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偕同周恩来、王若飞等由延安飞抵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在此期间,他曾在下榻的“桂园”宴请柳亚子、王昆仑等民主人士。柳亚子敬赠毛泽东七律一首,同时向他“索句”。几天后,毛泽东便把9年前创作的《沁园春·雪》书赠给柳亚子。柳亚子深为毛词那磅礴的气势、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所折服,“推为千古绝唱”.不禁称赞:“展读之余,叹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不久,他就作了一首和词,并和毛词一并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同时发表。《新华日报》因未征得毛泽东本人同意,只单独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而《沁园春·雪》却因此在报社内部披露,并很快被传抄出去。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1,(13):30-31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出身书香门第.少从母亲学唐诗。他的诗沉郁深婉.热情奔放,独树一帜,开一代革命诗风。郭沫若评价他:“是一位典型的诗人.有热烈的感情,豪华的才气,卓越的器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著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词集》等。另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注释颇多,对《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观鱼”用典的源出,却诸说不一:有说取自《庄子》“濠梁观鱼”的,有说“观鱼”即钓鱼的,有说取自宇文泰与苏绰故事的,有说诸说皆可论味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取第一说。笔者认为“观鱼”用典取自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一章,这样理解诗人的艺术对话才更符合当时情境实际。并且和柳亚子先生的答诗“躬耕原不恋吴江”才更合拍  相似文献   

4.
柳亚子“孤岛”诗五首考述─—因校读而钩稽史事王尔龄柳亚子先生《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所载关于鲍惠僧、马相伯、李息霜(弘一法师)三题五首,当年初刊于“孤岛”时期上海《中美日报》。经检出旧日抄录的卡片对勘,发现诗题、诗序、诗注均有不...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粤海饮茶1926年春天,毛泽东同志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当时柳亚子先生也在广州,他们两人结识了。柳亚子对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主张十分钦服,这位年轻的共产党人给南国诗人留下深刻印象。1941年柳亚子写诗呈毛泽东同志,其中提到“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品茶。”毛泽东后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也有“饮茶粤海未能忘”句,可见,这段初交的情景,彼此都清晰记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关南社创始人柳亚子(柳慰高,1887-1958) 的资料不断涌现,像柳无非(1911-)、柳无垢(1914-1963) 选辑的《柳亚子诗词选》和柳亚亚子本身的著作《怀旧集》、《南社纪略》已先后再版;而由徐文烈笺、刘斯翰注的《柳亚子诗选》也和读者见面。但最令人振奋的还是柳无忌(1907-)编著《柳亚子年谱》的面世,标志着柳亚子研究有了进一步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1936年2月初到陕北看到大雪后作的。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作者把这首词赠给了柳亚子先生。“索句渝州叶正黄”(见《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指的就是这件事。 这首极负盛名的《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的精品,它集中体现了毛泽东诗词笔调豪迈,气  相似文献   

8.
柳亚子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抗战期间他三改书斋名,表现出高尚的节操。柳亚子早年投身革命,因钦慕唐代诗人贾岛《侠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豪侠之气,取斋名为“磨剑室”,并著有《磨剑室诗文集》。1937年凇沪抗战爆发,他因病滞居上海。这年11月13日,上海沦陷,他避居上海法租界。环境险恶,行动极不自由,他终日  相似文献   

9.
五十多年前,柳亚子先生对一九○三至一九○五年日本横滨新小说出版社的一批署名“曼殊室主人”和“曼殊”的著作作过辨证,他的结论是:“《新小说》上的曼殊室主人和曼殊,是麦孟华而不是苏曼殊,请大家不要再上当呀.”对于柳亚子的这一论断,解放以来,虽然没有人直接提出过异议,但在不少文章和著作中却认为,苏曼殊是《小说丛话》的作者之一.他们说:“1903—1904年连载于《新小说》杂志头两卷的《小说丛话》是梁启超、狄葆贤、苏曼殊、侠人等共同创作的一种新体裁”.因而断言:苏曼殊“在《新小说》杂志上留下了宝贵的谈文学的文字”.这就无形中肯定了《新小说》所署的“曼殊”就是清末民初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作家苏曼殊.  相似文献   

10.
康生将柳亚子先生“大儿斯大林,小儿毛泽东”印章打成“反动印章”,歪曲印之意,制造莫须有的冤案;但是,《后汉书》本传所载祢衡称“大儿孔举,小儿杨德祖”原意是指“大儿子孔举,小儿子杨德祖”。研究把“大儿”“小儿”解释为“汉代称谓中的一种特殊用语,是对杰出男子的一种尊称”,则是对语言事实的不尊重,也是对柳亚子先生的不尊重。  相似文献   

11.
一、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辞》的戏剧价值论 《二十世纪大舞台》(月刊)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上海创刊,陈去病、柳亚子主编,大舞台丛报社编辑发行,是我国最早的戏剧刊物。内容以通俗性的戏剧、小说和名优传为主,一些历来口耳相传的戏剧藉此转成文字性的剧本,给读者和忧冷以极大振奋,影响颅大,清政府急忙予以禁止。刊物仅出版了两期,而《招股启事》中所说“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的“唯一目的”已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梦游大观园     
将《红楼梦》现成材料变通于“面具”话题作文,行文丝丝入扣。此文材料还可变格用于“善与恶”话题作文:将总起句“园中人悲喜离散,不过缘于一面具耳”变更为“园中人悲喜离散,不过缘于其心善或心恶耳”,而后在行文中用“善或恶”之意,取代“面具”之意。  相似文献   

13.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9月6日下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沙坪坝南开中学访柳亚子、张伯苓。柳亚子告诉毛泽东,他准备将其七律《长征》收入《民国诗选》一书中,并将当时该诗词流传的版本抄录请毛泽东本人校对。可让柳亚子没有想到的是,当他索润之写《长  相似文献   

14.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有“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一句,“落花时节”原为“暮春时节”。毛泽东之所以要作这样的改动,是因为“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致陈毅同志的一封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物候格,把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基于同样的原因,诗人把《七律·到韶山》中的“人物风流胜昔年”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改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相似文献   

15.
《辅导员》2011,(Z2):30-31
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出身书香门第,少从母亲学唐诗。他的诗沉郁深婉,热情奔放,独树一帜,开一代革命诗风。郭沫若评价他:"是一位典型的诗人,有热烈的感情,豪华的才气,卓越的器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著有《柳亚子自传年谱》《磨剑室诗词集》等,另有《柳亚子诗词选》行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作为革命家诗人,“才华信美多娇” (柳亚子语),是公认的诗词大家。毛泽东同所有的伟大诗人一样,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一贯主张“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毛泽东与梅白谈诗》),他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17.
胡希明先生的《柳亚子与鲁迅》(刊《新文学史料》1978年第1辑)引动了我写作本文的念头。胡先生患有眼病还写出几千字的文章,足见对柳、鲁两位大师的尊敬和热爱,其毅力和精神也令人佩服。但是,读后不免略感遗憾,因为文中所引诗文,据原注说全部录自柳亚子姨甥徐文烈先生抄存的《柳亚子诗集未刊稿》、未刊书简和未刊文稿等等。然而,读来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一九八○年第四期载有题为《这也属不实之词——对柳亚子〈感事呈毛主席〉一诗解释的质疑》一文。作者应国靖同志对《感事呈毛主席》一诗的“传统看法”——“私心发作”的代表作,提出异议,认为过去的解释是“无稽之谈”,“是强加在亚子先生身上的不实之词,应予推倒。”“如今是抹掉这个污点并应让污点遮盖的闪光重新呈现出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野草”系列的散文诗和“旧事重提”系列的回忆性散文两种文体的草创与写作,分别与《语丝》以及《莽原》的创办密切相关.“《马上日记》”体杂感新样式的世面,同样缘于刊物编辑的约稿与推动.《热风》《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等四个文集所收的短评,基本上分别发表于一个或两个固定的刊物或栏目,每个文集的风格与相关刊物以及刊物的处境相关联.  相似文献   

20.
我认识吴勇.缘于在众多的期刊上。读到了他一系列追寻“童化作文”教学的文章:《“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童年:习作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在儿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的重构》《主题单元:行走在课程视野中的习作教学——“童化作文”课程的建构》……一篇篇都是那么亲切、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