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教育》2009,(12):33-33
据说慈禧是一个比较博学的人,尤其是对于戏曲音乐,都能知道一二。一次,李鸿章进宫奏事,正碰上慈禧在听音乐,于是便装模作样地站在一旁洗耳恭听。待乐曲演奏一停。慈禧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乐曲?”李鸿章急忙答道:“奴才愚蠢,望老佛爷赐教。”这慈禧最喜欢别人不知,向她求教。听到李鸿章如此,  相似文献   

2.
慈禧统治中国48年,不仅在内政上主掌大权,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将慈禧的中外文化交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慈禧与洋务运动的开展,第二个阶段是1900年之后直到慈禧去世,在论述前后两个阶段慈禧中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的基础上,分析慈禧的微妙变化及原因,试图探析中外文化交流中碰撞出的火花及影响。慈禧不仅开辟了新的文化交流途径,更新了交流的内容,更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在"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末期,慈禧的中外交流措施与方法将中国卷入世界变革的洪流之中。  相似文献   

3.
乾陵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坐落在西安市西北80公里的乾县梁山上,墓道沿梁山逐级下降,两旁排列有真人大小的石雕像,在朱雀门的地势宽广处,并树立着两块各高6米的墓碑,西面一块是“述圣碑”。由武则天撰写,唐中宗书写,碑文歌颂了唐高宗的文治武功,东面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树碑立传以夸耀功德,自古以来已成惯例,然而武则天却为自己树立了一块不书文字的无字碑。这块碑至今还在乾陵武则天墓旁,但已是“无字碑头镌字满”了。  相似文献   

4.
<正>郭沫若同志的历史剧《武则天》美化了武则天,丑化了骆宾王、裴炎诸人,不符合历史事实。当一个戏剧看,作者根据自己的看法来写剧本是可以的。不过郭老却认为历史真相就是如此,他写过一篇文章《我怎样写武则天》(见《光明日报》,1962年7月8日)以说明他是根据历史事实来写的。这样,问题就来了。武则天与骆宾王、裴炎、李贤诸人的关系果真是  相似文献   

5.
裴炎是武则天独掌朝政后杀掉的第一位宰相,其被杀的原因来自他对唐王室的忠心,武则天杀裴炎构成了滥杀行为,而且开武则天诛杀政策之始。  相似文献   

6.
目前所见的武则天遗制为伪作,造假者为武三思,武则天被逼退位后,以武三思为首的诸武集团被置于生死存亡的边缘,面临巨大的危机,武三思以假造或篡改武则天遗制为手段,通过满足正统士大夫掩盖武则天“篡位”事实等的心理,达到缓解压力、保全自己和诸武集团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孙伟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4):106-109
袁世凯和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两者的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慈禧对袁初示信任,发展到第二阶段袁开始博得慈禧的真正好感,第三阶段则表现为慈禧对袁从真正信任到有所提防:两者的关系中统一是主要的,但也有对立的一面。对两者关系研究的深入,将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清末民初政局演变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佛教发展史,可以发现,在唐代高宗、武后及武周时期,佛教弥勒净土信仰和弥陀净土信仰极为盛行。那么,这一时期净土信仰的流行与武则天的政治统治之间有没有关系呢?本文从武则天与净土僧尼的交往、武则天时期的净土造像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武则天时期净土信仰的流行,既是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与武则天的扶持和政治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武则天形象的建构与文人心态息息相关。北宋时,封建士大夫通过批判武则天,为当时的后妃参政鸣警钟;南宋及元朝时期,人们借反对武则天来反对异族统治,表达驱逐异族,收复国土的愿望。与唐代人对武则天相对客观的态度相比,宋元时期武则天成为人们表达政治观念的传声筒。这与宋元文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复杂心态,包括正统观、性别观及道德观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史学界对慈禧的研究有所增强,在慈禧与辛酉政变、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方面出现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成果及论著。慈禧研究在史料搜集整理、跨学科方法采用等方面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薛吉辰 《现代语文》2004,(12):43-43
曌唐代武则天的名字,意思是日月当空,无微弗明,无远弗照:“曌”并不是武则天自创,而是当时的“凤阁侍郎”宗楚客造的字。宗楚客为了讨武则天的欢心,不但竭力支持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而且还造出颇像道家符咒的化简为繁、结构怪僻的字。“曌”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戊戌变法运动中,慈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慈禧对变法的态度直接决定着变法的成败.事实上,慈禧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变法的,她在变法中态度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因为前期的维新派进行的改革与先前慈禧所支持的洋务运动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变法发展到后来必然会触及慈禧专制统治的权威.故而其态度直转,演变为反对变法并加以镇压.  相似文献   

13.
吴永,浙江湖州人,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时,任怀来知县,慈禧携两宫西逃至怀来,吴永成为迎驾慈禧一行的第一位地方官,成为庚子慈禧西逃的见证人,后又成为随扈西行的亲历者。三十年后,在浙江兰溪人刘治襄再三恳求下,吴永将见证的往事口述成一书——《庚子西狩丛谈》,该书被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翦伯赞评价为纪述“西逃”诸书中最佳之著作,可见史学价值之高。  相似文献   

14.
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王朝统治的一个特殊时期,为了夺取李唐王朝的最高统治权,武则天在借用、运用封建国家法律以严厉打击政敌的法律思想指导下,采用阴谋诡计和滥刑政策,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风,杀戮李唐宗室子孙和无辜臣民,形成长时期的恐怖统治。武则天的法律思想有阶段之分,其性质是与封建正统法制相违,是对唐代已经定型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破坏,对武周时期及其后数世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兴起,慈禧对义和团的态度由“剿”改“抚”,终至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慈禧态度改变的原因何在?历来存有争议。慈禧招抚义和团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慈禧对光绪和洋人的仇视;其二是慈禧对义和团力量的过高估计;其三是慈禧被所谓“归政”消息刺激。慈禧利用义和团来打击西方国家,不是基于对国家前途的负责,也不是基于对满清政权巩固的考虑。慈禧招抚义和团只是为了泄私愤而已。  相似文献   

16.
武周万国天枢与西域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周万国天枢与西域文明张乃翥武则天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在她驻跸神都建立大周政权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周边诸胡文明在中国内地享有的深厚影响。当年洛阳皇城端门之外高耸云表的万国天枢,就是武则天御驭朝廷期间在这一领域中一个重大的举措。延载元年(69...  相似文献   

17.
李秀英 《老年教育》2010,(11):24-24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旷达,清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封为宰相。他初任职时,曾有人向他告密,告密者不是别人,正是武则天。  相似文献   

18.
李治和武则天──读史札记欧远方电视连续剧《武则天》播放以后,新闻媒介反应强烈。对唐高宗李治、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作为艺术,为突出某些方面,必然要舍弃另一些方面。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历史人物的真实之间。本来就存在一定距离,拿作为文学作品的《三国演义》和...  相似文献   

19.
丁未政潮与预备立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未政潮是晚清一次大的政治风波,它与预备立宪运动同时发生。政潮由岑春煊、瞿鸿等人掀起。他们联络海内外立宪派人士,密谋策划,企图借立宪之机推倒庆亲王奕和袁世凯。而庆、袁则利用慈禧仇视维新党人的心理,称岑、瞿发动政潮的目的是勾结维新人士,“为归政计”,促使慈禧倒向庆、袁,罢免岑、瞿。但政潮之后,慈禧对北洋亦加深了疑虑。她借政潮后出现的权力真空,大力扶植满清皇族,使满汉矛盾全面加深。丁未政潮是预备立宪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林语堂所著的<武则天正传>中,武则天是智能犯罪的典型,是权力至上的恶魔,是颠覆伦常的女皇帝.但是,在其骄奢淫逸、有违人伦的背后,武则天的聪明才智与宏大志向也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