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价值澄清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继承价值澄清理论的合理方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明显增强,但也存在知行背离、生活内容缺失、方法去冲突化等主要问题。基于价值澄清的视角,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向生活的回归,注重学生内在道德需求,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选择能力,在内化与外化结合基础上走向外化,加强课堂教育的行动性,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积极培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从主体、内容及方式三向度找准着力点:一是从“讲堂”到“学堂”,在互动中“灌输”理论;二是从“文本”到“人本”,立足历史唯物主义,澄清普世价值迷思;立足当代中国语境,正视价值认同挑战;三是从“呈现”到“发现”,以学生体验为中心,构建多维立体实践模式;以自我建构为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现。  相似文献   

3.
价值澄清理论是当代西方最具现实价值和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理论.它突破了传统道德教育方法的桎梏,形成了一套让学生通过批判性的思考,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价值观的自我澄清.其提倡的“关注现实生活、突显学生主体性、强调德育过程可操作性”等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落实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应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包容性课堂教学模式.在理论逻辑上,厘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容性课堂的内涵要素;在现实逻辑上,从不同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容性课堂构建的困境;从价值逻辑上,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容性课堂建设的价值指引;在实践逻辑上,规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容性课堂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育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改革来带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建设者,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侯宾 《高教论坛》2016,(4):87-8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是理论的传播者又是理论的实践者,教师自身的人生境界应当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教学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下去培养自己的人生境界,在人文精神继承与创新、思想自由与价值体验的融合中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利益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学生政治鉴别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对大学生进行人文道德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渠道。针对目前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的现状,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道德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现人文道德教育要求:遵循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高尚的人文道德素质;把人文道德教育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中。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8,(12):121-122
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忽略当代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自身发展受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更有不良影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通过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价值澄清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价值澄清学派提出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该学说对价值观教育重新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价值澄清的4个要素、3个阶段、7个步骤和多种策略等内容。我国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合理借鉴价值澄清方法,而要做到合理借鉴,需要树立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需要处理好灌输与选择、“收”与“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之势,但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免会出现一些有悖于社会发展的逆流。因此,拟从马克思"拜物教"的思想出发,针对当前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反教条主义到今天自由主义的风行,波普尔的反历史主义、提倡开放社会的哲学思想顺应时代需要,在中国的传播可谓高潮跌宕。波普尔学说在中国的传播,突出展示于著作翻译、学说引进和研究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从行为论与犯罪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作为行为论的犯罪论,由于行为论被包括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因而不具有独立的体系性地位,从而导致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难以充分实现罪刑法定原则所要求的人权保障机能;而日本的犯罪论则是作为行为属性论的犯罪论,虽然犯罪论与行为论相互分离,但是由于现存的行为论难以实现它本应具有的理论和实践的机能,从而导致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低下。本文从中日犯罪论体系互补的立场出发,尝试对两国的行为论以及犯罪论体系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与古代的认识哲学是任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建构起来的,处处显示了差别和对策,本文以认识器官的更迭,认识对象的转变,认识方法的变化和认识宗旨的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的认识哲学从古代的道德论向近代的知识论的转型,为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哲学的变革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是中国全面引进、吸收和消化西方教育理论的世纪。在吸收西方教育理论的过程中,中国教育理论自身的主体性却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教育理论的交往和对话应该以承认并促进各自主体性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中国教育理论获得新生的关键是重塑其自身的主体性,这离不开吸收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的长处并激活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精华部分。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理论成果,这三大理论成果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群众利益观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女权主义理论后殖民化的现象,比较女权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相同点,认为二者皆属于阴性理论。笔者认为,阴性理论可以开拓一种新的理论视野,这种新的视野完全能够整合各派阴性理论,从而使关于"压迫"的研究更加澄明。  相似文献   

18.
苏州的方华文教授也许是当代中国最多产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论文旨在对方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并集中阐述他的翻译观点:"红色中国,红色翻译"。方教授认为,政治在中国翻译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中国政治的性质所决定,翻译活动势必以"红"色为主色调。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历史和社会原因;2)译者的原因;3)政治体系原因;4)公众意愿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需求理论到供给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的一切理论创新,都是在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中应运而生的.面对大规模的经济萧条这种传统古典经济学解释不了,也解决不了的经济现象,凯恩斯提出了全新的需求管理理论.面对凯恩斯经济政策的负面效应--滞胀,则又应运而生了供给理论.我国现实经济中问题的症结虽然有需求的问题,但矛盾的主导方面可能是供给.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建设现代中国的理论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个重要部分是关于怎样救中国的理论——三民主义,其目标是要通过对西方先进国家的学习,使中国从一个落后低下的简单社会和中世纪国家变成一个兴旺强大的现代社会和现代国家。这一理论的另一重要部分,是关于怎样建设中国的系统理论,在一系列论著中,孙中山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三方面,为现代中国的建设规划了基本的蓝图和轨迹。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从1911—1937年,中国现代国家架构基本成型,国家实力提升、现代化步伐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