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日据时期是台湾历史上一段最屈辱的历史,从1895年到1945年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中,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政治、经济、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社会习俗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观念的变更。虽然学术界对社会习俗以及日据时期台湾历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习俗的演变这一重大课题,还没有更多的涉及。鉴于此,本文对其作一系统的考察,以期将日据时期台湾社会习俗的演变过程理出一个线索来。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全岛割让给日本.在日本殖民者占领和统治我国台湾50年间,对台湾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实行残暴的政治压迫的同时,还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农业台湾,工业日本”,力图把台湾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供给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日本垄断资本控制了台湾经济,这给台湾社会经济和战后发展造成无尽的灾难.  相似文献   

3.
蔡培瑜 《教育与考试》2012,(3):63-67,91
日据时期台湾高等学校的创立具有浓厚的殖民目的,主要是日本人统治经营、经济开发和军事需求的考虑,台北帝国大学的成立即是如此。台湾人进入台北帝国大学的机会受限,高等教育多由日本人垄断,但其办学规划、讲座学制、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的体现,对光复后台湾的大学教育深具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台湾的铁路是在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巩固对台湾的殖民统治,把台湾变成日本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极力在台湾修筑铁路。台湾铁路的延伸与日本对台湾的掠夺和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日本统治期间,台湾铁路担负着对日输出煤炭、砂糖、大米等物资和输入日本工业品的繁重任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海关报告、地方志、领事报告、新闻报道等史料的分析,探讨了台湾在清朝统治时期和日本占领时期与温州之间的航运和贸易情况.清代以来,温州利用帆船航海的便利,发展了与台湾的航运和贸易关系,其中以戎克船(清式中国帆船)为媒介的猪、米贸易在温-台贸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温州米产量不多,从米作丰富的台湾输入米谷以补充本地的不足.而台湾民众日常饮食结构中占有一定比例的猪肉则有较大一部分来自温州及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6.
台湾长期被沦为荷兰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从甲午战争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为了掠夺和向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日本帝国主义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进了台湾,并建立起了一些发展现代经济建设所必备的基础。如铁路、港口、电力、农田水利、农产品加工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教育和有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等。这就使得台湾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在四十年代要比当时还处于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大陆高得多。加之国民党运到台湾去的大量资金、机器设备、技术人才和美帝国主义的扶植,台湾经济得到很快的恢  相似文献   

7.
日据时期台湾教育的双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日本自 1895年占领台湾至 194 5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其间 ,日本在台实施的教育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是典型的殖民教育 ,具体表现为强制推行日语教学、奴化教育和差别教育 ,主观上是以教育为手段 ,达到同化台湾人民 ,培养中下级技术人才作为其代理人 ,以利于殖民地经济运作和政治统治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客观上实现了台湾教育的近代化。在建立殖民地教育体制的过程中 ,日据台湾当局采用近代西方体制 ,从教育系统及学制都采用西方近代化的模式 ,客观上为台湾近代新的教育制度全面确立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 ,台湾教育的近代化亦始于日据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以长老会为中心分阶段考察了日据时期台湾基督教合的政治态度,认为教会在日据初期就认同了日本人的统治,并且在日据50年中一直置身于中国人民抗日活动之外。同时章进一步指出,教会的这种立场与教会在清代的经验、教会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教会“本土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政府为了维护其在华北地区以及中国大陆的既得利益,巩固其军事侵略基础,遂提倡日语教育的重要性,由此,一部分日语教育家以及他们的教学法也陆续被引进到华北地区,对中国人民进行思想统治和文化侵略。其中,对译法因为在华北地区有较长历史而根深蒂固,而以山口喜一郎为代表的直接法则是从台湾新传入的,两种授课方法之间的冲突自然避免不了,这样对译法和直接法之间的竞争以及日本对华政策等其他方面的影响,导致直接教学法并没有在华北地区取得像台湾和朝鲜那样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白描侵华时期直接教学法在华北地区的执行困境,分析其原因,进而揭露日本对华实行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10.
1895年,腐败的清王朝被迫在日本马关签署《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割让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虽然历史已成为过去,但历史的影响却依然存在。让我们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温故而知新。  相似文献   

11.
闽台两地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两地之间就有密切的贸易关系。甲午战后,台湾被迫割让日本,此后日本修订了两岸贸易政策,强制性地使台湾的贸易对象转向日本。致使历史沿革而成的闽台贸易呈急剧衰微的趋势。本文从两地贸易商品类别的角度对这一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种软权力,在国家与国家、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关系中有着特殊的意义。日据时期,日本在台湾实行了文化上怀柔、同化的政策,其巅峰期是20世纪40年代的"皇民化运动",这一政策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后果。它促进了台湾意识的形成,促使岛内产生了"日本情结",也开启了日台特殊关系的滥觞;同时,由于日本殖民政府在文化上的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对两岸关系带来了长远的负面影响。该文旨在从文化的视角解读日本殖民时期的对台政策,以及这一政策对日台、中日、两岸关系产生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经贸关系非常紧密。中日农产品由于地缘、经济、人口等因素,在双边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最近几年,中日的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既有中国农产品自身品质差,出口结构单一等问题,也存在日本通过各种手段阻碍中日农产品贸易的正常进行的问题。同时更受到全球大环境的影响,金融危机、中日紧张的政治局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日农产品贸易的进行。但是由于历史、地理位置、消费习惯等原因,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存在相互融合的基础。为继续增进两国的农产品贸易,中国应积极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并逐步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而日本就应该遵循世贸组织的规定,撤销各种贸易壁垒,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推进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欧洲与台湾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相互投资在台湾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虽然长期低于美国和日本,但台湾地区与欧洲之间经贸关系的发展却最能反映台湾通过提升自身的经济竞争力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过程。而且,近些年来,欧洲对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也显示,欧洲对台湾地区的投资对台湾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且持久的影响力,而台湾地区GDP对台湾地区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也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与地域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历史沿革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00年到1949年为第一阶段,1950年到1976年为第二阶段,1977年到1999年为第三阶段;它们的地域分布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第二板块为日本和韩国地区,第三板块为欧洲和北美洲地区.绝大多数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清楚确定,也有为数不少的戏曲文献发现的时间和地点迄今仍很模糊.20世纪通行于世并始为学界所广知的戏曲文献也应纳入发现戏曲文献的范畴和领域.追溯它们的历史沿革,俯瞰它们的地域分布,对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20世纪发现戏曲文献的内容、价值、特质以及中国戏曲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无疑具有不可或缺的实证意义与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日本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对台政策,始终没有放弃插手我国台湾事务的企图。去年年底,日本同意李登辉访问日本,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再次凸现两国关系中台湾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陪都各界功不可没。主要表现为国民政府适时地把收复台湾确定为重要国策,中共中央南方局热情帮助台湾同胞建立武装和统一组织,陪都台湾同胞踊跃参与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各项具体准备事宜。除此之外,一些国际文化团体也竭尽所能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政府和人民一定要收复台湾的意愿,一些重要媒体及时传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决心收复台湾的强大声音。  相似文献   

18.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日本曾多次侵犯台湾,都被明朝军民击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军事实力增强,侵略性高涨,在美英等列强支持下,日本大举侵略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使腐朽的满清政府战败割台,日本对台湾实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这证明了一条真理: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只有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世界强国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用武力先后吞并了琉球、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二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根据有关条约,日本被迫放弃了对朝鲜、中国的台湾和东三省等地的占有。但因种种原因,至今却仍然据有琉球群岛。日本吞并琉球,于今在东海划界、我国钓鱼岛争端、台湾问题以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形成等问题上,都对中国的利益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美台贸易关系继续发展,从增长形势分析,台湾进、出口贸易以及对美贸易在1990年代后期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过程,其综合性指标的跌宕起伏反映了台湾对外贸易、对美贸易增长波动性增强的趋势。从绝对值看,冷战后美台贸易在大多数年份继续增长,但相对地位却在下降,美台军售迅猛增长,台湾对美贸易的深度依赖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在于台湾有意分散出口市场,以及两岸贸易关系的兴起,台湾逐渐加深了对大陆出口市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