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叶建华 《图书馆》2006,(3):91-93
本文简述了当代“伪书”的概况,并从法律法规角度对“伪书”进行了法律分析,提出了图书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伪书”成了新闻媒体曝光最多的名词之一,成了社会大众对出版界最深的印象之一,“哈佛”、“西点军校”这些被奉若神明的经典,几乎成为“伪书”的识别标志之一;而由“伪书”引出对“出版诚信”的关注,则成为2005年出版界最轰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伪书出版的危害及图书馆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某些出版社出版伪书对图书馆馆藏质量与读者服务的危害。总结了鉴别伪书的方法,提出了图书馆及时防范伪书、消除伪书影响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4.
祁向东 《图书馆》2006,(5):82-84
文章以近期流行的伪书为研究出发点,分析了伪书的形成和种类,伪书对读者和图书馆的危害,辨别伪书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发文:《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24、25日,在总署召开的座谈会和北京出版工作会议上,总署和中宣部各级领导就整治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问题发表讲话。至此,在全国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的“伪书声讨战”就此打响。一个早已在出版业内人人心知肚明的“伪书”现象,终于在官方力量介入后,浮出了“水面”。其实,“伪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提到《第三只眼看中国》这本书也许很多人不会陌生,这本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引起巨大反响的著作就是一本“伪书”。该书托名德国人“洛伊宁格尔”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籍中的伪书、革命文献中的伪书及盗印书中的伪书考察,认为伪装本书刊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出版物中,是版本学中比较重要而且特殊的一种版本形态。革命文献中的伪装书是指在近现代文献中将出版物的封面或其他外表形式伪装,掩盖其真实内容,以便达到宣传发行效果的进步出版物。伪装书又称“托名本”、“改题本”,在版本学上则称之为“伪装本”。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伪书”泛滥成灾。2005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下达了对“伪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深圳书城收到23家出版社的下架通知,涉及图书115种[1]。“伪书”打假成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话题之一。2005年5月和7月,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公布了第1批19种、第2批49种共计68种含有虚假信息图书名单。有舆论认为惩治“伪书”出版发行尚存法律空白,我们认为有法可依,但执行细则不明确。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伪书”的治理途径大致有以下几条。1利用《出版管理条例》治理“伪书”现行规范出版行为的法规主要为《出版管理条例》。“伪书”大…  相似文献   

8.
“伪书”当道,成为“盛世危言”是有其契机的。当正版《没有任何借口》出版之前,各种伪书的制作出版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各种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曝光了很多伪书现象,然而,这种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破坏出版诚信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04年10月正版《没有任何借口》新书新闻发布会的举行,无疑对伪书的当道,不啻为重重一击,它也拉开了人们对中国出版业发展再思考的序幕。实际上制作伪书,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据文献记载,大约在战国时期,此类活动就开始了,因而产生了辨识伪书的辨伪学问,这种学问成为历史文献学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9.
一、“伪书”存在的原因竞争能给市场带来活力,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然而当竞争异常激烈,超出了一定“度”,就会导致一些商家“另谋出路”。当然,这种发展的“高压力”只是“伪书”存在的原因之一,更为直接和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可观的利润利润最大化是所有商家追求的永恒主题,而出版社虽然作为一种“文化单位”,它也要涉及成本和利润问题,这一点和一般企业没有差别。而目前市场上一般出现“伪书”的都是名作家写的或畅销书,有着十分强大的读者群,不必花费工夫去开拓销售市场。成本低、利润高,这大概应是对所有出版商来说最…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伪书现象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的图书业的确让人瞠目结舌。这一年,一本又一本美仑美奂的“真”伪书(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的造假之书)在一些聪明绝顶之士、长袖善舞之人的组装下“横空出世”,与之相伴的是某些人(所谓书商)的盆满钵满,以及出版业某些人、某些机构的堕落。这些伪书经过“伪装”,全面畅销,动辄销量上百万,大有席卷宇内、并吞八荒之势。2005年,随着一声鸡鸣,《培育男孩》又遭恶意跟风(跟风者又是伪书),可见某些“有识之士”是“利不惊人不罢手,伪不惊人死不休”,想真正把这项“伪事业”进行到底。出版业的这种伪书现象触目惊心、引人深思!伪书狂欢迷人眼据…  相似文献   

11.
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陆 《图书馆论坛》2007,27(1):18-21
批评了图书馆“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应当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知识管理与读者服务相统一、“对读者的研究”与“为读者的研究”相统一,以促进信息功能与教育功能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施博  魏佳 《传媒观察》2020,(5):82-87
新型冠状病毒暴发后,很多艺术类高校的学生积极以"艺"抗"疫",用艺术的视角,聚焦当前疫情环境下的民生问题,表现出极高的媒介素养。本文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探讨融媒体时代艺术专业媒介素养的教学与实践,分别从图片、影像、音乐、社交平台、产品设计以及装置等抗击疫情的艺术作品来分析媒介素养教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1948年10月18日,并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日子,只不过碰巧手头上有两份形成于这一天的材料,而且有点意思,随手写来,以为试笔。一份是大溪档案中蒋介石给当时上海市长吴国桢的电报,见《筹笔》第10册《京沪失守与反共戡乱上》,编号16280。上海吴市长:关于扬子公司事,闻监察要员要将其开办以来业务全部检查。中以为依法而论,殊不合理。以该公司为商业而非政府机关,该院不应对商业事业无理取闹。如果属实,可属令侃聘请律师进行法律解决。先予详讨其监察委员此举是否合法,是否有权,一面由律师正式宣告其不法行动,拒绝其检查。并以…  相似文献   

14.
基于市场营销原理,将其运用于图书馆建设、管理和服务,提出了“经营图书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5.
"浅阅读"是具有人文价值的有效阅读形式,它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局限性,否定与排斥"浅阅读"对提高全民阅读率是不利的,正视"浅阅读"的存在、挖掘它的价值、引导其发展方向才是学术界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正确理解"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基础和实质,结合我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创建学习型图书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契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学科馆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指出"学科馆员"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内在契合点:学科馆员服务的主动性、个性化与专业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以公共图书馆的公共精神与公平理念为契点,强调通过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满足全民自由获取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前,实时竞价(RTB)广告已成为数字广告业发展最迅猛的领域.“实时”意味着以技术改变广告业的生产方式,而“竞价”则完成了广告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文章在对实时竞价广告的产业流程以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RTB广告是如何通过不同市场主体、技术及运行机制的安排实现“实时”与“竞价”,从而改变广告业的传统运行方式与商业逻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