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言子话"是屯堡方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屯堡方言的"言子话"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藏词式歇后语;第二类是说明式歇后语。二者都与西南官话区的歇后语有着一定差异,其差异正是屯堡文化某些独特发展机制的映射,体现了屯堡文化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2.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4):F0002-F0002,F0003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基本职责,也是其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安顺学院紧邻广受国内外关注的屯堡群落,众多屯堡村寨丰富的文化事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汉民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屯堡文化现象”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特殊案例,它在贵州一体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安顺学院作为一个地方性高等院校,有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职责,在屯堡文化研究方面理当有所作为。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调动、整合院内外资源成立了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3.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4):F0002-F0002,F0003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功能和基本职责,也是其办学实力和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安顺学院紧邻广受国内外关注的屯堡群落,众多屯堡村寨丰富的文化事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汉民族的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屯堡文化现象”是目前国内罕见的特殊案例,它在贵州一体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安顺学院作为一个地方性高等院校,有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职责,在屯堡文化研究方面理当有所作为。学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调动、整合院内外资源成立了贵州省屯堡文化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杨明 《铜仁学院学报》2012,(1):35-37,100
屯堡言旨话是一种很特殊的语言形式,文章首先分析了言旨话的语言特点,然后通过与汉语中语言技巧歇后的比较,分析了言旨话语言技巧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安顺地戏的唱本 、 唱腔 、 行头和审美特征表明它是通过将成熟戏剧的表现手法引入村赛仪式形成的一种仪式性戏剧.黔中地区的艰难图存 、 华风教化和仪式传统,是屯堡人引戏入仪的主要社会历史背景.引戏入仪是中国戏剧史书写中被忽略的一条支线,安顺地戏是这一支线存在的例证.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标志性事象,从安顺地戏这一独特的"身世"可知屯堡文化并不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 特定地域文化在黔中的原样留存,而是中土文化这一基本条件与黔中各种偶然条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唯一性的文化.引仪入仪的智慧,彰显了屯堡人在追随传承中土文化的同时,因时 、 因地 、 因势创造自己独特文化的精神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进入高铁时代后,贵州旅游发展一日千里.如何在高铁时代抓住机遇,打造安顺屯堡旅游的新篇章是摆在安顺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利用便捷的交通,构筑安顺屯堡旅游的快旅慢游体系,要在凝练屯堡旅游特色、提升安顺屯堡知名度、屯堡景区设施改造、综合优化旅游线路设计等方面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屯堡文化与安顺自然旅游资源的配置及产品组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放在安顺"旅游兴市"战略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安顺"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屯堡人作为汉民族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特定的崇信理念.抬汪公、庆五显是古老的民间习俗,反映了安顺大多数屯堡人共同的心理意识.自明代以来,抬汪公、庆五显的祭抬活动一直在安顺的许多屯堡区域流传,成为维系安顺屯堡人情感的精神纽带.这两种祭抬活动,既庄严肃穆,又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安顺地区有一种源于明代的屯堡地戏被完整地传承下来.地戏生动细致地再现了屯堡人的文化传承与人性塑造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有效地实现了培养人的教育目的.地戏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全环节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文分析了屯堡文化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并结合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环境因素对屯堡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屯堡文化是屯堡人将源地文化移植到安顺多元生境中,在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得以较完整的保存并传承至今.因此,它的传承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是屯堡人适应安顺自然环境并融入自然的典型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11.
明代地方卫所武职家族群体有一个历时性变化的过程,因之其地方影响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下体现为不同的特点。旧官曾在明初占据主导地位,新官调入以后,人数虽少却能以身份优势对地方社会施加重要影响。新旧官之别在地方上的表现于明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又渐次消弭。明中期以降,武职家族仍以世职袭替来维系影响力,同时注重通过科举事业拓展家族的出路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大屯契约文书,见证清至民国安顺屯堡社区民间契约的规范化,体现清代“屯田”在屯戍制解体后成为高税田,而从永佃权到"一田两主"的顶田契约及其他杂契,作为藏于民间私家的乡村档案,对明清以来到20世纪50年代的安顺屯堡村落,尤其是废除屯戍制度后的安顺屯堡村寨的赋税、地租、生产力、生产关系、土地交换、家庭遗产继承、乡亲寨邻的人际关系等情况提供了研究的资料,对国内专家学者对研究屯田制度及其解体后的安顺屯堡村寨的研究以及中国契约文化、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较为难得的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安顺屯堡地戏服饰与明代“礼”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戏是安顺屯堡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地戏服饰是地戏中独特的部分,地戏服饰所表现的"礼",具有地方性的礼俗特点。由于屯堡地戏产生于明代,必然会受到国家"礼"的影响,明代在国家礼制中制定了服饰制度,服饰的形制要符合"礼"的规则。地戏服饰作为"礼"的一种特殊载体,所表现的地方性的"礼"与明代的"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第十九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明代屯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明,在明代卫所与当代屯堡研究之间进行沟通与对话,将屯堡研究的视野从当代社会学、人类学纵深延及明清地方史地领域,是实现屯堡研究向屯堡学建构转变的内在要求。"屯堡"一词能较好指称卫所基层社会实践的普遍性及其影响的延续性,扩大"屯堡"外延的同时也使其内涵更加凝练。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安顺屯堡保护、研究、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安顺屯堡数字化的问题,阐述了屯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屯堡数字化的条件,探讨了屯堡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根据安顺屯堡保护、研究、开发的实际,提出了安顺屯堡数字化的问题,阐述了屯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屯堡数字化的条件,探讨了屯堡数字化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屯堡文化在安顺“旅游兴市”中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屯堡文化与安顺自然旅游资源的配置及产品组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将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放在安顺“旅游兴市”战略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安顺“旅游兴市”的战略目标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和旅游整合创新、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将屯堡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创新,突出屯堡文化的特色,使屯堡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可推动整个屯堡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安顺的旅游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文化和旅游整合创新、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将屯堡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整合创新,突出屯堡文化的特色,使屯堡旅游产品推陈出新,可推动整个屯堡旅游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安顺的旅游经济步入一个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