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7世纪蒙古编年史中所谓印藏蒙同源论的印藏同源说来自藏籍,而藏蒙同源说则是蒙古史家所独创,因此,印藏蒙同源论是17世纪蒙古史家编造出来的新的史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论藏传佛教对17世纪蒙古编年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末藏传教传入蒙古地区以后,其宗教神权思想成为蒙古社会的统治思想,对蒙古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世纪蒙古编年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黄教影响,因而这些蒙古史书都上有深厚的佛教色彩。  相似文献   

3.
以全面反映17世纪蒙古社会的一面镜子而著称的《卫拉特法典》是记载17世纪蒙古社会诸情况的第一手史料,笔者以《卫拉特法典》为依据,在系统分析和研究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蒙古婚姻法的基础上,概括论证了17世纪蒙古族婚姻家庭制度和蒙古婚姻法的4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蒙文蒙古史书《蒙古源流》成书于17世纪后半叶。17世纪在蒙古历史和蒙古史学发展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蒙古源流》的出现,与16世纪以来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思想风气,以及作者个人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思想意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该书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根据《蒙古源流》中的有关记载,以及口传资料和清初文献中的有关内容,对该书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名号等问题进行了考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公元一世纪到十一世纪的阿克苏姆古国时期,是埃塞俄比亚人民引为自豪的一个光辉时代.阿克苏姆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红海回航记》一书中.这本书的作者是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位希腊商人,成书时间为公元一世纪末.公元二世纪问世的托勒密著的地理书中,也提到了阿克苏姆国家.但是这两本书对阿克苏姆的记述都很简略.另外两部比较有价值的文献材料,是较为晚出的《基督教风土记》和《阿克苏姆编年史》.前书作者  相似文献   

6.
《藩部要略》是一部有关清朝外藩诸部,主要是蒙古部落的编年史。本文通过对该书“序文”的分析研究,主要叙述了以下几个问题。一、《藩部要略》成书过程及其改定稿本的概况;二、介绍为本书写序的李兆洛的学术活动及其为写序文所做的准备工作;三、概述了序文的中心内容,即清朝统一蒙古各部落及对蒙古地区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四、文章对不同版本的《藩部要略》序文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藩部要略》这个书名是张穆亲笔改定的;同时列举了张穆在改定“序文”时所作的增删情况。  相似文献   

7.
10~13世纪,是蒙古人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又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伟大变革时代。本文试图对这一时期蒙古人的婚姻制度和习俗作一粗浅探讨。一、婚姻制度及其特点有关蒙古人母系氏族社会家庭和婚姻形态并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传说和可靠的文字记载。我们迄今所能了解到的是古代蒙古人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的家庭和婚姻状况,这在《蒙古秘史》、《元史》和波斯史学家拉施特所著的《史集》一书中均有记载。根据对这些原始史料的分析可以看出蒙古人早期的婚姻制度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其他规模较小的断代或分体文学编年史,也偶有所见。而由陈文新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被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建树,标志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编纂与研究的兴盛,相关理论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比如:编年体文学史何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趋兴盛?与纪传体文学史相比,编年体文学史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在编年体文学史的撰写中,如何既关注细节又关注“古今之变”?编年体文学史的兴盛将给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凡此种种,都耐人寻味而又引人注目。本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就学术界关心的部分问题做了探讨,期待学界同仁参与讨论并不吝指谬。  相似文献   

9.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其他规模较小的断代或分体文学编年史,也偶有所见。而由陈文新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被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建树,标志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编纂与研究的兴盛,相关理论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比如:编年体文学史何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趋兴盛?与纪传体文学史相比,编年体文学史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在编年体文学史的撰写中,如何既关注细节又关注“古今之变”?编年体文学史的兴盛将给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凡此种种,都耐人寻味而又引人注目。本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就学术界关心的部分问题做了探讨,期待学界同仁参与讨论并不吝指谬。  相似文献   

10.
《当代记事》是古罗斯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研究罗斯历史的源泉。本文所采用的《当代记事》(以下简称《记事》)取自古罗斯最古老的编年史——拉夫连季编年史。它得名于编年史的编修者——僧侣拉夫连季。它是研究古罗斯最重要与最珍贵的史科之一。本书在俄国早负盛名,曾经多次出版。本文所引用的这一种版本,是由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阿德里雅诺娃娅——别列莎主编,由李哈切夫等整理,翻译注释的《记事》原文。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继《春秋》之后又一部翔实生动的编年史是《左氏春秋》,但长期以来人们把它视为解释《春秋》的"传",并改称为《左传》。然而,从作者编写意图、编写体例及内容上看,《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著,标志着先秦编年史体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曾呼吁编著文学编年史。他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苟今世之编著文学史者,能尽取当时诸文人之作品,考定时间先后,空间离合,而总汇于一书,如史家长编之所为,则其间必有启发,而得以知当时诸文士之各竭其才智,竞造胜境,为不可及也。”陈寅恪先生的这一期待,而今已成为现实。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刘跃进著《秦汉文学编年史》,相继出版问世。其他规模较小的断代或分体文学编年史,也偶有所见。而由陈文新主编的18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2006年9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则被学术界视为这一领域中最重要的建树,标志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的编纂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随着中国文学编年史编纂与研究的兴盛,相关理论问题也进入了学术界的视野。比如:编年体文学史何以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趋兴盛?与纪传体文学史相比,编年体文学史有何长处?又有何短处?在编年体文学史的撰写中,如何既关注细节又关注“古今之变”?编年体文学史的兴盛将给中国文学研究带来哪些变化?凡此种种,都耐人寻味而又引人注目。本次发表的三篇文章,就学术界关心的部分问题做了探讨,期待学界同仁参与讨论并不吝指谬。  相似文献   

13.
《殽之战》选自《左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左传》是编年史,它以鲁国的纪年编次,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矛盾斗争。《彀之战》选自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下面就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一、殽之战的前前后后。《殽之战》记述了秦郑之间、秦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前面说过,《殽之战》是从一部编年史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澳门文学编年史》的节选之一。《编年史》以报刊发表的文学作品为主,兼及作品单行本的出版和有关文学活动,以还原澳门文学的真切史实。这部分节选记录了1960年1月至3月澳门文学的具体面貌。  相似文献   

15.
追本溯源,编年史的写作可追溯至《春秋》。从《春秋》的编排体例与用笔入手,通过对文学编年史的特点及发展的探究,可见《春秋》对文学编年史的借鉴价值主要体现在写作体例、写作手法及用笔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元朝秘史》文献版本研究不仅涉及到流传、影响诸问题,更重要的是,还反映了人们对这部名著的认知水平。本文首先披露了一部鲜为人知的蒙古王府藏本,继而就其来源、内容作了考证,指出清朝统治者把这部名著视为治军建国的一面镜子,这是《秘史》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部《秘史》是一部证佐凿凿的内廷抄本,是唯一可考的蒙古王府藏本,是撷采独特的完古节本。  相似文献   

17.
刘建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0):111-114,117
《系年》是清华简的第二辑整理成果,也是继西晋《竹书纪年》之后的又一次发现秦以前的竹简史书。作为一部罕见的先秦的竹简编年史,《系年》在补充存世文献、佐证先秦史书和纠正传统史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在许多方面甚至可以改写历史。它的出现,将对先秦、楚各国的历史文化的研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蒙古史研究的状况及发展问题,仅就近年而言,已有若干文章或会议涉及。例如罗贤佑先生《20世纪中国蒙古史研究述略》(《民族研究》2000年第3期),从汉文史料利用、域外史料翻译、民族史料挖掘整理、蒙古史研究论著、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评介了上一个世纪的研究情况,所论皆中肯綮,堪称百年总结之佳作;  相似文献   

19.
十三世纪初,崛起于额尔古纳河畔的乞颜部落。在其首领铁木真的统帅下,一举统一蒙古各部落,结束了草原“百袖图”式的格局。从此,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挥动着“上帝的神鞭”,自东向西掀起了巨大的风暴,席卷了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蒙古铁骑在当时的震撼和冲击,以及投下的“七个世纪的历史长影”,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焦点,由倪健中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国是论衡》丛书之一——《风暴帝国》(上、下)是近年来蒙古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一部解读蒙古族这个游牧民族兴衰变数的力作。《风暴帝国》这部96万字的著作,以宏阔的时…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保存记忆和学习记忆中进化发育。历史学是人类知识和智慧体系中最古老的学科。在西方,历史学的源头要追溯到荷马史诗。公元前5世纪,希罗多德就为人类留下了宏篇巨制的《历史》。在中国,西周至春秋时代出现的《诗经》、《尚书》,已经孕育了史学的萌芽。孔子所作《春秋》,是第一部宫修编年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