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韩两国在人种、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有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分析、比较中韩两国的产业技术和产业技术政策,借鉴韩国产业政策演变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持续发展和对韩互补经济交往具有现实意义。中韩两国地处东亚,地缘形成的经济空间场使得两国的经济发展既具有互补性又具有竞争性,两国现阶段产业技术政策支持下的东亚经济融扩行为上采用了不同的逻辑。山东对韩交往浓缩了中国东亚经济融扩的几乎所有内容和阶段,研究山东应对韩国东亚经济融扩的区域理性选择和安排既具有一般理论背景又具有典型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韩旅游业的合作具有坚实的文化和经济基础,能够成为世界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地区,中韩旅游互为最大客源市场是双方互惠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通过中韩旅游文化交流的发展,说明了中韩旅游合作具有一定的紧迫性,中韩旅游给两国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韩两所高等学校食品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两国课程设置体系的主要不通之处在于选修课程所占比例之不同,韩国课程设置中选修课学分所占比例接近77%,而我国必修课程学分所占比例迭90%,这是阻碍两国合作办学顺利实施的一个实际难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合作办学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程为主的新模式,旨在为中韩合作办学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中国和韩国的科技合作现状、科技成果比较,延边的区域与人力优势,延边州科技局与KISTI的合作现状及跨国科技信息利用中翻译工作重要性。为了提高两国科技合作力度,并更好地利用两国科技信息,有必要利用延边的区域与人力优势建立长期有效的中韩两国科技信息收集加工及双向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5.
中韩两国技术转移途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以从水平高的企业或国家转移到水平较低的企业或国家为特点,韩国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也存在技术转移现象。本文着重研究许可贸易(licensing)、合作投资(Joint venture)以及外商独资投资(WOS)三种技术转移途径方法,通过对韩国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途径选择因素进行判别、分析,应用罗吉斯蒂克单位模型(LOGIT MODEL)的离散变量回归分析(DISCRETE REGRESSION)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中韩两国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的特点和特殊性,对发达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型进行了相应修正。  相似文献   

6.
张雯 《今日科苑》2010,(18):231-231
第一章中韩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现状 中韩文化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中国的唐宋时期就有文化、政治和宗教的往来,双方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共同促进。在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交礼仪中都能发现与中国人的相似之处。中韩两国在资源、贸易和产业结构、劳动力、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各具优势、互补性较强。两国在贸易、投资、劳务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螈源 《学会》2009,(4):42-46
简要介绍中韩两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历史,结合重庆邮电大学与韩国高校多年成功合作所获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和经验,探讨了多元化高校国际科技合作形式,以及如何在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与韩国平等互利地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强调了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日前,在长沙举行的中国和韩国消化系肿瘤与无疤痕外科学术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中韩两国合作的首例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切除无疤痕外科手术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9.
论中韩FTA的可行性及其经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巍 《预测》2010,29(1):76-80
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双边贸易的日益加深,中韩两国政府也表现出组建自由贸易区(FTA)的意愿。中韩FTA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已成为当前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从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两个角度研究中韩FTA的建立对两国经济的预期影响,指出中韩FTA将对两国GDP、经济福利、贸易条件和进出口总量产生积极的影响,然后在全面分析两国FTA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阻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韩FTA早日实现的战略步骤及中国应采取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因此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相近,风俗习惯相似.而最近一段时间,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两国的"端午申遗之争"更是以韩国江陵的胜利收场.  相似文献   

11.
冯丽娟  姚予龙 《资源科学》2014,36(8):1600-1607
以国际视野角度,从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产业契合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5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总体框架,并进一步分解为12个指标,建立主要石油进口国与俄罗斯石油贸易合作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选取中国、日本、韩国、美国等亚太地区及欧洲、独联体等共15个国家,利用Delphi和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定量计算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相对其他石油进口国家而言,中国是与俄罗斯未来石油贸易合作潜力最大的国家;2中国在资源稀缺度、经贸紧密度、运输可达度、战略合作度等方面具备明显的合作优势;3中国在石油产业技术和设备方面不及日本等国家,技术支撑合作潜力受到制约;4中国应明确本国相对其他国家所具有的优势,弥补劣势,从而使本国在与俄罗斯长期石油合作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91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主导下,中、俄、朝、韩、蒙、日等6国拉开了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序幕。20年的开发实践,图们江区域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现实发展与既定目标仍然具有较大差距。图们江区域多边合作开发,应在借鉴典型区域经济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由UNDP、东北亚图们江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委员会、中俄与日本,以及地方政府四个主体共同推进,最终形成多边合作开发态势。  相似文献   

13.
谁在主导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左佳  宋超  宋凯 《情报杂志》2021,40(4):155-162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变化趋势。[方法/过程]以"中日"、"中韩"和"中日韩"国际论文合著现象为分析对象,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和手段,从重要作者、高影响力论文和资助者三个维度来分析近40年来中日韩科学合作背后的主导力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中日科学合作呈现出日本主导趋势由强到弱,而中国主导趋势渐强并超过日本;中韩科学合作呈现双方共同主导的特征;在三国合作中,中国主导的论文影响力较强,但随着论文影响力的增大,中国显示出的主导优势却在减弱;中国作为科研资助者极大地推动了三国的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业科技合作选择机制以推动提升区域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增强发展策略有效性,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首先对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多维度分析,结合各国产业发展特点和趋势构建东盟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环境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东盟主要国家农业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水平以及中国与其农业科技合作现状;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东盟主要国家划分为5类,基于分类管理原则提出中国加强与东盟主要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等。结果显示:中国与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重点在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农业生产力,尤其是基于自然资源的农业技术创新;与泰国和越南加强稻米产业科技合作,尤其是提升优质稻米产业的数字化供应链水平;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加强农业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合作;与马来西亚侧重技术密集型农业领域合作;而与文莱则以加强科技交流为主。最后,从农业领域培育特色优势经济增长点、建设区别化合作平台和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等方面提出中国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国家开展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广东专业镇与意大利产业集群的比较研究,结合中意产业集群交流合作成果的实证应用,凝练中意产业集群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提出开展专业镇技术创新国际合作,推动专业镇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参与欧盟框架计划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的国际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潮流.欧盟框架计划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国科技合作计划,为了提高中方参与欧盟框架计划范围和程度,本文介绍了中国参与欧盟第五、第六框架计划的现状、特点和基本经验,总结了中方机构参与欧盟框架计划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合作需求,提出了促进中欧科技合作主要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0—2015年合作申请专利、专利技术转移信息,借助熵值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广州为例研究了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技术创新溢出能力时空分异特征和机制模式。研究发现:(1)技术创新合作溢出行为具有较强的空间邻近偏好,与技术创新合作溢出相比,技术创新转移溢出的空间敏感度较小,组织锁定效应更强。(2)技术创新溢出能力持续稳步增长,合作溢出具有持续渐进性,转移溢出具有周期滞后性,吸收技术创新溢出的能力与该省份国内生产总值具有正相关关系,与交通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但结果不显著。(3)技术创新溢出机制模式包括传统直接模式、联合研发模式和学术创业模式等8种,企业需求是促进技术创新溢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创新综合指数和全球创新指数分析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利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中东欧各国科技投入与产出状况.通过比较探寻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发展的水平,为科技合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提出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的具体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合作,实现"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目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以科技合作为先导推动经贸合作升级,是实现经贸合作向高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探讨科技合作与经贸合作内在的理论联系,进而构建实现科技合作推动经贸合作升级的理论框架,对实践中有步骤地推进经贸合作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的中俄科技潜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科技合作是中国和俄罗斯21世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下的重点合作领域,必须制定合理的双方科技合作的战略和策略,而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应该以客观评估双方的科技实力和未来潜力为基础.本文基于科技潜力的内涵建立了科技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科技潜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对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和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