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的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取向,关怀了学生,忽视了教师;关怀了“类”生存,忽视了“具体的人”;关怀了单一方面,忽视了整体。教师生存方式的扭曲、教育变革的呼唤和哲学研究的启示,要求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教师生命本真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2.
王静 《湖南教育》2008,(5):18-19
面对冷漠的现实,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归隐之心。海德格尔也喊出了“人,诗意地栖居”,他强调生活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中来的,因此我们对存在的理解必须以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为基础。诗意,本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命题。一个读者给我打来电话,问:“怎样通俗地理解‘诗意地成长’?”我说:“通俗地说,诗意是指一种生存生活状态,一种理想的生存生活状态,一种审美的生存生活状态。我们每天面对琐碎的生活,每个人不可能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如果换个角度,把这些工作看作我们喜欢的事情,多一点兴趣,多一点快乐,多一点审美,也许这就是我们说的‘诗意’。”教师的成长是学校成长的基础,是教育成长的前提。说到底,教育的关键就是人的问题,而教师就是这个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已经制定了太多的制度,我们已经规定了太多的纪律,然而,可否从诗意的角度来考虑一下教师的成长呢?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的栖息于世界。教育作为一种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理应从关注“人”生命的角度出发来促进“人”生命质量的提高。“因而教育是一件极其谨慎的事,它需要教师精神世界的日益完善。”因此,从教师个体生命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教师,将更好地实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引导教师走向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4.
孙迎光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3):73-74,94
“人在教育中诗意地涵居”,不是教育局部的(如文学欣赏领域)和偶然的(如教师的教育方法带有诗意)状态,而是教育的整体状态,人原本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诗的本质是“让栖居”(让人诗意地栖居),即展示显示者与隐蔽者相互作用的人生境域,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者应该成为“让栖居”的诗者,使教育与本然的人生境域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生命的活动,生命关怀是教育的核心。生命关怀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幸福。幸福的教育是“生命在教育中的诗意栖居”,这里的生命不只是学生的生命,也包括教师的生命。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而忽视了教育是师生共同的生命活动,忽视了对教师生命幸福的引导。实际上,幸福教育不仅要追求学生的幸福,而且要追求教师的幸福,要创造师生共同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6.
从时代背景上看,中国的“写意人生”产生于农耕社会之后的封建文明时期;海德格尔的“诗意栖居”产生于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工业文明的对人类精神的挤压与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它们共同的地方是走向大自然。从哲学基础上看,“写意人生”以道教和禅宗为哲学基础;“诗意栖居”则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从价值取向上看,“写意人生”是中国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人生的审美境界,也是普通人向往的惬意生存方式。“诗意栖居”则上升到了人类生存的高度,重视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存价值。  相似文献   

7.
V·萨克维尔-韦斯特的小说《海上无路标》讲述了即将离开人世的主人公爱德蒙.卡尔在海上旅行时所经历的心理巨变:从人类中心主义者转变成生态主义者,并顿悟到回归自然、追寻诗意栖居之美的生命真谛。爱德蒙.卡尔这一角色反映了韦斯特丰富的生态思想:消解人类中心主义,解除人类精神生态危机;倡导回归自然,构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人和谐统一的生存境界。韦斯特的生态观表达了她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忧虑和关怀,对诗意栖居的理想境界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那句有名的诗“人.诗意地在大地上栖居”.给人们美好的憧憬,教师也在谈论教学的诗意。教学的诗意,诗意的教学.这是多么美好的教学境界!但是,俯仰之中,这教学的“诗意”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于教学,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追寻幸福的诗意,让课堂洋溢着诗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教师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师之沃土     
有本书叫《要生活得写意》,光是书名就让人充满遐想。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将“人,诗意的栖居”诠释得让人怀想不已。每个人都渴望诗意地栖居,那么,我们的教师呢?教师精神栖息的沃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表现在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系列消极心理和行为中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尽管早已有之,且难以完全避免和消除。但处于转型期的我国社会及其对教育的期待以及对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普遍和严重。有学者甚至称这种现象为“教育中的危机”。为解决此问题,必须在调查分析基础上从管理心理学视角深入分析生发于中国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组织管理根源及其干预路径与策略。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偏差和教师评价中的理性主义泛滥与人文关怀缺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组织管理根源;实施以权变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并彰显学校教师评价的人文关怀,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觉醒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课程意识。教师课程意识的存在状态与课堂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回归生活世界、凸显教师专业自主、实现师生生命发展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觉醒的应然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关怀具有生物学基础,是一种基础性德性品质,是人的共生性的必然诉求,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因此教育关怀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对学生的心理关怀、生命关怀和发展关怀。教育关怀品质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于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称之为教育关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师爱,而是蕴涵着对话、尊重、理解、聆听和宽容等特点。现代教育具备关怀品质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意义,教育关怀是现代教育的道德向度。  相似文献   

14.
论人文关怀与教师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同时还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当前教师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人文关怀则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包括对教师人性化生命、整体性生命及发展中生命的关怀。教师人文关怀的特征表现为:尊爱生命,彰显主体性,回归生活,追求崇高。人文关怀对教师发展的影响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教师职业的发展和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主要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创造外在的人文环境;二是教师对自己予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5.
Research Finding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whether investments in child care quality were maintained 3 years after public funding for these center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 earlier evaluation documen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classroom environments, teachers' sensitivity, and teachers' child-centered beliefs following a 15-month state intervention in 24 early care and education programs serving high numbers of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The current study use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pre- and postdata collected through direct observations and questionnaires in nonrandom treatment and comparison groups. Practice or Policy: Results at the 3-year follow-up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 (92%) of center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ccredited and tha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classroom environments were maintained after funding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However, erosion in more sensitive measures (i.e., teacher sensitivity and child-centered belief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duced funding suggested some concern that programs serving high concentrations of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families may require some consistent state support if they are to yield the positive life outcomes desired by economist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不高、职业声望低下、职业压力、心理倦怠等因素,导致农村教师生存状态窘迫,从而影响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低下的教师专业水平,缺乏应有的专业地位和专业权力,则进一步加剧职业压力,恶化着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鉴于此,调整教师政策,减少教师职业压力,加强教师培训,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改变农村教师生存窘境的重要举措。但是,确立"给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以生命关怀"的理念,帮助他们立足于自身的生命成长而提升专业水平,拓展生命的空间,是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困境的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7.
教师组织是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组织目标的角度看,教师组织所关切的事务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工作权益,同时还有教育工作者对于教育事务的公共性、政治性和伦理性的自觉意识.在一个利益多元、权力相对分散的社会中,大多数教师组织都倾向于采用集体谈判、罢工、政治活动、会员服务活动等运作策略借以达致其组织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工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世界教师组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小学骨干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学教师要激活小学生的生命活力需要反思自己的工作状态,思考自身生命的价值。小学教师目前的工作状态呈现出一些有待消解的危机,他们在教育内外部压力的挤压之下,远没有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他们的幸福取决于外在的承认和给予,不重视在教育的过程中去体验为人师的愉悦。为此需要寻找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注教师教育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心愿,而对教师教育的思考和探究,无疑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促进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如果教师教育失去了教师,或者说是偏离了教师的现实生活,那么,教师教育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教育便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由此,教师教育必须回归教师。  相似文献   

20.
充分认识人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大力培养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重要内容;要关心教师,尊重教师,为教师办实事;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老师的政治素质;要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要加强教师作风建设,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要办好师范教育,为教师队伍提供高质量的师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