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旅游开发条件下,以"那达慕"为代表的蒙古族民俗文化在传承和保护过程中面临着商业化危机考验、传承人对民俗文化理解不深、传承人稀缺危等危机。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全力支持,因地制宜拓展"那达慕"的民俗项目,丰富民俗表现的内容,提升"那达慕"文化之吸引力,加强"那达慕"主要项目在学校的学习和传承,最终达到积极地开展、传承和保护蒙古族民俗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自宋代以来,汉文典籍对蒙古族民俗事象的记载从未间断。截至清末,已形成蔚为可观的文献积累。其体裁囊括了正史、别史、文人别集、游记、诗赋、方志等,可称丰赡;其时空跨度亦应归之绵长,诚为研究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献依据。本文在归纳汉籍蒙古族民俗文献突出特点的基础上,阐释了汉籍蒙古族民俗文献的内容,进而论述了它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戴峰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3
宋元戏曲是在民俗文化的土壤中发展成熟的,民俗事象全面进入戏曲作品之中,民俗文化在宋元戏曲中的表现可概括为时代性、深入性和全面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对豫东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展示是刘庆邦乡土小说的鲜明特色,其乡土小说对豫东地区多彩斑斓的民俗事象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一方面,小说民俗书写的背后具有深层的文化内涵,其中既有对故乡的眷恋和守望,也有对民俗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另一方面,豫东乡村民俗文化的书写也凸显出乡民们顽强坚韧的生命意识,表现作家试图重构传统民族意识和精神家园的创作心理。刘庆邦用文学怀乡的方式表达着对记忆中传统民俗事象的眷恋以及在当下社会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民俗摄影中的民族服饰拍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摄影以记录民俗事象为题材,对民俗文化进行拍摄记录、搜集整理,以独特的记录手段和视角展示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民俗文化中的服饰民俗以其艳丽的色彩、特殊的形制吸引了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注意。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民族服饰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我国56个民族,服饰千差万别,有的色彩绚丽,有的以刺绣纹样最美,有的胜在形制奇妙,应针对不同的特色进行拍摄,要注重服饰作为文化符号载体同穿着服饰的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各地的民俗文化总要靠各地的方言词语去表现。本文就方音双关修辞格构成的民俗事象加以分析,论述河东方言对晋南民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语言和民俗文化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汉语负荷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也不断地影响着汉语的发展。地域文化和时代风尚对民俗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 ,采用与社会现实、民俗事象的描写、阐释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对民俗语言的动态研究 ,才能追溯其源头 ,把握其流变 ,使语言研究从狭隘的书斋里走出来 ,走向广阔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那达慕”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标志性内容和重要载体。蒙古族“那达慕”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古时“那达慕”是蒙古族民族维系和平的重要手段,现代“那达慕”是蒙古族对体育功能和价值观的诠释。对“那达慕”这一传统体育文化要合理保护与利用、科学开发与传承,在保存原生态的基础上创造经济效益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源远流长的傩民俗文化入手,抓住其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以实证的方式,归纳了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中所描写的民俗事象,深入分析了沈从文描写傩民俗的主客观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傩这种民俗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沈从文写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徽州是极具文化特色的区域之一,民风淳朴,其方言别具一格,承载了众多民俗事象。研究其与民俗文化的关系,对于研究和传承徽州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徽州方言中表达空间方位、饮食和宗教信仰的词汇无不体现浓厚的徽州民俗民风,尤其是在构成方言词语的理据上,与民俗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通过对这些方言词汇与民俗关系的梳理,为方言词汇的理据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小说是指以民俗事象为主要题材的小说。它与乡土小说和市井小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对固成模式的民俗(民间)文化的透视与建构,表达作家对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批判或对传统人文理想的赞美与构建,是民俗文化小说的基本特征。民俗文化的稳定的结构形态,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两相对应的文本结构的意蕴层式。民俗文化小说的表层结构具有浓染地方风采、创造独特氛围、展示惊世的人生图景的写实性审美功能;民俗文化小说的深层结构,需要接受者通过对表象层的物态化民俗事象符码编写的解读与建构,实现作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透视与文化建构,获得除表象层生活世相以外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彰显出的一鲜明表征即是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叙述。可以说,沈从文的乡村生命体验给了他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都市生命体验则给了他理性关注民俗的思致,它们共同为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言说民俗进而生成文艺民俗美学思想提供了平台;这种对故土民俗事象和民俗文化的眷恋作为沈从文都市社会生存中被现实激励生发出的主体性意识,对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写作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不同的深刻影响。沈从文乡土小说写作民俗审美生成与其生命体验相关联。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那达慕是蒙古族文化中最具包容量的景观,它凝聚并规范着蒙古族的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活动以及各种文化习俗等,从物质文化的衣食住行、婚恋嫁娶、歌舞娱乐到精神文化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性格的形成。改革开放为蒙古族那达慕的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政治、文化环境。时代精神的注入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那达慕"发生了深刻的历时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那达慕所面临的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与开发、创新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搜集深入考究黄河三角洲地区民俗事象的基础上,归纳出该区域民俗文化具有灵活务实、尊儒隆礼、率直守信、追逐时尚等特征,并提出弘扬、开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思路,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深层依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源远流长的傩民俗文化入手,抓住其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以实证的方式,归纳了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中所描写的民俗事象,深入分析了沈从文描写傩民俗的主客观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傩这种民俗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沈从文写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言俚语是民俗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一种民俗事象,都可以从某种角度反映一定的生活习俗。在河北石家庄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中存在着丰富的方言俚语,这些方言俚语一方面反映了婚姻形态的变化,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事象。另一方面,在河北婚姻嫁娶风俗中还有大量因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而产生的民俗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民俗文化志》(县、区卷)的指导思想是注重具体理解民俗与地方生活的关系,以体现文化巨变时代的文化自觉意识。当代地方民俗志需要以三点重要认识为前提:一、中国民俗的地方性是民族性与地域性交叉的表现;二、民俗志应该着力记述连续性的民俗传承,也要关注深层的民俗传承;三、结合对地方传统生活方式的把握,将比较容易描述地方民俗的特色,呈现民俗文化内在的逻辑关系,反映地方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特征。民俗文化的地方传承也就是在历史上被一再建构的地方性象征体系,其中若干重要文化事象具有标志性意义。因此“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成为本志书统一采取的书写模式。  相似文献   

18.
在广泛搜集深入考究黄河三角洲地区民俗事象的基础上,归纳出该区域民俗文化具有灵活务实、尊儒隆礼、率直守信、追逐时尚等特征,并提出弘扬、开发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思路,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深层依托。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贡献卓著的民族。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的蒙古族约有5981840人。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带有有传奇色彩的少数民族,中国草原地区大部分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印记,同时具有着"马背上的民族"以及"草原骄子"的美名。蒙古族在多年以来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蒙古族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更准确地把握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蒙古族的民俗文化有一个更清楚的理解和认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蒙古族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习俗等方面来介绍。  相似文献   

20.
江鸿燕 《学子》2014,(1):19-19
【正】前言在日常生活中,人民能够通过民俗文化来丰富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体现出世代相传的文化习惯。民俗文化主要包括着民俗戏曲文化、民俗饮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民俗音乐文化以及民俗歌舞文化等。而幼儿作为我国未来的希望,就应该从小班开始了解我国的节日民俗文化传统,从而能够在将来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我国的节日民俗文化,培养幼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