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月刊》1996年第3期《杂文的假拟构思法》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①上帝心血来潮,起用康有为,却先召集严嵩、秦桧、李林甫征询意见.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二处用了指示代词“这样”,值得仔细揣摩,理解各自的真正含义。这二处是:①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第六段)②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第八段)《讲话》的三四两段具体写两大发现。五段笼统提到其他发现,同时也概括了马克思所有发现的共同特点,——这实际已经起到了总结马克思科研成就的作用了。而①句中“这样”两字,是直承第五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独到”、“很多”、  相似文献   

3.
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和山东省招生委员会制订的《考试说明》中都是这样叙述的:考试内容和要求:(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记》讲授完毕的练习课上,有两个同学因一个习题争执起来,问题是这样的:课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①处处认为志.①之句②中寻的"向志所"志.是。一一个个动同词学,"做标记"的意思;②句中的"志"是名词,意为"标记"。另一个则认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报》1995年3月6日《好朋友有了“男朋友”?》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①既然这样,我也愿意成全你们的心愿,今后咱谁也不理谁!②她会做出这种事?不可能,一定是有人造谣中伤!这两例的句末叹号皆放在行首,其行款格式是不规范的。该报3月28日《童心不可侮》一文又有类此情况。如“她见我走近了,深情地鞠了一个躬,说:‘老师好!”’句末的叹号和后半个引号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这样一类句子:①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少年闰土》)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内蒙访古》一文课后练习四第3题要求:“说说下面每组里的两段话,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课文里为什么要采用①的句式。”现将两组中的句①抄列如下:一组甸①: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美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三册《药》中有这样两句话:“两面都已埋到层层迭迭,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文中“层层迭迭”之“迭”应该写作“叠”“迭”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有三个义项:①轮流,替换。②屡次。③及。“叠”在《现代汉语小词典》中有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1994年第4期载有翁振权老师《对结构的分析与比较》一文,文章开头有这样两节:①黑板上方写着课题:“我的叔叔于勒”。②课题下面是:“1.盼于勒 2.送于勒 3.赞于勒 4.见  相似文献   

10.
闲读报刊杂志,见一篇题为《多喝墨水增内存》的文章。其中有这样四句话:①古人讲的是“学而优则仕”,他们所信奉的是“卷卷诗书页页帆,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校实施德育工作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冷冉先生在《人的社会适应说》中指出:教育必须有这样的前提:①教育者能通晓新生一代社会化过程的客观规律;②教育者能够在既定的方向上,遵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题后的练习。①《水浒》的人物描写,向来受到最高的评价。②所谓一百单八人个个面目不同,固然不免言之过甚,但全书重要人物中至少有一打以上各有各的面目,却是事实。③记得有一本笔记,杜撰了一则施耐庵如何写《水浒》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施耐庵先请高手  相似文献   

13.
我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刚学到的“顺序和插叙”的方法,和以前在学习科学小品《黄河象》一文中学到的“倒叙”的方法,设计了这样两道自学题:①理出《黄河象》、《琥珀》两文的文章思路,分析它们各用什么叙述方法写的?比较这两种写法各有什么好处?②学习《黄河象》开头的叙述方法,给《琥珀》重拟一个开头。通过比较,学生领略了这两篇文章写法各自不同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必修本,2003年12月第一版)《边城》中有这样的句子:“(翠翠)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其中“喁喁”教材注释为:“yóngyóng形容低声细语。”笔者认为此注不妥,理由是:“喁喁”读yóngyóng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为:“〈书〉比喻众人景仰归向的样子。”在《汉语大词典》中注为:“①鱼口漏出水面翕动的样子。②仰望期待貌。③象声词。”在《辞海》中为:“蝉鸣声。”并无教材注释中“形容低声细语”之意。“喁喁”读yúyú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为:“①随声附和。②形容说话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学习报·2002年高考备考一册通·历史》第14页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古代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水利资源综合开发经验,其中对水力的开发和利用表现在:①翻车②简车③水排④浑天仪A.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相似文献   

16.
勃洛克在创作著名长诗《十二个》的同一时期写下了《知识分子与革命》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艺术家的事业、艺术家的责任——观察所思考的事物、倾听‘被暴风撕裂的空气’奏出的音乐。 思考什么呢? 改造一切。力图使一切变得崭新起来:使我们那虚伪的、污秽的、苦闷的、不成体统的生活变成公正的、纯洁的、愉快而美好的生活。”①长诗《十二个》正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历史》“必修①“第一单元第2课有这样一段话:秦始皇北击匈奴,南平越族,疆域不断扩大。史栽:秦朝“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所引材料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似文献   

18.
(师出示教学目标:①倒装句式;②学习苏轼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做法。学生朗读课文后提出质疑)生: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我觉得这样写是多余的。师:这到底是不是多余的呢?大家讨论一下。生...  相似文献   

19.
我曾听过两位老师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他们归纳为这样三点:“①必要性:桥堡火力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②唯一性:桥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无法放炸药包;③紧迫性:我军的冲锋号已吹响了。  相似文献   

20.
时下,报刊杂志上出现了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令人堪忧。请看笔者最近辑录的几例。①《新华文摘》1999年第12期转载的顾卫临《科学普及走出低层次徘徊》一文中的一个小标题:“令人堪忧的国民科学素养”。②《新华文摘》2000年第3期转载的顾军《教育:上海人的第一消费》一文中的一个小标题:“上海家庭的文化氛围令人堪忧”(正文部分亦有句曰:“家庭的文化氛围令人堪忧”)。③《语文报》2000年4月25日第3版《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决赛辩词选登》中有这样一句:“如今,美国霸权主义的阴影还在笼罩全球,生态环境更加令人堪忧——目前地球上的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