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指导下,北京市洋桥学校立足“为健康成长铺路,为幸福人生奠基”办学宗旨,结合学校办学实际,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为抓手,提出“积极人生教育”理念,以“理念引领、唤醒积极、文化先导、正向关注、项目攻关、课程跟进”为实施策略,进行了积极心理支持实验、积极学校文化建设等教育实践,激发了师生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增添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促进了师生对幸福人生的体验和追求,为进一步构建幸福课堂,创建幸福校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的含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以及心理健康的三级目标都隐含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看待和积极促进,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开发潜能、提高效能、促进幸福,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与方法,积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大原则:避免唯“积极”论;正确理解“积极”;正确看待消极的积极意义;动态的看待积极与消极;心理健康是积极与消极动态平衡的螺旋式向上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四种方法:调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点;既注重积极体验也注重消极体验;对教育效果进行动态评估;要将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毕盈 《天津教育》2021,(1):39-40
“幸福”来自我们的生活经历,源于我们的心理体验。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和深入研究,围绕学校“幸福教育”的发展特色,我们以“做幸福的中心人”为方向勾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蓝图,确立了“让每一名中心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位中心教师愉悦快乐地工作,让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都留下精彩印记”的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我们以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三个层面最大限度地彰显了“让快乐写在脸上,让生命更加精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先让学校幸福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奠基幸福人生.今年两会召开,“幸福中国”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让人民更幸福”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本文重点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先让学校幸福起来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为啥要创建幸福学校,理想的幸福学校是啥样,如何创建幸福的学校,从而为办幸福学校和发展幸福学校联盟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集宁师专学报》2019,(3):104-107
积极教育也称幸福教育,是积极心理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产物。在积极教育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着力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优势品质来激发更多的积极品质资源,通过塑造学生积极人格实现预防和解决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一支幸福的教师队伍在幸福的校园环境下通过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来实现。积极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和心理健康观,同时要努力挖掘校外的积极资源以强化和巩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4期,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立德树人铸魂,这个魂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脉相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功能是为深化素质教育和奠基人生幸福提供杠杆,这个杠杆的支点就是“积极心理”.在前几讲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任务与功能的基础上,接下来本讲就要进一步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以及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教育什么?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它在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把“成为幸福、快乐的人”作为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帮助中小学班主任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促进中小学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构建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的积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0):F0004-F0004
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毗邻剌阳区CBD中央商务辐射区,几年来,在区教委的正确领导下,学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龙头作用,启动并开展了“幸福教育工程”,以“追求幸福教育,享受教育幸福”为办学理念,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西方掀起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运动,很快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心理学革命。这场革命对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教育文摘周报》(2007年6月13日)发表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全国开始推广》一文;《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7日)又发表了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带来啥》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孟万金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为帮助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加深入系统地了解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日前,本刊专程采访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教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月18日,宁波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8年1号文件公布了第八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选结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幸福课’的实践与思考”等85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46项。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获奖成果首次有了物质奖励,其中三等奖的奖品为获赠2008年全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相似文献   

11.
《贵州教育》2009,(9):47-47
为更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成长心理障碍,幸福成长,快乐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我刊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班团工作”栏目。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来稿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本刊第十期第一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中,我们向大家重点介绍了:什么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怎样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家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初步了解和整体感知。接下来,大家可能不禁会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笔者就理一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5):F0002-F0002,F0003
2010年8月12-15日,“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积极心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品质和美德,提升青少年心理素质和幸福大吃一惊,会议宗旨是:推动心理学与积极教育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学校的根本,健康是人的基石,幸福是人的追求。浙江省衢州二中不仅是求知之所,更是人文之所、幸福之所。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之中,大力倡导“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和“幸福体验”的理念,积极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力提升师生内心的愉悦度和幸福指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品牌之一,是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在现阶段,要积极倡导以心理辅导与咨询为“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线”、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为“面”的三维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奏响“幸福”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探讨了实施幸福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在对幸福家庭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提出已有研究存在弊端的基础上,构建了幸福家庭教育实施方略:学做幸福家长;树立幸福家庭教育理念;走出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建立学习型家庭.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更应该研究如何体验积极情感、如何建设积极人格、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与关注发展和幸福并重。因此,必须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探讨达成目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7):F0003-F0003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作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积极整合资源,以关爱学生心灵成长和成就学生幸福人生为导向,积极探索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规律。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知心杯”优秀心理辅导室评比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集体等殊荣。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2期(第七讲),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指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是追求幸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沿着幸福的方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这就要进一步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笔者在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相对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任务与功能上的发展、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日前,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幸福感培养”在华南师范大学立项。课题主要研究如何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全方位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幼儿幸福感,为其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