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武当》2009,(6):43-4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用以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及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极拳在我国传统武术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太极拳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传统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太极拳的盘架、拳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文章就是在对太极拳中阴阳学说的使用进行了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是解释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相互对立统一且是物质的.太极拳的一招一式中无不体现着这一哲学道理.例如虚实、刚柔开合、动静等.所以太极拳任何一个动作的变化都是一种阴与阳的转换,可见阴阳学说在太极拳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于中医五行学说在五行拳拳理当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深入剖析了五行学说与五行拳动作的练法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拳根据五行学说的原理,用劈、崩、钻、炮、横五种拳对应金、木、水、火、土,和人体五脏肺肝肾心脾,顺应四季天性,通过不同的动作来锻炼相应属性的内脏。由此得出中医理论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为武术拳理与拳法动作练习提供了有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它所蕴含的深厚的哲学思想和攻防技术受道家文化影响很大,可以说道家的太极学说构成其理论基础。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道家文化在太极拳演进过程中的深层次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阴阳学说构成其结构基础“气论”理念构成其行功养气的理论基础,对太极拳与道家思想的深入有助于对太极拳的发展,有利于将太极拳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品茶与品棋     
茶在中国历史悠久,渊源甚深。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中国人也大都兴于饭后或是闲暇时光。端一杯茶,抑或对酒当歌,抑或静静凝思.无论是高官达人,还是一介莽夫,对此也都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6.
致广大糖尿病患者:大家好!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医五行茶,可别小瞧我,我可是300年世医堂的镇堂之宝,也是老糖友的“大救星”。  相似文献   

7.
徐冶敏 《上海集邮》2004,(10):31-34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代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  相似文献   

8.
少柏 《集邮博览》2012,(3):32-33
公元753年,唐僧鉴真东渡,始将寺院饮茶之风传入到日本(图1、2)。1191年。日本“茶祖”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去陆羽的《茶经》及茶籽(图3),13世纪初用汉字写成《吃茶养生记》。从此。日本民间饮茶场所日益普及(图4),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茶道(图5)。  相似文献   

9.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武术与中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阴阳辩证”、“五行生克”是它们共同的哲学基础。传统武术在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对中医的“形神合一”、“经络学说”、“精气神学说”等理论进行了移植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古代传统养生健身的方法之一。它既不是体操,也不是柔道,更不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芭蕾”。它博大精深的功理以道、儒、理、易哲学理论为支柱,以养生、气功、中医、武术等领域的气血、经络、穴位和脏腑学说为基础,融通于军事学、人文学等领域,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使中国的太极拳走向世界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12.
李国兴 《武当》2010,(5):48-49
黄老学派也是在战国中期,从老子学说中分化出来的一个道家学派。所谓的“黄老”,是指黄帝和老子而言。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代表着古代“阴阳家”的思想。在传说中,黄帝常与玄文和素女修练房中术,故而房中术亦被称为“玄素之术”、“黄道”、“黄赤之道”或“阳道”等名称。从哲学思想来看,在黄老学派内部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和独特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阴阳学说、整体观学说、天人相应学说和五行学说.中国传统养生的独特风格是:形神俱养,讲究人体生理、心理机能的整体优化;动以养形,要求形体运动要适量;清静养神,注重两大神经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武学在民族文化氛围中孕育、产生和演化,在发展过程中自然融合了传统哲学人本观,逐渐形成了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养练合一"运动体系。立足于传统文化视野,通过对中国传统武学"养练合一"运动体系的内涵分析和哲学基础探讨,剖析了"气一元论"、"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实践观内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运动训练观念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对中华武术进行了详细地剖析,分析了中华武术理论的成因和发展的过程,以组成中国哲学思想的阴阳、五行思想为其理论基础的根源,并从传统中医理论的经络、脏腑思想进行了另一层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中华武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与内涵。“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于武术活动的始终。人是武术活动的载体,武功的高低与载体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武术要求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基本标志和驾驭武术发展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古代认识世界的思想和方法之一。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在解析阴阳、五行学说思想基础上,剖析传统体育养生事件中的阴阳五行思想,旨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念。  相似文献   

18.
形意五行拳是指劈、钻、崩、炮、横五种拳术发力技法。按五行学说冠以劈拳为金,钻拳为水,崩拳为木,炮拳为火,横拳为土。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核心。五种拳术既是招术技法,也是发力方法。下面介绍五行拳在对敌实战时的连环用法。  相似文献   

19.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道家哲学思想之一,阴阳理论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对太极拳哲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道家阴阳学角度对太极拳中的虚实分明、虚实转换进行剖析及总结,旨在丰富太极拳功法理论.  相似文献   

20.
形意拳     
形意拳讲究“像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故名。形意拳脱胎于心意六合拳而自成一系。1856年后,李飞羽始以“形意拳”为名,在山西、河北等地传播该系拳技。该拳借鉴禽戏增益拳术;采用“五行学说”论述拳术运动规律;以三体式为基本桩法;以“五行拳”(即:劈、崩、钻、炮、横五拳)、“十二形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