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人是民俗传承的承担者,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民俗还是大众的生活常态时,是无所谓传承人的,传承只是群体词的代际传递。因此,传承人的个体崛起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民俗文化的衰落。而民俗的复兴,其实是传承人与民俗文化之间的非正常互动,极易造成群体性文化沦为个人的有意识创作,但仍具有生活文化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奇葩,蒙古族那达慕盛会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具包容量的景观。那达慕文化中的民俗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融汇了民俗文化中众多民俗事象,本文主要从物质、社会、精神、语言四个方面来分析那达慕文化中所包含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3.
徽州民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一方面,保护和传承好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财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也应成为"非遗"保护的核心内容。通过调研访谈,了解现存徽州民歌传承人的基本现状,包括数量、生活状况、传承活动等,肯定传承人在徽州民歌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同时提出徽州民歌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并分析其成因,思考并给出对徽州民歌传承人保护和传承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作为田野考察的地点,以"那达慕"节日中的三项竞技(搏克、赛马、射箭)为研究对象,探究草原牧区"那达慕"在旅游开发条件下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8,(3):92-97
为真实了解后申遗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境遇,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龙阵项目进行了田野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申遗成功后,青龙阵发生了项目名称选择,传承范围与传播路径拓大拓宽,文化实践场域向民俗展演、旅游展演拓展,文化生态环境得到重建,传承意愿发生改变,传承动力向强身健体转变等方面的转换。建议:站在后申遗时代,青龙阵保护应着眼于科学化和制度化建设,以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场域为切入点,进行整体性保护;对项目的形式和功能进行创造性转换,延续重要的社会功能;为应对代际传承萎缩危机,青龙阵项目思考建立传承人传习补偿激励制度,对传承人的个人保护投入或损失进行适当的补偿激励。  相似文献   

6.
潮汕游神赛会是潮汕民间最具文化特色的信仰祭祀和民间游艺活动。文章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产品类型选择应以民俗节庆开发为主,以博物馆中民俗专区、民俗文化园内表演项目、非遗传习机构和教育基地文化传承、及旅游纪念品开发为辅。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加强对潮汕游神赛会民俗的保护,重视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旅游产品"文化符号"的意义,并做好潮汕游神赛会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配套和营销。  相似文献   

7.
羌族物质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形式独特,内涵丰富,特别是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和居住民俗最有特色、最具魅力。本文笔者通过三次深入桃坪羌寨进行实地考察,对羌族物质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羌族物质民俗文化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心。对传承人进行口述史调查符合非遗活态传承的本质。自上世纪末,传承人口述史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也同样面临着危机。本文提出将传承人的主体性置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位置,并以非遗背后民间文化的原生性作为口述史价值的判别依据。传承人只有在特定民俗语境下,才能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面临生存环境改变、人才流失、场地破坏、外来体育冲击、社会风俗转变等困境。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民俗体育旅游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良好城镇文化的塑造,因此,有必要从国家层面给予法律、政策、制度支持,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成立相关的民俗体育组织、扶持民俗体育传承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加大对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等策略,推进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模式,具有传承性与稳定性,是百姓生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积淀的产物。"点灯背猴"习俗是流传于崇信城乡的一种古老的民俗,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方面原因导致崇信地区的"点灯背猴"习俗受众日减,尤其是青少年对此项文化了解较少,文化传承出现危机。笔者将从历史渊源、习俗仪式、文化内涵、传承现状及原因分析、传承保护等方面对此项习俗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是湖南绥宁县颇具特色的传统民族节日,具有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与传承问题中的共性和特性。从绥宁"四·八"姑娘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出发,分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讨打造绥宁民俗文化产业链的可能性,活化传统民俗项目,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  相似文献   

12.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是保护和传承民俗资源、丰富地理教学的有益探索。立足苏州地方民俗探讨民俗文化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与价值意蕴,并结合教学过程从提高教师民俗文化储备、增强学生民俗地理探究兴趣、挖掘民俗素材与开发校本课程、开展特色民俗地理研学、组织民俗文化校园活动等方面构建“五位一体”的实现路径,同时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例,科学设计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的案例,以期深化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助力实现文化育人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4.
当前社会场域的文化传承实践不仅需要政府主导下的传统保护、传承与开发,还需要考量传承主体以及经济资本等众多要素。围绕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那达慕传承实践的"意义"深描展现出国家在场、传承主体与经济资本的多维互动,从而探寻促进那达慕传承实践的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15.
民间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是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靠民间艺人个人创新开发出文化创意产品,则是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持续发展的外在动力。粤东北兴宁市与连平县对客家花灯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开发实践,表明客家宗族文化复兴带动"响丁"民俗活动产生的"竞争性消费",使得客家花灯这一民间技艺呈现活态传承的趋势,各级政府主办的"花灯节"增强民间艺人开发花灯文化创意产品的意愿。田野调查案例表明民间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传承的有效途径,是充分利用民间社团的力量开展传统的地方民俗活动,并利用市场调节机制引导非遗传承人开发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16.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综合性的遗产项目,往往是某一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文化事象,在具有核心象征的文化空间中进行以群体传承为主的综合性传承。对它的保护也应从其特征出发,从文化整体中切分主干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并注意将保护主体文化示范引导与民众自发传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高跷扑蝶"是流传于长汀民间一项传统的民俗舞蹈。而今,无论在表演形式还是在艺术特征上都没有太大发展,并且受到的当代新兴文化的冲击。"高跷扑蝶"这个民俗舞蹈跟其他民俗文化一样,走向濒危。为了保护这一传统民俗舞蹈,文章将从长汀民俗舞蹈"高跷扑蝶"的历史由来、该民俗舞蹈的传承现状、发展的办法与措施的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在现代化文化环境下,传统民俗艺术的生存危机。分析了民俗艺术的存在价值并指出民俗艺术必须回到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的重要意义。此外,还提出了民俗艺术的发展要体现"地方性"和"民族性"的传统特色。民俗艺术只有在不断的发现、认识、借鉴和使用中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扮古事"是梅州五华县中南部地区长久以来流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大型民俗活动,它对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目前已列入五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五华扮古事至今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关注,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更好地认识梅州传统客家民俗文化和乡村社会,都将起到一定的助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