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未来我国高校发展战略调整中的政府干预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行政干预主要是通过立法和财政拨款进行的,其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共同特点在于学校或教授的权力比较大,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政府本位和行政本位的方式已难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我国政府干预或调控方式需要有所变化,应该采用合理的政府干预模式。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政府管理模式也要由政府控制模式向政府监督模式转变。为实现此转变,有必要构建"新的教育公共权力结构"、"规范政府的高等教育管理职能"、"改进政府宏观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等一系列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现代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教育外部关系中最为基本的关系。现代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新的课题。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同时也为市场经济提供人才动力和智力支持。国家干预是现代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建立国家干预下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百年发展中较强的政治本位、社会本位取向使其功利性不断加强,形成了国家意志下的单一质量观。当前的质量问题并非完全由近十年的扩招造成,与我国政府长期主导高等教育密切相关,是市场经济确立后个体质量需求日益受到重视、高教质量观走向多元的集中反映。提高高教质量须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依靠高校的“自为”逐步解决。政府应逐渐淡化行政干预,实现从主导者到高教质量保障体系监护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校后勤服务面临的主要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划是配置高校后勤资源的主要方式,计划机制和行政干预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形成了明显的不和谐。二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对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不但不能满足高教发展的要求,在某些方面还成为制约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三是由于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自身的管理和运行落后状态,已无法适应服务  相似文献   

5.
行政管理干部整体素质刍议姜东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校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已迈出了新的步伐,创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学方法,尤其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行政管理的改革,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我校行政干部队伍得到了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权力配置模式存在重大差异。在政府与学校关系中,西方国家为学校本位,我国为政府本位;在学校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中,西方国家为学术本位,我国为行政本位。改革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权力配置,从政府本位转变到学校本位,从行政本位转变到学术本位,关键是要变革政府与学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改革前水电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1 水电管理体制滞后。改革前我校水电管理工作实行以制度管理和计划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第一,由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刍议别敦荣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逐步展开。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国家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组织机制。改革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建立...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发展,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必然要有所变化,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个体发展指向:大学课程体系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体系"含义出发,讨论了广、狭义课程体系概念.在此基础上,认为:现有大学课程体系改革缺乏理论指导,课程设置行政指令性居多;课程体系内部的学科壁垒森严,忽视了大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要素组织不合理,课程配比不当;课程体系内容陈旧,实施观念、方法落后;较少考虑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自身的运行规律.这样,课程体系不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指向仍是一种"知识本位"或"能力本位",称不上"素质本位".因此,大学改革须适应"大学生发展指向"的本质要求和本质特征,构建符合个体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计划体制的管理,我国高校仿佛成为了"一级政府"。除了给学校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外,事实上把行政管理的一套移植到高校的内部管理中,形成与行政部门对口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造成高校中行政权力泛化和强化,而学术权力相对弱化。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旧的内部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去行政化"和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以去行政化为切入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一些民办高等教育集团在港股上市融资,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全新影响。通过对某上市的民办高等教育集团进行探索式案例分析,揭示出集团上市对旗下高校产生的影响:集团为民办高校铺设了联结政府和市场的沟通桥梁,上市融资扩充了集团的办学资本并影响了资源在成员高校之间的流动与配置,上市集团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对高校传统办学体制产生了冲击。这些影响通过资本市场的介入和企业化管理体制的嵌套来施加,体现出教育、市场两种组织规律的博弈和融合。应慎重把握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索企业化管理和传统教育管理之间的融合模式,健全民办高校资产监管和质量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管理有着自己的特色: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权制,分级对口管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管理部门分开,以避免管理行为的混乱;以宏观管理为主,管理主要体现为一种服务;教育法制健全,依法管理的规范性强;经费资助是对私立学校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对私立学校实行管理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在发展中借鉴汲取他国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的办学层次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各高等学校跨层次办学的现象相当普遍,高等教育的层次布局呈现出多样化、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这种现状将严重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等学校应着重于办出自身特色,教育行政管理当局也应当通过制度建设、行政干预、评估手段、市场调节等措施来加强宏观调控,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市场福利最大化和高校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高校教职工、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整体的办学效益和教学水平,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联系运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专跨越式大发展,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从内容、职能到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前提和北景下,只有改革目前科层制度的管理方式,充分塑造核心价值观,才能不断为高校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和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学术活动的活力和创造力,因此.推行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势在必行。我国目前的高校管理行政化的历史由来已久,探究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增强高校的自主办学权;二是民主管理高校,崇尚学术权力,处理好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三是以法律作为保障,坚持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深入,地方行业特色大学内部治理制度建构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虽经过多次变革,但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其发展的短板。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势在必行。在多元发展视域下,构建迅速适应市场的决策机制、引入企业化管理逻辑、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应成为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学校层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论北京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高等教育已有相当规模,但在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因此,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协调发展观,在遵从教育规律的同时,注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北京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目标要与市场经济相协调,人才供给要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相协调,研发功能要与市场经济建设相协调,运行及管理体制要与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及竞争性相协调。  相似文献   

19.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s a relatively recent concern in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Historically, management of colleges was deemphasized; instead, a gentlemen's approach to academic governance has predominated. Recently, as a result of an emerging administrative cris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started experimenting with new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bility of a gener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odel to the Australian context. The model, which identifies a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stitution and its management needs, was developed from research o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ree case studies the model appears applicable to the Australian setting, especially for large and complex institutions which confront simultaneous pressures to develop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y in basic units, and to increase coordination and planning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的到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对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创新高校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应通过建立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加强干部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不断提高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