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旭  梁婷 《教师教育研究》2012,24(6):52-55,51
高校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目前高校教师课程意识不强,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难以落到实处的重要原因。为切实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效,从教师课程意识视角而言,应着力强化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主体到位;唤醒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意识,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催发教师的生成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引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意识,实现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科学评定。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诊断与矫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仍然存在着误读的问题.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意识的泛化.对此,必须加以矫正,以促使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新教师尽管接受过师范院校的课程教育和实习培训,但在心理、意识、能力等方面还不能很快完全适应新的教学工作环境,在课堂教学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帮助新教师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理念传播的最佳平台。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对教学的有效体现,是对教师课程意识的唤醒、激发,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催发教师的生成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教师的综合评价意识。讲课需要一定的艺术性,文章从课程意识、备课、授课、课堂教学评价、总结等几个部分入手,详细分析了课堂教学中改革问题,从而对课堂教学很好地进行改革,使课堂规范化、系统化、艺术化。  相似文献   

5.
李兰 《教师》2009,(15)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隐性课程意识是教师时课堂中隐性课程的认识、产生效应的反思和对其各影响因素的调整、控制,包括物质环境、教师自身、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等很多的因素.加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意识的培养和转化是使课堂教学有效发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胡纪华 《广西教育》2010,(30):18-19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教学效率低的问题,原因在于部分教师的教学效率意识较淡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不足、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更新教育观念、做好与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7.
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是指教师对数学课程价值以及如何实施课程的基本认识,是教师对课程的实然性反映和对课程的应然性追求,并由课程主体意识、课程重建意识、课程评价意识和资源意识等部分组成。教师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表现在教师对待教材的态度与处理教材的方式上,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课程意识的有效途径是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囿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总是倾向于严格控制学生,过度关注如何传授现成知识的教学技术。这种教学意识的泛化必然导致课程意识的缺失,丧失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的生命价值。要走出学校教育中的这一困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意识的回归,实现由“灌输”中心到“对话”中心、由教授现成真理到探究真理产生过程,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彰显课堂教学的本体意义和实践价值非常重要。一、课堂教学的困境:教学意识的泛化。教学意识泛化的缘由之一来自于一个课堂教学的隐喻———工厂流水线。显然此处的工厂和工…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课程意识的概念及其意义,指出课程意识是优秀教师专业发展的标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课程意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改革和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获取专业自主权、转变课程观、培养反思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课程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职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程创生能力是建立在教师一般能力基础上的与课程创生实践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智慧,元认知能力、创新教育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培养教师课程创生能力的路径是:加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构建教师学习研究共同体,进行反思性教学等。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就是教师自觉地、积极地进行课程决策的心理倾向,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制约教师课程决策意识的内在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价值观、知识观和教师观。提高教师的课程决策意识的主要途径有培训、交流、反思性实践、课程研究和文化浸润。  相似文献   

12.
课程故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故事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教学的记录。课程故事体现着教师认识课程的叙事方式;反映了教师的成长历程;讲述、倾听故事是教师课堂教学生活的一种方式。课程故事具有情景性、探究性、自我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教师撰写课程故事能促进专业发展,锻炼教师观察日常教育生活的能力,帮助洞悉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探究能力,提升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3.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14.
教材的“二次开发”:涵义与本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二次开发” 的基本涵义,不仅包括教师对既有教材的灵活运用,还包括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 整合和教师自主开发教材资源。从本质上说,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有五种过 程:课程情景化的过程,“课程重构”过程,多元主体的“对话”过程,课程教学 一体化的过程,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消费者”转变为积 极的课程开发者。通过“二次开发”教材,教师也拥有课程开发的话语权。与专 家、学者开发教材所不同的是,这种开发存在于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是教师专业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试论教学的开放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性是时代的精神特征。教学的开放性是新课程的基本特征。只有开放的教学,才能焕发师生的生命活力,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命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科学课程实施的关键。为了实现本轮课改中间小学科学课程肩负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科学教学中必需加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要求,文章在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科学课程资源意识,拓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Self development apparently affects teaching quality, maj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nquiry development. The scope of inquiry summary indicates the intrinsic factors as awareness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professional-knowledge learning awareness, awareness of teaching means, development awareness and the notions alike. And the summary comes to the findings that foreign ones ignore the effect of the external factors, the domestic just focus on the teaching pattern of team, yet ignore the scientific and inquiry group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变革."互动生成"的校本培训旨在唤起教师的生命意识,通过教师职业期待与专业诉求的互动生成;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生成;知、情、意的互动生成,促进教师发展,最终实现新课程引导下的学校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专家与教师的合作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由于专家的主导地位和不同专家理念上的不一致,以及教师对稳定生活的追求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等原因使得专家与教师之间难以展开积极有效的合作.本文提出了专家与教师的两种合作策略,即根据"对话文化行动理论",构建专家与教师的合作文化;根据课程改革的规律,重新审视专家与教师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反思作为教师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具重要意义。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就是抓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本文根据职前教师思维的发展特征和各阶段的教育实践,把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导性反思阶段、改进性反思阶段、发展性反思阶段和评价性反思阶段,对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养成和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