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怡 《大观周刊》2013,(7):90-90
本文以非历史保护性旧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的建筑思潮的产生和发展,并列举了国内外的一些成功典范,指出非保护性旧建筑的改造和利用是对过去盲目大拆大建建设模式的一种反抗,我们应该更理性、更有创造性地看待这些失去或者即将失去原有功能的旧建筑。  相似文献   

2.
关于旧图书馆建筑的改造,在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对昔日的城市文化遗产进行拆除或不负责任的改造,将使已有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也是对历史与文化的肆意践踏!所以,一方面要完成技术上的加固或新建,另一方面更要继续旧建筑的历史使命并完成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论文以湖南大学老图书馆的修缮与改造实践为例,诠释了赋予图书馆旧建筑新生命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大空间建筑早期火灾智能探测报警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大空间建筑迅速增多,火灾监控形势日益严峻。近年来,全国大空间建筑如家俱城、大型仓库、大型商场、工业车间等场所火灾频繁,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极为严重。如1997年11月17日,新疆喀什工业品贸易中心大楼火灾,造成15人死亡,21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400万元;  相似文献   

4.
兰瑞钰 《今传媒》2022,30(1):104-107
近年来,我国兴起了许多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运动,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在当地政府的政策下被有效保护起来并更新利用,其中一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在被良好保存的前提下,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功能,成为了文化艺术作品的展示场所。而展览展示作为人们活动性频繁的公共空间,能为原先较为封闭的历史建筑建立与城市紧密良好的互动关系。当代文化展览在历史建筑中举办,一方面可利用历史建筑场所的特殊性增强展览的视觉效果和主题概念的阐述;另一方面文化展览为历史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历史建筑的更新活化和文脉延续,两者从而达到了和谐的互文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标志建筑。大楼总建筑面积26400平方米,为四层建筑,主要功能空间分为展示、交流、会议和图书馆。该大楼正面外形呈弧形、像一只双眼皮的“大眼晴”,以传达和表现出视觉艺术的透视感,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建了新馆舍,并因而留下了数量庞大的旧馆舍.由于旧馆舍功能和设施落伍,其利用情况并不理想,有被弱化的趋势.为了使这些旧馆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重新焕发青春,必须对其进行改造.要处理好改建、扩建、新建的问题,加大对旧馆改造工作研究的力度,加强节能工作改造,重视图书馆建筑启用后的评估工作,尽快制定旧馆改造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别墅建筑风格的流派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建筑风格表达的基本程序,强调空间是建筑的本体,建筑是空间组合的艺术,并重点分析了如何运用空间和环境的变化和创新等手法来体现别墅建筑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8.
刘曼 《河北科技图苑》2015,(1):94-96,12
针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改扩建进行研究,从改扩建的理念、改扩建的对象、改扩建手法的运用,对高校老图书馆以及旧建筑改造再利用为图书馆建筑进行探究,旨在传承校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以满足图书馆建筑功能的需求为出发点,注重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出旧建筑与新建筑共生的思想与理念。  相似文献   

9.
张萱 《编辑之友》2022,(7):13-20+26
文章以城市传播理论视域中“空间的媒介性”为新空间观,对空间价值的认识从物质性转向意义性,由此提出实体书店作为工业遗产改造的主体之一,其“空间—使用者—地图”的生产关系在社交媒体融合智能传播的社会环境中被持续激活,有利于解决目前工业遗产空间再利用陷于“一次性”观光地的发展瓶颈。在此基础上,实体书店特有的“空间—印刷文化—口头传播”知识再生产语境,将从根本上改变工业遗产“老建筑+新内容”的空间改造思维,通过弥合工业历史与现代社会的文化断裂性,重塑工业遗产与现代城市间的精神亲密感。  相似文献   

10.
徽州民居室内外空间时刻都是以人的行为为尺度,体现着人的本性意志,是自然和社会的人双重意义的物化空间。分析徽州民居传统建筑空间观念,重视空间环境和城市设计,吸取传统建筑空间精华,以人为本,创造现代人性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