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金江的寓言富有儿童情趣,他的寓言在儿童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金江寓言的儿童文学特色,为儿童寓言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需要,专为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并能为他们理解和接受的各类文学作品。它包括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剧等。儿童文学作品或语言浅显,易记易唱,节奏鲜明;或形象生动,情节感人;或形象地传授科学知识;或以讽刺手法针砭现实中的人和事;或以幻想编织绚丽多彩的故事,反映生活现实。它在一个个形象感人的故事情节中寄托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给小学生以教益与思索,其形式也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征,为他们所喜爱。可以说,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儿童文学是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和审美需求,专为儿童创作、编写或为他们喜爱又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包含各种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寓言、故事等,这些作品的教育性、形象性、趣味性、故事性和知识性,使儿童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市面上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学作品充斥着中国儿童文学市场,使得越来越多的儿童从小对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圣经等故事耳熟能详却对中国的优秀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如何提升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品质,用优秀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全世界的孩子,促进中华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进而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儿童文学常识儿童文学一般专指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如儿歌、儿童诗、儿童小说、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剧本、儿童科学文艺作品等。但从更宽泛的范围讲,有些并非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但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寓言、民歌、民间故事等,也可称为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特点:1.主题突出,内容不太复杂。2.形象鲜明生动。3.情节曲折有趣,故事性强,结构单纯,线索清楚。4.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儿童文学种类繁多,我们仅就大纲中所涉及的文体种类,作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全国文化人的到来提升了重庆儿童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文化含量和学术档次。在理论研究上,陈伯吹把寓言与小说、童话等进行对比,析出了寓言的本质特征;老舍认为永葆童心是郭沫若儿童文学创作成功原因,自己则得益于幽默的艺术风格和描写了孩子感兴趣的动物;郭沫若注重儿童文学理论的倡导,论述了儿童文学创作非常困难这一重要理论命题;王平陵则提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三个重要原则:母爱主题、赤子之心和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煌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8.
纵观我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之初的“五四”前后,最有影响的诸家儿童文学观点,大都认为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本位,即以儿童为中心和主体,以儿童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精神需要为准绳,使之成为儿童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文学。周作人甚至大声疾呼:“儿童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但是,在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里,尽管有如冰心那样热爱儿童的作家在辛勤笔耕,而真正以儿童为本位,用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萧袤是位引人瞩目的童话作家,与其他众多儿童文学作家相比,他更能自觉地根据接受主体儿童的语言认知能力、语言接受特点和欣赏趣味,巧妙运用多种修辞策略营构童话的奇幻世界。文章从修辞学、儿童的语言接受等角度对萧袤童话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秦文君是当今创作成绩辉蝗并广受少年儿童读者欢迎和热爱的作家,她热爱儿童,热爱儿童文学创作,把儿童文学事业视为最美的事业。秦文君完全是用一颗爱心来创作的,她重视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责任感,能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秦文君又完全是用一颗童心来创作的,她极力宣扬其“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观,强调创作目的的“为儿童”和创作原则上的“少儿视角”。  相似文献   

11.
正最初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仅仅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爱好。渐渐地,在寻找创作素材、进行文学构思的过程中,我把目光真正投向了身边的儿童,在审视与研究中,我发现了儿童文学创作对于我从事教育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文学创作赋予我儿童情趣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是对儿童世界的肯定和张扬,儿童情趣会让儿童文学更加生动多彩,也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标志之一。经过调查,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会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是主要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者要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就必须走近儿童文化,在创作过程中应遵循快乐、幻想、自由的原则。儿童文学要对儿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理应将儿童文学纳入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儿童文学?过去不少专家、学者曾给它下过各种定义,并对儿童文学的本质作过种种的阐述。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二十年代,以周作人、胡适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儿童文学就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这种提法在解放后被称为“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而受到了批判。这是对旧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儿童文学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但这种说法也被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过于笼统和欠全面。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于是有的同志就认为: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工具”,它是“教育儿童的文学”。这种提法近年来又受到另一些同志的批评,认为太狭隘。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又一次否定。蒋风同志说:“儿童文学是根据教育儿童的需要,专为广大少年儿童创作或改编、适合他们阅读,能为少年儿童所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文学作品。”(见《儿童文学概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这是对新儿童文学概念的否定之否定。 事物总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中不断发展的。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也不例外。但是上述这些儿童文学的概念和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突出强调“专为”儿童而创作,似乎非如此就不是儿童文学。 其实,把“专为”儿童创作的特点过分强调,反而违反了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西儿童文学的比较研究,文学界多分析其思想内容、艺术风貌、创作动机等方面的不同,并侧重从文化传统角度指出造成这一系列差别的原因。但研究领域只局限在儿童文学中的叙事文体方面,其他体裁如儿童诗歌和寓言等则鲜有问津。并且,多数作家在评论时只注重对原因的分析,很少指出突破局限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的萌生与成长 ,与外国儿童文学翻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五四前后 ,安徒生童话、拉封丹寓言、《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等儿童文学名著大批地译介进来 ;国家与地区涉及德、意、英、法、俄、日、丹麦、荷兰、阿拉伯等 ,种类包括童话、神话、传说、故事、童谣、寓言、画书、插图、儿童诗、儿童剧、音乐故事、科学小说、科学小品等 ,这些译介为中国文坛打开了一个新奇绚丽的儿童文学天地 ,儿童乃至成人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品味审美怡悦自不必说 ,作家也从中获得了儿童文学创作的范型和艺术灵感产生的媒质。  相似文献   

16.
<正>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8-13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丁路 《海外英语》2012,(18):145-146
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儿童文学读者的双重性,成人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翻译,并对译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叛逆创作来激发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该文拟对《夏洛的网》中文译本进行分析,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从而总结出翻译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对语言的创造性叛逆,使得译文更有可读性,利于小读者接受,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景深一生热爱儿童文学事业,身体力行从事儿童文学教育、出版和创作。他的儿童文学注重儿童的本真,贴近儿童,捍卫儿童精神自由,其儿童文学翻译、创作与研究为早期儿童文学理论建构和儿童文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重温他的儿童文学观念,重新评估他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王晶 《文学教育(上)》2008,(13):126-128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包括儿童的地位和权利,儿童跟成人的关系,儿童心理,儿童的教育等等各方面的内容。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主要是成人,而创作客体,也主要是指向儿童。正是儿童文学的这种特殊性,使得成人在创作儿童文学的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会将自己的儿童观传达给读者。因此某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