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伟容 《武当》2008,(1):17-18
太极拳和仙学皆博大精深,但中华仙学的历史则更为悠久。张三丰祖师在其《大道论》中曰:“仙学者,养生之学也。”同时,张三丰祖师为使后人迈人内修正道,在丹功上兴创了动功太极拳法,其理论基础充分体现了仙学哲学。仙学继承和发展了老庄道家思想,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的锻炼功法。仙学强调的性命双修,既能从心理上解决人生的烦恼,又能从生理上解决人的生老困惑。所以说,仙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绵延的灵脉,是一门对人类实施终极关怀的大学问,人们要了解仙学养生思想,进而关注其对生命的态度,这当中太极拳的修炼不失为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
胡海牙 《武当》2006,(8):40-42
仙学,就是研究人的卫生、养生、摄生及精神境界的净化提纯,乃至身与意的统一、升华,直至再生、长生的学问。仙学,在我中华已延绵传承了六千余载,由于历史的局限,虽然历史极其悠久,却一直或委托于巫术,或依附于宗教,或寄身于其它,而没有真正的地位。直至上世纪二十年代,陈撄宁先  相似文献   

3.
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功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功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守来谈一谈,供仙学养生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国兴 《武当》2010,(4):43-44
仙学,古代称之为“神仙之学”。即通过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光化修炼,达到健康长寿直至长生不死境界的一种研修学术。故而又被称之为“仙道学术”。由于仙道学术产生于我国的封建社会,而且长期传承于宗教组织内部,故带有十分浓重的宗教意识和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5.
胡海牙 《武当》2006,(4):37-38
本问答系由意大利吕威先生(中文名)所提出,共三十余条。吕威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浓厚的兴趣,并对中国道家的养生,特别是仙道养生文化颇为喜好,故将自己对仙道方面的疑问整理出三十余条,请教于胡海牙老师。由于地域的区别、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习惯的不同,虽针对仙道入门问题而设,但很多内容用纯粹道学的知识回答, 恐难以完全说得明白,故胡海牙老师随机而答,并不完全限定道学知识。今经老师胡海牙先生之同意,择其中有关于仙道方面的九条,单独提出来,供诸同道参考,以了解海外人士对中国仙道文化研究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6.
宋蕴亮 《武当》2004,(6):61-61
参加2003年秋季仙学养生班,得到孔德老师指导,受益匪浅。 在动功上,进行松柔的专门训练,让人有一种新奇感。  相似文献   

7.
刘铁成 《武当》2011,(10):9-11
(接上期)二、三元连中,一气太玄世传的丹道流派虽多,然莫不以三元丹法为纲宗。所谓三元者,人元金丹,地元神丹,天元大丹者也。历史明载,古来三元丹法得其全者有二人,一为纯阳祖师吕洞宾,一为武当张三丰祖师。三丰祖师得三元丹法之大成而创法武当,  相似文献   

8.
运和道人 《武当》2014,(11):55-56
性命丹道修炼,分内丹外丹两种。采药物与矿石之类在炉鼎中烧炼,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制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外丹学。陈撄宁所指仙学,实指丹道学,包括内丹学和外丹学。地元神丹和天元神丹归属于外丹学,为体外之物质化学;人元大丹之学归属于内丹学,为体内之神气化学。凡讲人体内部精气神的炼丹修持法门均为内丹学。白玉蟾说:“神即性也,炁即命也。”  相似文献   

9.
孔德 《武当》2005,(4):49-52
女丹功典籍注解缘起中华仙学养生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以愚的推断,其历史源头和中医药学当是同源而分流的。说同源,当然,中医药学的历史要比仙学更为悠久。因为自从有了原始人类,医药学即开始萌芽,继而才有仙学伴随产生。如果说医药学是产生于人类的生活经验之上,那么,仙学乃是产生于人类生活的理想之上。由理想而后才产生实践。自从仙学产生之伊始,仙学养生的部分方式即嫁接或借用在中医药学之上的--这即是外丹烧炼和服食术。原始人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3,(6):6-7
第一部《灵光法仙术》摆脱了仙道学术必从内丹入手的惯例,而是在"积气冲关"贯通小周天的基础上,调动自身的内力,并配合密咒,迅速打通人体的五大要穴,使修炼者快步迈入"炼虚合道"的上乘境界,为实修者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研修捷径和坦途。一、中国侠门简介二、坤道筑基功(断龙秘法)三、乾道筑基功(降虎秘法)四、长寿功(即大周天功法)五、灵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法等研究方法,对猿仙通背拳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猿仙通背拳的渊源、发展及特点和基本技法,以推动猿仙通背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康 《武当》2003,(11):46-47
近来拜阅署名“青城老谋子”的《真有青城剑仙派?》(以下简称“《真》文”)一文后,心中产生以下三种想法。一是《真》文不是一篇真正学术交流的文章,而是在争“青城”之名;二是剑仙功夫作为一门东方绝学,不应该、不可能、没必要普传,只宜保持一缕不绝的授受状态可也;三是应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和角  相似文献   

13.
拳学对力量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拳学是一项激烈对抗的运动,其技术动作没有力量做保证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中国武术界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在拳学中把未经过拳学训练的力量叫本力。而拳学中通常所说的力,是指经过独特的功夫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协调的、整体的力量,也叫功力,而不是笨拙的蛮力。  相似文献   

14.
3月10日至16日,机缘契合,我有幸参加了《武当》杂志社主办、孔德老师主讲的首届仙学养生学习班,聆听了孔德老师关于仙学内丹术的精辟讲解,学习了桩功、静坐、易筋经等基础功法,深感道家文化博大精深,孔德老师大德雅量。自己有此机缘得明师提护,得窥门径,实是三生有幸!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5.
灵阳子 《武当》2009,(2):45
三元合炼丹法是我师阐述的道宗丹功核心内容,历代先祖修炼的真髓都蕴含其中。此道至简至真,历代真诀皆口传心授,不立文字。太上道祖著《道德经》阐述大道真旨,为后世修道之航灯。自然大道均离不开天地人三才,阴阳合而运转,三才合而极化,天地三才合而生化万物,人体三才(三灵)合而逆运生丹生仙,缺一而不入真道,此千古不易之理。  相似文献   

16.
谢怀宇  谢怀召 《武当》2006,(12):39-40
金丹大道有两家三元之分。两家者,内丹与外丹;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所谓内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内的丹田玄窍之中,无质生质,成就阳神。外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外的金鼎神室之内,无质生质,成就神丹。内丹者,在人身之“中”的神室内结丹。外丹者,在身外之神器内成丹。二者理法相同  相似文献   

17.
蛰龙 《武当》2008,(6):45-47
武术,尤其是内家功夫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如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笔者有感于此,参同诸子之学,结合一己之识,藉由“丹劲道”以贯拳道。需要说明的是,“丹劲道”不是某个门派,而是方法论和修证境界,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扬善半月刊》与《仙道月报》,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出版的最早专门研究仙学学术、弘扬道家文化及振兴衰微道教的唯一学术性刊物。创办者乃当时上海翼化堂善书局主人——张竹铭师兄。 张竹铭幼即好道乐施,观三十年代上海乃至全国民族精神颓萎之现状,遂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对治之。适先师陈撄宁夫  相似文献   

19.
仙不如人     
一苦求神异者,梦入仙境.朦胧中,有仙与其语.人欢喜若狂,欣然问仙: "仙翁,可教我一二仙术否?” 仙笑:我哪有什么仙术,我实在是再平凡不过的,你的"本领”比起我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20.
钓仙     
白云生处舞钓竿,碧波岸边锦鳞牵。天南海北都走遍,踏着浪尖修成仙。钓仙@张广田!河南新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