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实施新课程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依然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一中小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同时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国家教育部基教司朱慕菊副司长指出:“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这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艰难性就不言而喻了。从这个角度讲,教学改革是场攻坚战。就教与学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习方式转变因此被看成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展了很多年,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些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课堂中教师怎样改变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这也是所有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本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我校教师如何"教"及"学生"如何"学",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即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优化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状态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学观念的转变在教学观念上,最核心的是中心转换,即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不是考虑我要教什么,怎样教,然后再考虑怎么让学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而后再设计自己怎样配合、组织、帮助学生学习。优秀的教学设计不但能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会、乐学、会用、会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地表达问题。物理学中经常有“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表…  相似文献   

5.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关键还是“怎样认识数学”的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说:“希望数学教学能够把数学教科书上冰冷的美丽恢复为火热的思考.”1职业中专的数学该教什么?面对职专学生学数学,我们教师首先要问“教什么”,亦即“教学生学什么”和“教学生怎么学”.目前职业中专数学课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6.
我们怎样做教师?教师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学生为什么要学?怎样学?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为什么教育的使命落到他们身上?教与学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度解析,帮助教学一线的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让教育的复杂问题变得简单。作者用热情而生动的笔触探讨严肃的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经历必要的过程,同时更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育要解决"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些教育的核心问题。如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如何使学生养成探究精神等...  相似文献   

8.
由于科学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足够的发挥空间.科学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应多方组织素材,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科学教师要"实现跨越"必须由"教教科书"向"用教科书教"转变.科学教师应在教育观念上更新,要关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病?首先必须让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彻底放弃本位观,认识到如今的语文教学不能重"教"轻"学".而应强化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密不可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方式转变的基础、前提和关键是教学方式的首先转变。那么,教师怎样来实现转变呢?下面就简单来说几点粗浅的体会:一、转变教师角色原来的教师角色是什么?是知识的占有者,优良道德的化身,社会要求的代表,家长的代言人。而如今,教师要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另外,新课改提倡"教师型的学生"和"学生型的教  相似文献   

11.
以学定教,简言之就是要让教学从过去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转变为"学生需要学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想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这样做不仅是生本位的体现,更是教育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需要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教育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为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途径的最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 ,正在深入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为学校办出特色和发展学生的专长创造了条件。本次课程改革 ,中小学教师需要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更新教师角色。一、教师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传统教学是以“教”定“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 ,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新课程中 ,在教学形式上 ,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即要以“学”定“教”。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 ,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慢慢由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源头上寻找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下面笔者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式谈几点体会。一、转变教育观念,从根本上进行课改教育观念的改变,决定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因为观念主导着行为,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深度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树立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5.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古今中外的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育紧紧瞄准考试,升学考什么、教师教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由“因教定学“转变为“因学定教“,以教促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需要,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进度.它要求教师既要有“底气“,精通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要有“灵气“,必须学会根据当时、当地以及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内容目标、教学建议以及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二度“创作.也就是说,教师已不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教“.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似乎只是为了“考试”.教师考虑最多的也是“教什么 ?怎样教 ?”的问题 ,很少顾及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 ?”的问题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多年来 ,笔者一直从事中师物理教学 ,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讲解演练式 .由于中师学生基础较差 ,多数学生认为物理很难学 ,尽管课堂上也想尽各种方法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但效果甚微 .如何增强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  相似文献   

18.
一、运用现代英语教学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提高更新与转变教育观念。有很多老师认为,只有进行"应试教育"才能帮助学生考好试。所谓"应试教育"就为了考试而进行的教学,即考什么就教什么,采取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教学的重点只放在成  相似文献   

19.
刘焕格 《学周刊C版》2011,(5):110-110
学与教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它们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学生学的问题。以往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采取灌输式教学,强制学生去接受。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改变以往“教师怎样教,学生就得怎么学”的观念,转变为“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业和心理负担。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学案设计的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打破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方式。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是知识的积极构建者,拥有无穷的创造潜力,是期待点燃的“火把”,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案教学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具体化,学案设计要立足于学生“易学、想学、会学、乐学”这一根本。在准备学案时,不是首先考虑教师要教什么,怎样教,设计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然后再考虑怎样让学生配合自己;而是首先要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会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帮学生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