸引了当地众多电视观众.栏目剧以一种新鲜的姿态席卷了全国荧屏,到2005年全国各地电视屏幕上广泛涌现栏目剧,甚至2006年被称为"栏目剧年".然而随着各地栏目剧的热播,栏目剧的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是栏目剧未来生存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内电视栏目剧制播现状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斌 《现代传播》2006,(6):162-164
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栏目剧在国内悄然走红后并渐成燎原之势。许多电视台都把电视栏目剧作为拯救收视率的法宝、电视剧之外的重点自制节目。电视栏目剧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特征,无论其外在形态如何移植,一般都能很快本土化和大众化。因此栏目剧就有较强的可移植性,也就是说,电视栏目剧是国内大多数电视台可资借鉴的、低成本的、不受地域限制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