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熊丙奇 《教育》2012,(7):10-10
无论去欧美,还是去澳大利亚考察,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大学教授的孩子,居然在当面包师,做手工艺。教授说起自己孩子的职业,充满自豪,根本没有国人的难为情。这令考察的中国人感慨万千。感慨归感慨,但回到现实,经常出现在中国家长嘴里教育孩子的话语是,你不好好学习,今后就去“扫大街”“做清洁工”“端盘子”之类。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2.
教师兼职,目前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但仍然有许多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规定:教师不得在工作之余做其他兼职,教师不得进行有偿家教等。有的用文件的形式规定,有的用合约的形式要大家承诺,也就是说,教师除了在学校工作以外是不能完全自主的。教师作为普通劳动者,和其他行业的劳动者一样,都要享受和承担《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并没有做出教师不能做其他兼职和不能从事家教的限制,《教师法》同样也没有明确规定教师不能做其他兼职或从事家教等。那么,教育行政部门为什么不允许教师做其他兼职和从事家教呢?原因很简单,就是生怕部分…  相似文献   

3.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4.
张维理 《留学生》2011,(3):54-54
丹麦人会说几国语言是不稀奇的。曾经有人向一位马路清洁工问路,那清洁工一开口就问:“你要我用什么语回答你?英语?法语?意大利语?”我的中国朋友大吃一惊:“一个普通清洁工都能讲几种语言!”  相似文献   

5.
许多父母慨叹:现在教育孩子是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做了。你让孩子对人热情吧,可是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你让孩子对弱者充满同情吧,可那可怜人如果是扮演的怎么对孩子说?你让孩子善良吧,可是孩子老是吃亏凭什么?于是我们的教育就越来越多地主张要告诉孩子生活的真实。事实上也就是更多地告诉孩子生活的复杂性。其结果就如李镇西老师在《教育:把童年还给童年》一文中所说:在儿童精神的天空中没有了追逐鸟儿的云彩,没有了随风起舞的花朵;在孩子们的意识中,没有了童话没有了梦想,没有了对善的一往情深的爱连并且总结出了自己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锦贻 《家庭教育》2009,(12):14-14
常常听见父母们叮嘱孩子:放学以后,好好地写作业哦!尽管孩子们都答应着,实际情况却并不一样。父母们都很忙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身边。孩子放学回家,是否按时、认真地完成作业,主要在孩子自己。那么,为什么有的孩子会不把父母的话记在心上?难道他们不想让自己当个好学生?做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7.
邢贯荣 《山东教育》2004,(33):47-47
时下,很多年轻的妈妈有的因社会压力大、工作忙,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有的因自己生活能力差,不会照顾孩子:还有的出于自己想悠闲自在,不想照顾孩子;就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父母或保姆照顾。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发展成长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8.
玩乐是儿童的天性,但有些儿童偏偏不会玩,甚至得上诊所接受治疗,学习如何玩耍。有的孩子整天呆若木鸡地坐着,什么都不做。有的则只会玩电动玩具,当递上一个普通玩具,小孩就变得不知所措,无法发挥想象力去玩。许多家长都不了解儿童玩耍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在发现孩子不会讲话,或是不会走路,或是听老师说孩子经常不合群,才前去求医。许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玩耍时是否达到这些指标,因为他们都趁孩子玩耍时,忙着做自己的事。现代家长也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上许许多多的课外辅导班,导致孩子们缺乏创意玩乐的自由时间。孩子…  相似文献   

9.
了解学生     
孙悦 《家庭教育》2007,(11S):1-1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迟早要独立生活,父母不可能包揽一辈子。现在的孩子,他们将来要生活在比现在更复杂、节奏更快的社会中,他们需要的是适应生活、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让他们从小在生活中尝到成功与失败、痛苦与喜悦的种种滋味,他们才能逐渐养成应付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而过分地爱护或过度地干涉,都将意味着丧失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现在,一些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都由父母代办,这些孩子没有劳动意识,他们只会读书,不会劳动。即便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做家务,他们的家长也会对孩子说:你把学习  相似文献   

11.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饮食选择的余地也大了,可是挑食的孩子却越来越多,胡萝卜、青椒、绿叶菜、韭菜、茴香这些都被大多数孩子划入了"拒绝往来户"的名录,而挑食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城市里"小胖墩"和"火柴棍"体型比比皆是。怎么才能让孩子自觉做到营养均衡,告别挑食呢?营养学家就广大家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现象:有的家长考虑到孩子正在长身体,不能缺嘴,于是就把原则放在一边,尽量少做或不做孩子不爱吃的。有的家长更是不辞劳苦,每顿要做两种饭,一种是孩子的"小灶",一种是自己和家人的。  相似文献   

12.
柴先亮 《农村教育》2006,(11):42-43
胡锦涛主席指出:“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祖国蓝天下健康幸福地成长”。孩子的健康幸福地成长,已成为全党全社会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培养教育的关键所在。那么怎样让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呢?笔者体会:一是教育的观念要转变;二是面对现实应看到局限教育的弊端;三是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真正实现家庭素质教育;四是努力培养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幼儿,独生子女占很大比例,家长的注意力和爱自然都倾注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无休止地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乃至放荡不羁的性格,形成了"只要我想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意识。因此,只要他想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取,甚至去夺。有的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一切事情父母都包办代替,  相似文献   

14.
萧于 《家教指南》2006,(8):12-15
记者:现在,为啥生活条件越好,孩子越难教? 王晓春:过去,每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富裕,一家教几个孩子,好像都没有现在一家教一个孩子难。很多家长都问我:“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我们小时候可没让父母费过这么大的劲儿。”的确,在生活困难的时候,人生必备的许多优秀品质,相对更容易自然而然地形成,因为,那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情境——“孩子和家长共同谋生”。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大部分孩子受了幼儿园的教育,都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如早上起床,有的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父母怕孩子动作  相似文献   

16.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对满2周岁的儿童做智力测验,过了三年,即当孩子5岁的时候,做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有的孩子智力上升,有的没有多大差异,有的却下降了。于是研究对智力上升及下降的孩子做进一步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父母对子女谈话次数及准确的程度是影响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孩子尚幼时,父母就应该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9.
郭向阳 《贵州教育》2012,(11):48-48
很多家长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去炫耀,比如:我的孩子钢琴考了多少级,我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我的孩子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很久以前开始这种现象就存在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词语都反应出了这一问题。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表扬、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经常被表扬,被赏识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容易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但是,这里的表扬、赏识都是有度的,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孩子说:“你真好!”“你真厉害!”“你真棒!”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让孩子不停地得到来自周围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娃娃家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每天很多幼儿出入其间,异常热闹。这时,我在思考:怎样利用游戏情境,让孩子主动积累初步的文明礼仪和社会生活常识呢?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中,我拿出一份“请柬”故意为难地说:“今天有一件事情我没有做好。这是一张马戏团的入场券,马戏团邀请娃娃家的小朋友去看演出,可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请柬交到娃娃家……”“像邮递员叔叔一样送到家里去。”“你在门口喊一声,他们就能听见!”“你推开门进去就行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贡献着智慧。“行,下次邮递员可以自己打开娃娃家的门进去……”听到我的“肯定”,有的孩子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