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斐章 《教育》2008,(11):16-16
“你真是一个乖孩子!”“你做得真好!”这是时下风行的“赏识教育”提倡的标准用语,持这种新教育观点的专家认为,“赏识教育”可以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取得好成绩,于是一些家长表扬孩子不离口。可是,邻居小王却心中生疑,无论他怎样“赏识”,他上小学的儿子学习仍不努力,而且并不买父亲这一套:“你们大人真虚伪,一点小事就这么表扬,这不是做秀吗?”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3.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不少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鼓励是一味灵丹妙药,对任何孩子都适用。我认为这种提法至少是偏面的、不完备的。人生一世,要面对的绝对不是坦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败得失,顺境逆境总是相伴左右、形影相随的。“赏识”“激励”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固然有效,但从另一方面看,让孩子从小经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早在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现在的孩子都是“二表人才”:喜欢表现,喜欢表扬!而赏识教育的经典例子《一个母亲的三次家长会》,更是让我感慨万干:赏识,竟可以让一个从小顽皮好动、智力平平的孩子,变成出类拔萃的清华学子——赏识如阳光,前路亮堂堂!我暗暗下定决心:赏识孩子吧,冷眼里有牛顿,教鞭下有爱因斯坦,喝斥声中有爱迪生!也许,转个弯,教育就柳暗花明了!  相似文献   

5.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不错,但是,即使孩子是各方面表现都优异的“好孩子”,过度的夸奖和赏识仍有可能带来以下不良的影响:一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越是夸奖,孩子就越依赖大人们的选择来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二是会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会很容易地受到父母那种表面上的夸奖。过分“赏识”你的孩子,必然滑向溺爱的沼泽,结果会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6.
《广东教育》2003,(1):53-53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对此也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孙云晓说,现在老师们非常普遍地有一种感觉,不敢批评孩子。而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一些惩罚,比如完不成作业,罚抄写课文20遍,罚去操场跑步之类,这样的做法都不是我所说的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我说的惩罚有几个观点,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  相似文献   

7.
“啊,小恒,你的成绩真好。”这一句话虽然是既简单又普通,但它能让那些被表扬的人高兴万分。可……如果再在它后面添加两个字———才怪,哈哈,这下原来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自从我得到这“才怪”秘笈后,真是神气,凡是得罪了我的人,我就用“才怪秘笈”攻击他(她)。被我攻击的人也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想到这里我不由哈哈大笑。可日久天长了,那几个被我攻击过的人也来反击我了,咳……单元测试这一天,一、二两节课考的试,第四节课一下,宋江欢这家伙就跑到我面前说:“虞东明,你知道你考多少分?”“你知道?”我半信半疑地问。“我当…  相似文献   

8.
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可惜它和“爱”一样。现在已经被某些人忽悠得乱了套了。什么“赏识”呀,什么“告诉孩子你真棒”呀.甚嚣尘上。于是我不得不提醒各位班主任:当心表扬(赏识与表扬意义相近.都有夸赞的意思)被品牌化、巫术化、简单化、形式化和表演化。  相似文献   

9.
我很自卑,总觉得什么都比不上别的同学。每次考试即使考一百分也不敢指望爸妈能表扬我,只要不骂我就好了。每次见到别人家的孩子,爸爸妈妈总会指着人家的孩子说:“看看人家,再看你!”我这时只能低下头,心里真的很难受,觉得自己特别差劲。看到电视上介绍杰出的人才,父母马上会指着我鼻子说:“看看人家多有出息,再看看你!什么时候你也能上回电视,让我们也脸上有光!”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很乖、很听话。因此,不仅父母经常夸奖她,就连亲朋好友见了,也免不了要夸上几句:“这孩子真乖,真懂事,将来一定有出息!”小女孩上学后,学习自觉,成绩也很好,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父母更是将“赏识”奉为法宝,天天“赏识”、处处“赏识”,即使她做错了什么,也舍不得说一个“不”字。渐渐地,她一天听不到表扬,就心神不定;看不到父母赞许的目光,就什么都不想干。如今,无论干什么事情,一旦听不到周围人的表扬,就立刻退缩。  相似文献   

11.
一天,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放学回家,兴冲冲地告诉爸妈:今天考试了,老师说考试卷要你们签名的。妈妈把试卷打开一看:“才95啊。”我连忙把爱人拉到一边,叫她别说了,然后问孩子他妈:“你想孩子考多少?”她干脆说:“语文、数学双百分!不是才一年级吗?”“什么一年级啊,你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说。我爱人说: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些中外教育相比较的文章,发现了一种极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些文章认为国外教育似乎什么都好,而国内的教育则是什么都不行。现列举《中美家庭品德教育比较及启示》(见《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4年7月17、18页)中的几段话来分析。……美国家长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即从正面进行引导和鼓励。当孩子考了80分时,美国父母会高兴地夸奖:“你真棒!”鼓舞了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国的孩子如果考了80分,家长就会指责:“别人都考了100分,你为什么只考了80分?”即使孩子比以前进步了,家长也不会表扬,而要求孩子不要骄傲。在美国父母和孩…  相似文献   

13.
用赏识教育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读罢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从周弘把一个聋哑孩子培养成一个大学生的经历,我认识到:孩子无论是健全的还是有残疾的,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正如周弘所说的:“没有长不好庄稼的土地,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由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赏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找感觉,尝甜头。赏识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一种“找感觉,尝甜头”的教育。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赏识来战胜自己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的感觉,这便是一个找到“我能行”的感觉的过程。王蒙是我所教毕业班的一名特别…  相似文献   

14.
表扬与批评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所以很多教师不管学生说得对不对,一味表扬鼓励,而且整齐划一。“棒,棒,棒!你真棒!”成了实验区最流行的课堂评价语言。教师在课堂坚持正面引导,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是对的。但是这种表扬泛滥了就不是好事了。我曾经对一堂小学语文课作过统计,老师在这堂课上表扬了学生二十几次,全班学生一起说的“棒,棒,棒,你真棒!”就重复了十多次。学生回答一次,就在他的脸上贴一个笑脸或者其他的卡片,课还没上完,学生都已经变成大花脸了。当这种廉价的表扬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摆设之后,对学生到底还有多少帮助呢?这…  相似文献   

15.
数学单元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一脸喜悦的婷婷回到家里,一踏进房门就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昨天我们班数学单元考试,今天试卷就发下来了,您猜我考了多少分?”“猜不出来,你到底考了多少分?”妈妈问。“82分,比上次单元考试的成绩高出10分呢。”婷婷有几分得意地说。“哦,你知道邻居家的杨扬考了多少分吗?”妈妈又问。“大概是90分吧。”婷婷满脸不高兴地回答。母亲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孩子脸色的变化,接着说道:“怎么又比她考得差呢?你还得努力追赶人家才行啊!”“您凭什么说我没有努力呢?这次考试成绩比上次提高了10分,老师都表扬我进步了,而您…  相似文献   

16.
晚上回到家里,母亲的表情非常严肃。我不敢出声,就径直朝房间走去,还没走进房间母亲就质问我:“这次考试你是怎么搞的,退步了多少?你说,平时叫你看书你不看,现在考差了吧!”我分辩:“又不是成心考差,再说考差了我心里还难受呢!”“嘿,你还学会顶嘴了,看我不打你。”妈妈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17.
自从教育界出现“赏识教育”后,家长和教师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及一些专家的理论探寻中,出现了一些偏激或矫枉过正的现象,如:(1)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你真棒”。且不说及过度的表扬让人听了感觉空洞、乏味、缺乏诚意。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表扬毫无价值。如此得来的自信,是盲目的自信,不会持久。(2)认为批评会扼杀自信。  相似文献   

18.
钱陈卫 《考试周刊》2009,(10):63-63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都要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随着赏识教育的理念受到更多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们的赞扬声越来越多。的确,赏识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在获得快乐的同时建立良好的自信,对于他们的成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问题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欣赏不批评,该欣赏的欣赏,不该欣赏的也欣赏。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情时,家长不管好坏就是一顿表扬“,你真棒”“你是最聪明的”“你太厉害了”。鼓励孩子没有错,但要把握好尺度,一味的表扬会导致孩子自我评价过高,使他们害怕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变差,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么大发脾气,要么干脆放弃。所以说,赏识教育并不是盲目的表扬和…  相似文献   

20.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发自内心地去赞扬,去鼓励。当别人把你的学生看“扁”的时候,你千万要把他们看“圆”。学会赏识,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赏识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犯错”中发现优点,捕捉闪光点,精心设计充满爱心的教育场景,在“润物细无声”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