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中经常会涉及到古人的称谓问题,这些称谓,或者与籍贯有关,或者与谥号有关,或者与官名有关,或者与自号有关,等等,不一而足,但由于零散琐碎,杂乱无章,不容易使人形成系统的认识,也不便于记忆。然而,在近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却又常常会遇到对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核,其中就包括古人的称谓。因此,为便于大家学习和记忆,特将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称谓辑录如下,以兹参考,并期望能给各位学子带来良好收益。“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  相似文献   

2.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生的一篇勉励其好学的文章,其中涉及不少古代的文化常识,如果不弄清楚,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会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摘录解释如下。一、称谓。①“先达”②“宋学士”③“东阳马生君则”古人...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同门(师)曰朋,同时曰友”这是对朋友狭义的注解。就广义而言,“彼此有交情的人”在古代还有许多别的称谓。  相似文献   

4.
东施自传     
阅读古代诗文,静下心来你会发现古人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古人敞开心扉,深入挖掘,你会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替之思考,为之代言,一篇篇佳作自会流泻于笔端。  相似文献   

5.
传统文化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文言诗文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做好这些内容的教学工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除去掌握文言诗文的字面意义外,还要准确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与处事方式,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古代文化修养,设身处地地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文言诗文的学习中,只要做到时时留意,深入探究,勤学善问,就一定能逐渐提高阅读文言诗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古代作家的称谓除名和字外,往往还有号。古人取号大多有一定的根据,下面分类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典诗文中,酒的称谓很多,古代文人墨客那颇具文采的艺术加工,使酒的称谓显得多姿多彩。现试从古代诗文中把酒的代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以飨读者。一、以人名代称相传最早造酒的人叫杜康,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秫酒。少康,杜康  相似文献   

8.
【熟悉概念】所谓典故,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而"用典"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  相似文献   

9.
从古代诗文或现代诗文中,我们经常会读到或看到诗文的题目常用“无题”作标题,从诗文的表面看似乎没有标题,其实不然,诗的思想意义却更深刻,更发人深省。 “无题”,即无所命题,待要申诉而又难于明言,故以“无题”寄意。有的诗人作诗别有寄托,或者对内容有所忌讳,不愿意将诗人的主旨明白显示在题目上,所以,就用“无题”作为诗的篇名,后来人们就把这类诗叫作“无题”诗。古人张采田曾说“无题诗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诗文经常使用“用典”这一修辞。古人用典一般有三个特点:(1)用古事,(2)用古语,(3)借古说今。熟悉古人的用典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好古诗文,并从容应对高考中的有关题型。  相似文献   

11.
中学文言诗文的阅读理解,最重要也最易被忽略的,是古人的名字。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找不到主人公的情况。不少学生只背得名句,却不知道诗是写给谁的。如果学生对古人的名字不甚敏感,不太熟悉,则读古文必不甚了了,甚至会闹笑话。名讳,也许与古代的遗俗有关,正因"讳名",所以不能随便"呼名"。与呼名相比,称字则是表示一种敬意。  相似文献   

12.
谈古代诗文的用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古代诗文的用典朱安义古人写诗作文往往喜欢援引前人的事迹或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运用典故,简称为用典.刘勰《文心雕龙·事类》说:“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其中的“据事”和“援古”,指的就是诗文创作中的用典.用典是作家在写...  相似文献   

13.
上期谜底     
《神州学人》2000,(11):45-45
典故是诗文里经常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古人写诗作文,常常引用典故来增强表现力。我们阅读古诗文,如果不了解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就会在理解上产生偏差。现代人说话写文章,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二个典故,便会使语言和文章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4.
李国举 《教师》2015,(4):13
在西化浪潮的影响下,我们几乎颠覆了古人传统优秀的读书方法。就中学语文阅读与学习而言,我们在今天就断送了许多好的传统方法。1.诵读的传统丧失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代学生诵读古诗词,虽不通义,但对古诗文的起承转合、语感节奏、合辙押韵等已有感性体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知义、习文,便相对容易。这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讲的意思。我们今人所写的诗文,大部分不古不今,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刘步春 《师道》2009,(5):22-22
古代师生、朋友交往时,常常赋诗赠文来表达自己的希望、祝愿和劝勉。在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我也常效法古人,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写诗文相赠,加强思想的沟通和交流,颇受学生欢迎,也深得同仁好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诗文中.作者所写的"景"、所咏的"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在中国文学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解读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文、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杜惠娟 《语文天地》2011,(14):35-36
古诗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背诵古诗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熏陶着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生的追求,《新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各类语文试题中关于背诵的考查形式是默写。古诗文朗朗上口,易背易记,但在实际考察默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在诗文中提及的古人约百位,皆有用意,或藉以咏怀,或有所感叹和寄托,反映陶公的思想感情和人格;引人入胜的是这些古人是多姿多采的,有古代帝王、儒家道家人物、隐士、侠义之士和神话人物等。笔者拟集中探讨当中具代表性的隐士,剖析其在陶渊明诗文世界中的涵义。隐士是与整  相似文献   

19.
问:我在阅读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古代的称谓。对它们的含义我是一知半解,很多时候会造成误解。你能告诉我一些常见称谓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20.
不管是平时的学习、检测,还是关键的高考,古代诗文都是重要的考查内容。怎样阅读古代诗文?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同学们参考。古人云:“前事不忘,今事之良鉴也。”显而易见,总结近年来高考考查古诗文试题的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牢牢地掌握它,不管是对平时,还是对应试,无疑都是一种明智之举。根据我的研究,近年文言文的考查,呈现如下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