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自古以来,道德教育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人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今天我们仍然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可见,任何时候,道德教育都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基础课"道德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尽快改变其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心理-道德教育”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对改善中学生的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心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将“心理-道德教育”的理念落实于实际育人工作中,探索可行的操作模式,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正>百节年为首。自岁时肇启,中国人便有了过年的习俗。庆新岁、过年节,成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春节的称谓也不相同。先秦时,谓之“元日”“献岁”:两汉时,谓之“岁旦”“正旦”;魏晋南北朝时,谓之“元辰”“元首”;唐至明时,谓之“新正”“新元”;清代,谓之“元旦”“元日”。  相似文献   

4.
朱巧玲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S):150-150,22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人才是核心。评价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其中德尤为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正。家庭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应如何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方法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沈珏敏 《科教文汇》2014,(28):10-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主体意识的觉醒,“交往”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交往理念”是指导交往活动的重要因素,它的核心是“追求平等”和“尊重双方的主体性”,即追求交往双方的平等性。将“交往理念”引入军校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有助于促进道德教育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还有助于学校道德教育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生中开展学术道德教育,着重培养研究生读研期间的优良学风养成和人格塑造,进行学术道德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学风建设的成效重在教育。在实践中构建研究生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确保学术道德研究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德、才、效、时是构成人才的四个要素。从(中国)哲学的层面看,人才问题的实质是才德殊用、名实一致和群体和谐。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树立起新的人才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重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第一”一直是指导学校教育的核心思想,并且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实践。然而,与“道德教育第一”的教育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校园内外的各种道德观念的冲突与道德行为问题的普遍存在。导致道德教育目标与道德教育结果错位的原因是什么?是道德传统的丢失?是社会价值观念转变和社会环境的恶化?还是道德教育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所有这些问题都表明我们存在着严重的社会伦理道德危机,也反映出学校道德教育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惑与挑战。本文试图从学生道德需要合理性及其生成的角度入手,寻求实…  相似文献   

9.
李莉 《百科知识》2005,(8X):57-57
“三伏”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德公二年初伏”。秦德公二年,夏天酷热,人们用杀狗的办法来禳解热毒。这解毒的日子称为“伏日”。据《渊鉴类函》记载:“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秦汉时期盛行的“五行相克”的说法认为:夏属火,庚属金,金最怕火将它烧熔,所以一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  相似文献   

10.
王茹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45-245,247
互联网是一个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网络世界,而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使用群体,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他们往往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产生种种道德失范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犯罪行为。因此,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希望广大青少年在接受网络道德教育后,最终都能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建立良好的网德,做到文明上网、依法上网。  相似文献   

11.
冯勃 《科教文汇》2014,(17):161-162
高中的德育建设对学生而言显得非常重要,为推进高中德育教育需要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教学措施,为培育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据了解现在的高中德育情况令人堪忧,希望高中语文与德育教育相联合,通过诸子散文德育价值提升学生的自身德育素质,使其适应当前社会道德。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期的人格会有爆发的倾向,因此需要借用这种形式净化青少年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两课”教师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艰巨任务.其良好的师德风范形象。是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基础。作为从事马克思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同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之中。为此,“两课”教师要多方面进行道德情操的自我修养和培育。  相似文献   

13.
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层面来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在转型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还是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祁静 《科教文汇》2011,(15):17-17,26
在贝克的"风险社会"视域中,发展就意味着风险及其积累。大学生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选择、竞争、诱惑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当前对大学生进行风险教育、研究风险的规避途径是高校德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林淑娥 《科教文汇》2012,(14):39-40
针对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应重视学生德育工作,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教学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同时加强学校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式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叶琴 《科教文汇》2012,(5):19-20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然而现行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或以学科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课堂枯燥乏味,犹如一潭死水.如何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可从四方面着手:一是精彩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三是优化教学手段,营造直观课堂;四是拓展训练自主开放,提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曾令巍 《科教文汇》2011,(32):16-16,33
"诚"和"诚信"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一方面反映了国人对诚信道德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反映了现代社会诚信道德的严重缺失。诸多社会弊端显示,重塑诚信道德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对国人乃至国家势在必行。文章立论于"诚"的道德价值观,阐释"诚"的内涵,旨在强调提升国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自我诚信人格,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刘湾梅 《科教文汇》2011,(2):25-25,33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青少年的德育发展明显存在着许多误区和盲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和行为准则模糊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必须创新优化家校沟通的形式,转变家长重智轻德的育人观念,强化并提升家长的家庭德育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刘立峰 《科教文汇》2014,(28):12-13
针对德育教育受到传统和非传统因素影响的现状,根据高职学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特点,运用“破窗理论”对高职学生经常发生的“破窗现象”及德育工作困境进行分析,阐述及时修复“破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营造和谐、有序、动态的高职德育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