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落差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形与课程理念、课程计划之间的差距.课程落差具有客观实在性、动态可变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领悟落差、运作落差和经验落差.课程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课程协商运作不畅、学校课程领导乏力、教师课程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减小课程落差,就需要达成课程共识,强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健全课程视导体系.  相似文献   
2.
教师话语霸权的危害、成因及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标 《教育导刊》2006,(7):52-54
当前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话语霸权的现象。教师话语霸权的产生,既受教师知识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等认识因素影响,也受现实教学制度制约。要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离不开教师对自身知识观和教学观的反思和重塑,同时也离不开对现有教学制度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3.
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的必取之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标 《中国教育学刊》2007,(2):33-35,45
文化和制度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制度是文化和社会变革的抓手,在社会变革中,一般是从制度建设着手,很少从文化建设起步。学校制度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也是学校文化发展的必取之径。要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制度规约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课程改革中,不少教师在内心深处滋生了比较严重的保守主义心态、功利主义心态和犬儒主义心态,这很容易使他们匍匐于现实教育制度之下,在教学活动中陷于被动境地,成为不合理教学现实的奴隶。这些消极心态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如果我们不对这些隐藏于教师内心深处的消极心态进行理性分析和深入批判。如果不在新的理念基础之上进行彻底改造,新课程的理想就难以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如果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措施不能落实到制度层面,改革就很难取得最终成功。教学制度是对教学活动的制度安排,它是由教学规则及其实施体系组合而成的。在学校情境中,教学规则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当前,教学制度改革和重建已经成为当前的课程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学制度重建的关键一环,就是首先要对现有教学规则进行重新审视、批判和重建。  相似文献   
6.
7.
困惑与抉择:当前教学论研究三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论学科历经近三十年的恢复和发展,确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惑。教学论研究主题不只是探求教学本质与规律,更在于关照教学实践;教学论研究的目的不只在于能指导他者的实践,更指向研究者自身实践的完善;教学论研究方式需要“群体合作”,但更依赖“个体探究”。  相似文献   
8.
协同教学在国外大致经历了萌芽兴起、初步推广、创新发展和深化应用四个阶段。当前,协同教学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参与主体趋向多元化,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加强协同教学的理论研究,重视教师团队建设,重构教师互动模式,在教学协同基础上推进学校课程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文化"正成为影响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成为制约学校教学和学校变革的重要因素。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发展,全国首届教学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5  相似文献   
10.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奠基主要依靠20世纪30年代前出生的一批前辈学者。依据年龄和成长背景不同,可将课程与教学论前辈学者划分为两代。随着课程与教学论学术队伍逐渐实现新旧更替,这些前辈学者相继离世,他们的名字似乎也逐渐被人们淡忘。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今天.回顾前辈学者的成长背景,追忆他们的职业生涯与学术人生.我们后辈当自觉、自省,铭记他们的开拓引领之功,继承他们的学术思想,推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