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少华 《教育探索》2001,(11):14-14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散述于马克思、恩格斯的诸多原著之中。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把全面发展的人称为“一种全新的人”,认为“由整个社会共同地和有计划地来经营的工业,就更加需要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相应地发展运用这些工具的人的能力”。恩格斯在这里把各方面能力得到较好发展的人或全面发挥各方面才能的人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标准。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了更完整、更系统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主义原理》中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论述,他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恩格斯也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里“全新的人”指的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并且马克思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旧分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人在社会中是否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判断该社会是否优越的重要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十分关注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描述共产主义社会特征时,曾经指出:“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生义原理>中对人的全面发展作了论述,他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恩格斯也指出:"用整个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这里"全新的人"指的就是全面发展的人,并且马克思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旧分工的局限及资本主义社会里童工的生活状况,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经济学的范畴,带有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作为教育学范畴的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所有方面的发展,指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下人的心智和人的身体各个方面和谐全面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展示.可是今天的教育本质被遮蔽了,教育成了国家和个人的经济工具,成了实利"俾女",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了一种狭隘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晓霞 《教书育人》2006,(11):37-38
一、人的全面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看,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强调的是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和创造力的全而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社会过程,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就个体的人而言,强调的是人的个性化程度,指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身心素质,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创造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指人的智力、能力等方面有更深层的发展,得到纵深发展.要从历史观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要用过程的观点来看待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成人教育李志锋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恩格斯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①马克思把全面发展的人称为“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文...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指中小学教师为适应中小学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证其主体素质全面、和谐、自由和持久的发展能力不受损害的发展。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整个教育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诸环节中最具有动力作用的一个环节。在积极创造和谐社会、大力提倡科学发展的今天,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内部驱动,也需要外部推动,它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人的自我完善在其本意上是指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处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那么通过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化和影响,社会就能够促进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只有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下面就简单地谈一谈集体主义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有学习积累,有实践磨砺,素质就能发展提升.素质的高低关乎自己待人处事的能力,也关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气"也就是素质,它是可以通过学习积累而内化提升的.因为禀赋、志趣或职业等诸多因素影响,人的素质发展往往不全面、不匀称、不匀速,所以在提升素质时,就不能不向发展的协调性挑战.班主任在挑战中必须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一、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 大家都认为人应该全面发展,却很少有人愿意继续探究全面发展所应包括的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的问题.如果愿意,还应进而了解:完整发展指的是人的个性、能力、需要和交往等都得到充分发展;和谐发展既包含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他人、个体与集体等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也包含个体内部各系统的和谐发展;自由发展指的是个体可以不受制约地拥抱自己的意愿,它是人们最为向往而又最难企及的.而角色规定了班主任必须是多面手,必须样样有所了解而且能有所作为,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将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成效.为此,班主任需要谋求的,就是自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三个层面的完整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看,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它强调的是人的社会化程度,即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协调的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强调的是人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格、智力、能力、体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等。根据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有效沟通重要性的现实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沟通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本过程和重要载体。它对人一生的成败荣辱有重大作用。人类的社会实践已经表明:有效的沟通理念,良好的沟通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多元文化的激流碰撞,不同思想观念的摩擦,使得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接触、交流与沟通。特别是处于后现代,人们更强调相互交流共享对话,期望在多元文化中达成理解,哈贝马斯就此提出了“行动交往理论”。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是现代社会人才素质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生存的需要,正悄悄地促使着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交往观念上,由依从性向独立性发展;在交往行为上,由纵深进展向横向扩展过渡。尽管人际关系总是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之中,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断言,人际关系对每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道德要求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各不…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而怎样做人是人的综合性素质系统的全面显示。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将人的素质结构分为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智力素质、现代社会生活素质三个层次。一个拥有高素质的现代人就是这三个层次的一切要素互相渗透、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综合水平与状况的体现。但每一个层次的素质对于现代人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又是有差别的。思想道德素质才是人素质的最集中、最本质的体现,它在人的素质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个素质系统中起着统摄一切、定向聚集的世界观功能,主要表现在它能够将人的素质系统中各层各类要素有序地组织起来,并推动它们按照一定的原则、方向和方式协调地、整  相似文献   

15.
胡颖 《甘肃教育》2002,(7):52-53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理想境界,尤其在现代,这种要求更加强烈。高度激烈的竞争社会必然要求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获取知识和锻炼素质的重要阵地。中学历史教学是整个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系统,中学历史教学要取得最佳效果,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我完善在其本意上是指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处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 ,那么通过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化和影响 ,社会就能够促进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也就是说 ,高等学校只有加强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下面就简单地谈一谈集体主义与大学生的自我完善。   1 .集体主义重视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完善集体主义作为一个价值导向和伦理道德原则 ,强调要为完善个人、完善…  相似文献   

17.
对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解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 ,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全面生成、丰富和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本质和人性理论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与共同控制 ;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每一个人在这些方面获得充分和最大限度的发展 ,由此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中获得最大的自由 ,并从自由中获得最大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理想性、现实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8.
一、对“全面发展”的人的新界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怎样的人称得上是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能力的提高?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具有各个方面的才能和能力。因而,在实施素质教育时,也是侧重考虑通过搞一些什么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无疑,发掘、提高学生的才能是需要的,但这不是全面发展的人的全部内涵。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全面发展的人呢?在现实中一个人具备所有的、各方面的才能和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人的…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有文化的人,更是为了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从现代教育观点看,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当是社会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因此,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生的潜能要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涵盖着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和思维本性(主体性”。人的本质在教育学层面上表现为人的素质,即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主体素质。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都不能够 孤立地存在,需要融合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因而人的社会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人的社会素质具有现实性和中介性,它包括公民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基本方面。教育的功能就在提升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并将其消融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完成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过渡,促进人的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