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65年前,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精神始终和“三个代表”相映照,有以个人命名的,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有以团队命名的,像女排精神、好八连精神;有以地方命名的,像延安精神、张家港精神;有以事件命名的,像长征精神、抗“非典”精神。以上这些精神薪尽火传,历久弥新,凝聚着强大原动力,将“三个文明”建设推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我们倡导的精神,有以个人命名的,像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有以团队命名的,像女排精神、好八连精神:有以地方命名的,像延安精神、张家港精神;有以事件命名的。像长征精神、抗“非典”精神。以上这些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凝聚着强大原动力,将“三个文明”建设推向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精神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一个人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可以做出出色的成绩;一个单位有一种同舟共济的精神,可以千出引人注目的事业;一个行业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可以走上繁荣发展之路;一个国家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跻身世界先进国家之林。基于这种认识,去年年初,我们河北广电局党组结合开展创建“三讲”文明机关活  相似文献   

4.
郭广银  杨明 《出版参考》2004,(10):15-15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建立起他的企业以后,也就是当他安定下来经营这个企业,就像其他的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也就是说,企业家是从事“破坏性创造”的创新者。而后现代大师杰姆逊也指出:“entrepreneur(实业家),意即不光是赚钱,  相似文献   

5.
想到的能力     
尚杰 《网络传播》2006,(12):84-85
“一切精神创造,都是精神的延伸、扩展、到达原来的‘精神境界’没有达到的地方,不敢想之事,想的禁区;不可能之事,可能性的禁区。一个思想者、文学家、艺术家为什么一定要像从前的‘大师们’那样想(写、创作等等)?”[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骆伟 《图书馆论坛》2004,24(6):248-251,255
人生道路,变幻莫测。有时跌宕起伏,曲折坎坷;有时雨见天晴,峰回路转。像我们这一代人,从年青时代起,就经历残酷的几次大政治运动,接受多次精神和肉体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其中,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却阴沟翻船。不管如何,磨难对人生也有好处,它培养人们的承受力(包括肉体的和精神的)和自信心,并找到了人生价值和定位。我不知怎样表述自我、总结自我,但总感到人生到处都有阳光。  相似文献   

7.
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既挖掘展示其深厚的文化沉积,又要发挥其现代光辉。城市精神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结晶。因此,城市广播新闻人物报道就应解读一个重大命题,怎样用广播多维视角,表达城市精神中一个核心内核,也就是一个城市奋发向上的人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8.
“学即人学”,这是一个含义深广而又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命题,人是学表现的中心,一切都是为了写人,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它映照了人的精神,符合了人的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必须指出学所特具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三性之中,又以情感性为核心。“吟咏性情,感荡心灵”,“感人心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他又像一个勤劳的园丁,见到花木,就为它们剪枝修权,铲除杂草,以创造更好的生长条件;遇到荒原,还培植一株株新苗。”  相似文献   

10.
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起源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华民族的压迫和清王朝封建统治阶级对中国民众的压迫,从而使近现代每一个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这种精神融入了中国图书馆人的人格中,使之产生了一种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一直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黄金有价,档案无价。档案就像一面镜子,昭示着人类创造历史的伟大和真实。然而,从事这项神圣事业的人却很普通。有些人,就是抱着对事业的执着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不断为档案事业增光添彩,书写着自己无悔的人生。张石生就是这样的人。自2002年初任局(馆)长以来,他以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大家的赞誉,带领市档案局(馆)一帮人,闯出了一片红红火火的档案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袁薇佳 《新闻知识》2004,(10):29-30
日本学黑田鹏信说,“求真的知识欲的对象有科学,求善的道德欲的对象有道德,求美的审美欲的对象有艺术。追求真善美这一人类的其同的原始本质,既关注科学,又关注人,科学与人是不可分割的。”科学与人的融合是时代性和人类性的追求,将他们各自的精华提升便成为“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着“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重在获取真知,实现最大功效等等价值和观念体系,而人精神则体现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觉智、重在达就良善、实现最大功  相似文献   

13.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重要的时代命题,纪录片《大国基石》以艺术方式作出了回应。在主题呈现方面,该片对守正创新、刚健有为、天人合一等中华美学精神的观念生成予以整体观照;在叙事策略方面,以托物言志、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等手法探索中华美学精神的影像化呈现路径;在话语建构方面,辩证阐释中华美学精神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之间的“相生关系”,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以美导真、以美导善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4.
《开心辞典》招募新的主持人。此次活动的代号是:“魅力新搭档”。从字面来看,本次招募的主持人除了要给王小丫做好搭档之外,关键要有魅力。王小丫也向媒体公布了三条标准:“这个人第一要敬业,因为我们经常要通宵录节目,几乎没有业余生活,晚上想和朋友吃吃饭、喝喝酒基本没可能,第二要心态健康,有合作精神;第三必须是一个有趣的人,主持《开心辞典》嘛,能让人开心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秋风 《中国新闻周刊》2005,(2):i001-i001
中国人或许不缺乏企业家精神,或许不缺乏企业组织、技术改进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创新精神。温州产品大规模输出全球,温州人不靠垄断地位、也不靠补贴而大赚其钱,就可以证明这一点。2004年,温州人也制造了很多新闻:炒房,炒煤,还有组建财团。而西班牙埃尔切焚鞋事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因此,如果今年要设立“创新精神奖”,也许最有资格得奖的,当属温州商人。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档案》2006,(4):60-60
非物质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化意识,承载着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化生命的密码。根据联合国教科组织《保护非物质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化遗产具体表现为: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物质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吉永成 《记者摇篮》2005,(11):12-13
职业精神,是每个从事社会工作的人都应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它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范和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全力承担社会责任的生命境界,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学刊编辑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是大学的立校之本。惟其精神,大学才能成其大;正因为有其不朽的精神存在,大学才有魂有格。惟其精神.人类的文化命脉才得以承传,文化之光才历久弥新,我们办好学术期刊才有指向、依归。作为一个知识共同体,大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大学的学术理论期刊是展示高校学术水平和学术阵容的窗口,是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精神的地方。像耶鲁大学,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学生所提供的人教育。  相似文献   

20.
我这样给我的这部理论评论集命名,乍一看题目,或许有人不解:赖以支撑我们民族精神之魂的英雄主义精神,难道真的到了需要我们站出来为其辩护的地步了吗?少数人对英雄主义的另类解读,真的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理论安全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