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辰 《华章》2013,(31)
论文考察了高本汉在研究汉语中古音时所使用的反切材料,反切反映的是《切韵》时代的语音,是高本汉要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少研究者认为高本汉使用的《广韵》反切是从《康熙字典》里抄出来的,有较多错误。论文则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高本汉实际参考了《广韵》,而且从《康熙字典》里抄出来的反切错误率非常低,用来建立中古音系并无问题。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诗经》研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诗经学研究的延续。研究的内容有: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诗经学基本问题和语言训诂研究、诗经学史、《诗经》注释和作品分析;本文也简介了香港的诗经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熹《诗集传》是《诗经》学史上继《毛诗郑笺》、《毛诗正义》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它以鲜明的疑古创新精神、网罗古今的训释特色、简明通俗的语言风格为训诂学放一异彩。至今仍是我们研读《诗经》必不可少的参考书,《诗集传》可供我们借鉴之处很多,其中用金石铭文、方言俚语注释《诗经》的方法对我们阅读、注释古书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郑樵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诗经》研究者,他的《诗辨妄》就是一部研究《诗经》的杰作。他敢于打破《诗序》,把《诗经》从汉儒注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诗经》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诗经》审美听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诗经》中的审美感觉加以考察,发现了一个被历代研究者忽视的事实:与后代文学相比,《诗经》更注重听觉审美。《诗经》中的声音描写是色彩描写的160%。这不是一首诗中的偶然,而是《三百篇》的普遍倾向,是《诗经》时代生活方式、艺术氛围以及早期文学的特殊传播方式、创作特性共同影响下的必然结果。这种现象的揭示,对于我们重新理解《诗经》的艺术风格、创作心理,对于开拓《诗经》研究的新领域,都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详尽考释。本人对《诗经》有些词语的注释不敢苟同。现辑录几则,向通家问教。  相似文献   

7.
在古书注释过程中,尤其是在疏通文意的时候,应该结合语境、参考他校,从而使古书的注释更准确。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诗经》部分的几处注释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使这部分的词语、句子的解释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闫雪芹 《现代英语》2023,(21):84-87
文章从视域融合的角度对《诗经》理雅各、高本汉、许渊冲与汪榕培和任秀桦四个译本中“上帝”一词的英译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首先,“上帝”一词在《诗经》中含义丰富;其次,作者视域与文本视域融合的程度决定了翻译的难度,并非决定翻译的质量;最后,在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融合程度相似的情况下,文本的最终呈现取决于译者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是一部集解性质的《诗经》研究专著,它全面采录了自《尚书》以来,历代《诗经》研究者,包括各个流派,如废《序》贬黜毛、郑派,尊《序》提倡毛、郑派等对《诗经》研究的代表性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吕祖谦在训释诗意时,非常注重文献征引,从而也体现了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国元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3):48-50,110
汉学家周策纵的《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在五四研究方面给予研究者莫大参考价值.然而,作为占据全书约三分之一篇幅的注释部分,却鲜为人关注.这些注释注重细节,观照中外资料,全面展示事件并关注其初始因素.事实上,若以该书的注释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提示学习者从新的角度关注本书,而且能够给研究者学术研究方法、学术研究态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是历代研究者研究的焦点。时至今日,它依然是《诗经》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对《诗经.国风》婚恋诗中赠物定情习俗的分析考证,可以看到赠物是上古先民纯朴、自然的求爱方式。花草子实,儷皮美玉皆是他们传情的媒介。这一习俗的渊源应归之于此期的社会分工特点和上古的生殖崇拜。同时,也可以看到上古民间男女自由、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瑞辰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治《诗》学者,所著《毛诗传笺通释》是《诗经》学研究中的重要著作。马氏家学渊源浓厚,治诗融合汉宋,是清代《诗经》学研究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众多关于《诗经》的译注本中,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这主要表现在题解和注释两个方面。题解部分解题贴切,艺术分析精湛,坚持用文学标准鉴赏诗篇,并援证说明部分诗篇在后世的流变,内容非常丰富;注释部分用训诂方法释词,寓评于注,将字词释义与艺术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并标明韵读,思路新颖。《诗经注析》的注释与主题分析俱见功力,是很值得学《诗》者与治《诗》者阅读的一个注本。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62):9-10
历代注家对《诗经》4处"采采"的释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出现"采采"注释复杂化的原因是学者们注释时从"语境思维"出发,对其做出推理的、大略的解释。"采采"一词在《诗经》语意系统中应该是形容词,其本意应解为"盛貌"、"众多"。  相似文献   

15.
经学教育是古代教育的主体内容,《五经》之一的《诗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使用过多种教本.从先秦到清末,《诗经》教本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从原典教本到注释教本,从多家教本到统一教本,从学术著作到应举专书.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湖南溆浦一中英语教师陈抡先生著有《诗经新解》,自谓此书还《诗经》以本来面目而别有新解。其实著者窜改诗经原文,注释又穿凿附会,使原作面目全非。例如《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一章,清马瑞辰《毛诗通释注》云:振振信厚也。注释明确,无烦争议,但陈先生独出心裁,却云:振振公子原文为大人公子。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汉语音韵学奠基者的高本汉,自认为是肯定无疑的中国古音研究成果,后来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广泛的修正,这使他感到意外和震惊.(易家乐1979)然而,无论是赵元任、李方桂、董同和,还是马丁(Samuel Matin)蒲立本(E·A·Pulleyblank),都是针对高本汉对中古或上古汉语的构拟提出的局部或彻底的修正,尚未涉及高本汉的宏观研究模式.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语言学计划”研究中的一些学者,批评了高本汉的汉语古音研究方法,主张以现代汉语方言为研究古代汉语的基础,而不必参考古代文献记录的证据,提出了“普林斯顿假说”(Princeton hypothesie).参考这一研究的学者们被称为“普林斯顿学派”(Princetonian).他们认为《切韵》音系以及由此上推得出的上古汉语并不能完全代表汉语的祖语,批评了高本汉的简单和单一的发展体系.具体的操作程序是,  相似文献   

18.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大量的方言字音。从高本汉的描写中,可以离析出福州方言音系的整体面貌。文章重点介绍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所记福州音之声母系统。高本汉所记福州方言15个声母,与《戚林八音》、现代福州方言的声母系统基本一致,只是对“n、l”两个声母的分合看法有所不同,这是福州方言语音渐变的反映。另外,高氏还记录三个特殊音ts、c、c,经过分析,发现这些音标在书中仅有一两次用于描述福州方言,并不能作为福州方言声母系统的声母。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教师,薪火相传,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诗经》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