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根据教学和学习实践,笔者鉴于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管理”课程的现状,曾对教育技术管理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名称、地位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指出随着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应采用“教育技术管理”而不是“电化教育管理”的名称(本文中对“教育技术管理”和“电化教育管理”不加区别),且应把它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开设,课程内容应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2.
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从我国目前高职发展模式的实际出发,提出我国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三条可行路径,即“升格”(示范性高职、专业)“、转制”(新建普通本科与技术本科)与“合作”(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合作)。综合各种模式的利弊,建议采取以规范合作办学为突破口、转制为重点、升格为辅助的步骤,使职业教育的层次能够上移,从而更好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2011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规定了教师的六项专业能力,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并提出了“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的教师发展理念,教育反思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被广泛地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化的培养要求使得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必须密切合作。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主要的合作类型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校际教师专业发展联盟、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区域合作。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者专业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为师范生实践知识、职业技能的生成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实现合作双方教育价值追求的融合,谋求教师自身解放,将合作的机制保障问题列入政府教育评估范畴,进行学校组织变革与创新,将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构建合作共同体,开展初中校际研修的实践研究”十二校课题组英语研修室的工作目的是进行共同的校际研修,发现存在的问题,发挥校际教学优势,推动共同发展,实现以科研促进教研,提升十二校英语教师专业水平。带着这一共同的目标,我们走进课堂开始了一系列的听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逐步形成共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教育中,一些专业的技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虚假的繁荣,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高等教育中的服装设计专业为例,着重研究“现代职业教育”导向的大学教学中的服装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高中阶段)中进行审美、时尚初步培养相衔接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是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必须能对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历史视域中的传播学、系统科学与教育技术之间存在复杂微妙的关系。历史的真实是:传播学是教育技术与系统论结缘的中介,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并不是持续的。立足于这一历史事实,我们既可以厘清“教学设计”(ID)与“教学系统设计”(ISD)之间的微妙差异,又可以辨识20世纪80年代中美两国关于教育技术“形似而质异”的“电”、“教”论争的实质:中国解决的是教育技术学科归属的问题,美国解决的是学科深层发展的问题。我们应当在对历史的认知中推进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教育技术的学科建设不仅需要历史研究,更需要正确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深化普及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不完备、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缺少人工智能教学研讨交流平台、人工智能教育水平校际差距大等问题出发,提出了融合式发展、技术赋能教学、项目化学习引领、创新机制保障的“四驱融合”下的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模式及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2年8月1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承办、德州仪器(中国)有限公司(TI)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办的“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暨全国TI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国内外教育专家和教师代表260多人出席了会议。本次研讨会围绕TI教育技术的应用和相关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与素质教育改革以及世界先进的手持教育技术在中国中学数学教改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白宏太)教育技术与教学改革暨全国TI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举行@白宏太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实问题出发,秉持校际协同创新的理念,利用云服务技术跨时空跨区域快速共享教育信息资源的巨大优势,共建共享云教育平台,开展云教育在中高职衔接方面的应用,促进中高职教育实现无缝衔接,形成中高职教育衔接在云教育平台下的合作育人、合作教学、共同发展的校际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Conclusions The fifth meeting of the Professor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provided a forum for members of the IDT academic community to discuss the trends, issues, and problems facing the field. The meeting was successful in that it helped to facilitate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mong PIDT members from a variety of programs and settings. The meeting also encouraged the enhancement of academic programs in IDT. The annual meeting of PIDT covered a variety of issues that are of interest to the profession. While many of these issues have been discussed before, the profession will move ahead by continuing to identify challenges and by finding ways to implement solutions to thos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无论在编制理念还是在技术上都较为完善与成熟,并在美国现行学科专业管理体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高校学科专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为适应计划经济而颁行的学科专业目录日益暴露出难以克服的局限,迫切需要借鉴他国经验,完成向指导性与服务性的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academic 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ree types of publically available data: (1) publication in 20 leading journals, (2) representation in the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3) reception of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awards. We then identified five of these programs and analyzed the attributes of these departm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trends in how they are preparing the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sts of tomorrow. While previous studies have compared lead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IDT) programs by looking at publication in a single journal, we believe our approach provides a well-rounded perspective. In addition, we hope this study helps IDT departments learn from each other by discussing trends in department curricula.  相似文献   

14.
The Instructional Systems Technology (IST) program at UNC Charlotte develops instructional technologists who are grounded i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undations, principles, theories, applications, and current trends. The program also provides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integrate different forms of technology to enh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IST program, its real‐world HPT course, and its learning leaders forum that brings industry leaders and the IST program together to discuss the trends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15.
16.
The 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 instructional and performance technology (IPT) programs, currently housed in the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Workforce and Applied Technology (IWAT), have been in place for over 20 years. Intense interactions with potential members of the target population including area public school teachers, school administrators, directors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the US Navy, the Chamber of Commerce, Pensacola State College, and others guided the initial planning processes, aiding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IPT competencies needed by regional partners. These same partners continue to provide input today, ensuring that the programs offered are preparing student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oday's workforce. Coursework provides students with the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kills to examin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pportunities holistically, taking a systems view and focusing on adding value by concentrating on results and working in partnership with clients and stakeholders.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依据网络课程开发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针对“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的使用者特征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要求,该文从“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整体结构框架设计,以及各模块功能的开发等方面阐述了本“教育技术学”网络课程的整体规划设计与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计学和教学论的语义结构网络分析得出:相对于教学实践来说,教学论层次较高,属于理论性的学科,教学设计学层次较低,属于应用性的学科;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的理论之间存在直接、紧密的联系;教育学对教育技术学有较大影响,而教育技术学对教育学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的内涵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设计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对此不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来理解,还可以从绩效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等角度来认识。通过对教学设计的应用层面、应用模式等基本要素的简要分析,阐述了教学设计应用的两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入手,提出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固有的特点对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素质教育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并剖析应用实例——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