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是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的,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性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操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21世纪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概念、规则,掌握有效习得概念、规则的认知方式,而且还需要发展有效认知和调控自己认知过程的反思能力。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最终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在数学学习中,“反思”主要表现为: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检验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结果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回顾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和…  相似文献   

3.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性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改变单一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由主体内部建构的,它强调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知识的社会协商和社会实践参与过程,而情境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则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基于情境认知的教学更强调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的提供。以“无穷集合的比较”为例来观察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研究表明只有巩固了的知识才是完备的抽象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建新的数学建构。  相似文献   

5.
刘再平 《河北教育》2003,(11):23-24
自主探索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从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或对原有信息进行重组,或重新建构生成新的信息。无论是“重组”,还是“重新建构”,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探索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尽合理的过程和错误的结论。深入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会发现,许多错误都是在运用了某些重要的思维策略、思维方法之后产生的;有的是凭个人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21世纪的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概念、规则,掌握有效习得概念、规则的认知方式,而且还需要发展有效认知和调控自己认知过程的反思能力。只有学会反思,学生才能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管理、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的“玩”即体验,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有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8.
“数学现实”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把新旧知识不断进行同化、顺应、调整、扩充、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即“学生的数学现实”对新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数学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应该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教案前必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学会?  相似文献   

10.
施建 《陕西教育》2006,(3):17-17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通过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把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建构才能实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边活动过程。现代认知理论主张 :学习是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重新建构过程 ,通过建构 ,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知识并非客观存在 ,它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 ,具有主观性 ,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 ,尤其是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更是这样。所以 ,现代教育界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地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提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等等。那么 ,是不是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呢 ?不是的。小学生好奇心强 ,兴趣广…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过程.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操作”、“猜测”“发现”.并通过合作与交流.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饶伟英 《青海教育》2014,(12):15-15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是李炳亭先生对高效课堂精髓的概括,这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获取知识和欢声笑语,而是一种状态和感觉,更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为了学到知识而质疑、争论和对抗的状态;是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坐着、站着、蹲着甚至趴着的那种感觉;是学生为了小组和团队的荣誉而积极争取的过程。这也正与“三动”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1,(7):160-160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汪爱民 《小学生》2012,(8):38-3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换言之,“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当前,语文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核心正体现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它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的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理念。所谓“知识建构”,指知识是不能简单地进行传授,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包括个体和群体)已有的经验、方式和信念,对所要“理解”和“消化”的知识作出自己的解释,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知识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识策略、经验方式和情感态度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知识建构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主动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充分体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改变…  相似文献   

18.
“原生态”问题是指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文本的主动对话与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建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倡导“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今天,学生提出的“原生态”问题具有巨大的课程价值: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理解成为可能;体现了学生思维活跃的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它是学生与教师进行有效对话的前提,是思想政治课堂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是实现思想政治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林明 《科学教育》2004,10(6):46-46
认知结构是对学习造成重要影响的学生自身因素之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已有概念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现代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过程,即认知结构的建构、转换、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且指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理念十分强调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竭力倡导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及现代教育的教育过程应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本人就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实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传统教育很少从学生将来的发展考虑,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