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成人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可归因于心理、生理、社会及习惯等因素,可以通过心理塑造、加深体验等对策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宏观目标的驱动和成功感的激励下,走出负面心理的阴影,在轻松愉快地对语言的深切体验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是一个班级里的特殊群体。他们当中,有的学习成绩不好,有的行为习惯差,纪律涣散,而有的则二者兼而有之。这类学生往往在家庭和学校都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倍受歧视。对后进生进行心理“治疗”实施心理转化,可以帮助后进生树立自强、自信、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把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应该是沉淀于我们的性格、气质以及行为习惯中的那些稳定的东西。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转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可贵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生首先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与在校内外的表现,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他们交朋友。如果学生对你敬而远之,这是教育方法失败的表现;如果学生把你当作可信赖的知心朋友,向你倾吐内心世界,就表明他想改变落后的现状,这是转化学生的最好契机。以下是我班刘小禾(化名)同学的转化案例。  相似文献   

5.
金铱 《职教论坛》2002,(10):44-44
物理是职业技术教学的基础学科。它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转化为技能”这个基点。因此,“知识内化”就成为职业学校物理教学的研究课题。内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心理过程,就是把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物理教材是外部的东西,是客体,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成为他们掌握并能应用自如的技能,这就是内化的涵义。运用哪些方法,能促使学生达成知识内化呢?笔者认为: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首要任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光是为了灌输知识,让学生背一些定义概念,…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教和学相统一的活动。很多教师把重心放在"教"上,一味地灌输却事倍功半。教师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让学生"学"进去,而且"学"得有效。若能将被动灌输转化为主动求知,则"学"的效果便能体现。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学教法,更要深入研究如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把握他们的心理,才可以引导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从而构建起高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抓住中职生心理需要,为枯燥的数学知识提供一个活动的平台,把课堂教学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预习是去感觉将要学的东西,通过预习产生感性。一种是外观感性,一种是心理感性。感性的结果产生一种准备心理,这种心理使学生产生一种求知欲.这种欲望支配他们去学习未学的东西,弄懂还不懂的东西。因此,我在设计课外作业时,非常注重预习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9.
“师范教育科研课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研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是我校心理学教研室申请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该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加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学学科建设研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学教学中。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师专学生普及心理教育知识,培养他们将来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意识,使他们掌握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生物学教学中的情景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蕾 《生物学教学》2004,29(5):19-20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有他们的特殊性,他们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而情景教学方法所创设的各种情景,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把一般的东西形象化.从而吸引学生注意,把知识具体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各种生物学学习的情境,会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愉  相似文献   

11.
初一学生还处在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的过渡时期,写作难度的增加难免会使其感到不适应,产生畏难心理.克服这一困难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四录法"不失为一个可操作的路径.这一方法把学生的写作不良情绪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既注重对影响学生写作心理核心环节的调适,也强化学生写作能力要素的系统建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有更多的抱负,但由于其生理心理均未成熟,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对其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教师、家长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调试措施来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奉平 《教书育人》2001,(15):34-35
对后进生教育中,我们往往加班加点地为后进生补习功课,师生、家长都付出了努力,而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在除了少部分后进生在智力上、学生方法上存在问题外,大部分后进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一、后进生的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同学的白眼,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较低,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消极心理。这种心理使学习活动受到影响,导致学习活动的失败或不良…  相似文献   

14.
主动接近,建立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困生在心理上长期受冷落和歧视,他们对别人有戒备,疑心重,有对立情绪和对抗态度,要转化这种态度,老师应怀着深厚的爱亲近他们,使他们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中和具有感情色彩的教育环境中。真诚的爱会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当学生把你当作知心人,流着泪对你说内心的困惑时,你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15.
青年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至关重要。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已成为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使之成为创造性人才,并进而构筑民族创新精神,教育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本文拟从培育民族创新精神的战略高度,就学生创造心理的培养作一探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具有创造潜力,人人都存在创造可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这种潜能转化为能力,可能成为现实,而这就要求教育,需要培养,需要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关键是要创造一种环境,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断跨进高校,如何把他们塑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就高校新生专业心理、专业态度加以分析和教育,以便使他们尽快形成稳定而健康的专业心理,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教师应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8.
1.充满信任和关爱。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了解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的最根本的出发点。走近学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消除防御心理,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从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讲,认可和信任是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诚,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是广大教师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作为活生生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有的学生学习一时跟不上,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智力才能,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启动学生心理机制,调动其积极性,后进学生是完全可以转化为优秀学生的.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学困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心境,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师生关系紧张,或学生对教师有戒备心理,就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和学习,也是教师施教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