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羌族音乐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如何对之进行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值得各界对其进行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北川羌族音乐随着赖以生存的文化与自然环境的改变呈现出它与羌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目前不仅拥有一批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还在积极探索着多样化的传承形式。本文采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北川大量同一群体(从事音乐教育与表演的人群)的访谈,认为北川羌族音乐的传承呈现出传承人传承、团队传承、学校传承和民俗传承四种形式。这些传承形式是北川人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文化视野中,坚守传统文化并以此提高他们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其精神生活内容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记忆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文环境等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不断积累、传递、演进而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民俗包罗万象,从建筑、服饰、饮食、民间信仰、歌舞等方面挖掘、探讨,研究汶川羌族文化的民俗文化特色,对保护和利用羌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潮汕游神赛会是潮汕民间最具文化特色的信仰祭祀和民间游艺活动。文章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选择应以民俗节庆开发为主,以博物馆中民俗专区、民俗文化园内表演项目、非遗传习机构和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强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的保护,重视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产品"文化符号"的意义,并做好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配套和营销。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开发条件下,以"那达慕"为代表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面临着商业化危机考验、传承人对民俗文化理解不深、传承人稀缺危等危机。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全力支持,因地制宜拓展"那达慕"的民俗项目,丰富民俗表现的内容,提升"那达慕"文化之吸引力,加强"那达慕"主要项目在学校的学习和传承,最终达到积极地开展、传承和保护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有效保护和传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汶川地震后羌族文化工作的核心。为探讨电视传媒应用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可行性和着力点,课题组基于对羌族、非羌族的问卷调查和对羌学专家、电视节目编导的半结构访谈获取的数据,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发现:羌族和非羌族就电视传媒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作用和运用上存在认知差异;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不到位,急需有效的宣传方式;电视传媒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且有效的方式;电视传媒作用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最有效的作品形式是"电影、综艺节目和电视剧",其次是选秀节目和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保护和传承民俗资源、丰富地理教学的有益探索。立足苏州地方民俗探讨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与价值意蕴,并结合教学过程从提高教师民俗文化储备、增强学生民俗地理探究兴趣、挖掘民俗素材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民俗地理研学、组织民俗文化校园活动等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实现路径,同时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例,科学设计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的案例,以期深化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助力实现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纪录片凭借其纪实和以人为本的特点,在记录和传承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羌族人类学纪录片不断记录和传承着羌族民俗文化,其选取典型的文化符号祛魅抽象神秘的羌族文化,通过突出人性价值的柔性传播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大众理解羌族文化提供可能性,利用精美的视听语言修饰羌族文化本体从而引起大众共鸣。羌族人类学纪录片借助人物和家庭等内容完成象征符的生产与表达,让大众在共通意义的空间内观照自身、理解羌族文化和了解中国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追溯舞■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发展到普遍的传统民俗表演,并成为绩溪县伏岭村的特色民俗活动的过程。梳理舞■的渊源和传承发展,透过舞■艺术形式的现状分析其传承困境,在保护与传承徽州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将■舞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和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意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通童子戏剧本《十三部巫书》的物质民俗元素较多,本文从服饰民俗、饮食民俗、生产民俗等三个方面解读了其蕴藏的集体审美和价值取向,以期通过对南通地方民俗文化的根茎研究,促进南通江海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北川羌族自治县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但羌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相对物质重建而言更为隐性,难以用精确的标准来衡量。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当下羌族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情况,并考察灾后民族文化艺术的融合与转型过程,从而对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民间馈赠礼俗,在其民俗文化和社会文化研究中具有其典型意义,它包涵着密集的民俗信息和社会信息,是一种有形的文化传统的传承,是物质文化和行为传承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更多地体现其民俗行为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界首彩陶是伴随着皖北民俗文化诞生并传承至今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界首彩陶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民俗文化气息浓郁,其价值已不只是作为实用功能的日常存储容器,而是伴随着皖北民俗的发展成为农耕社会劳动人民表达心灵深处情感的载体,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寓意和民俗功用,是带有鲜明民俗色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3.
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与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群众文化发展是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发展为民间民俗艺术的传承提供了支持。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是群众文化的繁荣和昌盛的重要途径。在群众文化的开展过程中,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民间民俗艺术与群众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传承和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碉楼是羌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民俗.笔者运用民俗学的理论从分析羌族碉楼的建造、形状、规模、类别、功能入手,揭示了碉楼所蕴涵的深层次民族文化内涵,探讨了羌族碉楼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苏州糕团民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其民俗文化主要包括顺应自然的和谐观念、苏式点心的传统韵味、细腻重礼的文化心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等方面。文化是民俗活动之根,苏州糕团民俗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坚持文化优先,在深入挖掘和整理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利用,才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领域,优秀的民俗文化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并未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虽属正规教育,但并没有把民风民俗精华教育引入进来。只有将二者通过有效途径有机经合起来,才能构建河南民俗文化之学校教育传承体系,才能促进对河南民风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遇到巨大危机,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与羌族文化的融合,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羌族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通过对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必要性的深度分析,进而揭示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面临的具体难题,最终从政策倾斜、人才培养和加强宣传三个方面提出移动互联网介入羌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使羌族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哈萨克阿依特斯是一种智慧和语言的竞技,这种竞技是哈萨克民间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艺术表演。阿依特斯是和哈萨克民间传统、哈萨克民俗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哈萨克民间普遍的语言心理和传统的民俗生活共同构筑了阿依特斯的传承空间。只有保护阿依特斯赖以传承的空间,保护阿依特斯具体的哈萨克语境,保护阿依特斯的民俗文化土壤,在民间传承当中,阿依特斯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是依托客家民俗文化资源,通过创意将客家民俗转化为具有鲜明客家特色的民俗文化产品及民俗文化相关产品的一系列生产活动的集合。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可划分为物质层面的民俗消费、行为层面的民俗表达和精神层面的民俗建构三个层次。当前客家民俗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业态较为单一。发展客家民俗文化产业,应树立正确的民俗文化资源观、跳出民俗主义的窠臼、处理好主位与客位的关系、在符合民俗文化发展规律的范围内对民俗进行"发明";针对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具体对策建议:一是提炼客家民俗符号,以民俗传播促产业发展;二是文化+科技,提升客家民俗文化产业竞争力;三是深挖客家民俗文化内涵,经营客家民俗文化IP。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深入发展,使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更具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如何使"互联网+"时代与羌族文化有效融合,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羌族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传承与保护羌族文化的价值诠释的深入分析,进而揭示出"互联网+"背景下传承与保护羌族文化面临的困境,最终从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平衡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传承保护习惯与打造人才队伍和创新方式、载体及机制四个方面作出路径选择,以期有效地传承与保护羌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