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工信部公布,截至2013年11月,我国制造业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19.8%。在中国制造业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诸多的困惑和隐忧严重地威胁和阻碍了中国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制造业现存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提高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在世界上崛起和快速发展,与广阔的国内市场的推动密不可分,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约2/3的世界第一产品一半以上的产品是供应国内市场,只有不到1/3的第一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这表明国内市场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市场结构:国内市场是“中国制造”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2007年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从产出、效率、市场、制度、创新等全方位衡量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却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番不尽人意的景象。本文应用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硬实力具有较高的水平,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大市场,但也面临挑战;软实力则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全面提升和改善。此项国际比较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制造业所处国际竞争地位,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竞争力不断提高,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发展制造业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以较低层次的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以低价格、低成本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穆荣平  蔡长塔 《科研管理》2001,22(2):127-135
本文评价分析中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指出中国医药制造业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 ,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但在R&D投入强度、技术创新能力、生产集中度和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球医药品市场快速增长和国际贸易环境改善 ,为中国医药制造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产业转移环境下,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趋势。在此背景下,对湖南在我国制造业的地位、其优势产业及产业链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了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基础。  相似文献   

7.
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已在悄然改变.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国内制造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日益突出,传统的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转移可以实现短期产业调整,但只有转型才能促进制造业又好又快发展,使其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增强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走上中国特色新型制造业道路.  相似文献   

8.
《今日科苑》2008,(10):1
虽然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可对于世界而言,"中国制造"意味着廉价工业品供给。就像"吃饱了打厨子"一样,总有那么一干外国人一边享用着"中国制造"带来的好处,一边斥其为"低档货"。中国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更是感慨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促使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制造业,提高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通过选取影响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因素为研究视角,在分别测度环境规制、人民币实际汇率历史变动趋势及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显性对比优度指数辨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时序发展态势,进而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广义脉冲响应及预测方差分解检验制造业环境规制、实际汇率及其国际竞争力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其短期动态性。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驱动力不足,尤其是针对制造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措施亟需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福利效应相对显著,而汇率升值背景下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成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点,其动态响应呈短期内"适应调整"与远期"相对稳定"的基本状态,同时,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可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造成负向冲击,而长期则呈正向效应,但其投资增速会被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业对不同类型经济体的行业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志刚 《中国软科学》2003,114(3):45-50,121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寻求对外贸易发展协调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日益重要。本文从行业内贸易视角,对中国制造业行业内贸易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发现该贸易有明显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对发达国家市场,新兴工业国家和新型出口国家尤其如此。究其原因,本文认为中国制造业的行业内贸易发展与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各产业中行业内贸易发展与贸易伙伴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运营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对我国制造企业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企业国际化运营的策略进行了思考,认为中国制造业应融入全球价值链,发展高端OEM是我国制造业国际运营的主要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何林  刘惠 《软科学》2014,(4):11-14,20
基于生产性服务贸易影响制造业生产率和技术水平的双向视角,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将中国制造业划分为四类,然后利用中国20002010年的UNCTAD数据,测算四类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再运用岭回归分析法实证分析七类生产性服务贸易对中国四类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贸易不能提升技术能力弱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对技术能力强的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再工业化”与“工业4.0”背景下,“中国制造2025”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迫在眉睫.在透析1997-2014年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演变、产业贡献度和国际竞争力基本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与能源消费量、产业贡献度之间的时序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能源消费量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有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且煤炭消费量亦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单向Granger原因,而电力能源消费量、产业贡献度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均不存有长期均衡关系,印证了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以煤炭消耗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均衡性,以及当前加快劳动密集型向附加价值更高的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步伐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了制造业再兴战略。中国也出台了旨在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受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现阶段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上面临较严峻的形势:低端产业的优势在快速削弱,高端产业的优势却尚未建立。中国依靠其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加工组装环节,获得较低的利润份额,但伴随着中国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中国高技术产业可能面临着“被挤出”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随着国际分工深化、国别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以及逆全球化在部分发达国家的蔓延,全球价值链正在经历新一轮大规模重构,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的局面正在改变。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路径有差异,本文将其归纳为嵌入全球价值链、构建国家价值链和主导区域价值链三种。中国不同高技术产业由于其产业特征和竞争力的差异,选择参与全球价值重构的路径也不一样。本研究基于VRCA增加值指数,构建全球价值链重构路径选择的指标体系并为中国高技术产业设计合适的重构路径,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趋向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国家价值链,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业趋向于自主创新的同时主导创建区域价值链,推动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深度整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上海创建国际产业研发中心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把上海建成国际产业研发中心,并讨论其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困难和问题,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指出上海应通过培育本地企业R&D能力、吸引外地企业和跨国公司R&D机构、构筑人才高地、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和优化创新环境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重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迫切需要坚持“开放合作、绿色低碳、价值共创、协同发展”基本原则,推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开放创新合作,提升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能力。文章总结全球制造业开放创新趋势,分析主要经济体积极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与举措,梳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开放创新的政策建议:(1)加强协同研发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技术供给能力;(2)加强协同设计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市场响应能力;(3)加强协同生产体系与能力建设,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4)加强协同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方向;(5)加强协同发展生态与环境建设,推动制造业开放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出口复杂度测算分析中美德日4国装备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概述美德日3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早期的科技政策、军民融合方面以及面向新一轮技术革命方面的科技政策,并提炼其中的相同点和差异;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相关科技政策进行评述,提出新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竞争优素潜在竞争力水平的现状,为在“十一五”过程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在对长三角地区569家制造业企业进行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竞争力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管理体制”等十项竞争优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企业在不同的竞争优素潜在竞争力水平上的优势与劣势,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增材制造领域的期刊论文和专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国增材制造领域发展的异同。选用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对比两国论文发表数量、年代分布、合作国家、机构以及高被引论文等指标,选用DII专利数据库,对比两国专利申请数量、年代分布、全球技术布局、技术类别、专利权人等指标。研究认为中国在金属构件增材制造、高分子材料等细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的优势,然而尚未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缺乏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下一步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宏观指导,在生物医用增材制造等新兴领域构建先发优势,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强军民融合等促进中国增材制造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近期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工资增长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政策制定者们担心涨工资可能会导致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使大量的FDI转向其他工资水平更低的国家。本文运用1980-2008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工资增长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工资增长会正向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即当前适当提高劳动者工资有利于而不是降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影响在短期内很显著,长期则保持在均衡的水平。基于这一研究结论,我们认为,适当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不但有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增强国内消费需求,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并深化区域间的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