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登鹤鹊楼〔王之涣〕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开元初,曾任冀州衡水县主簿(管理文书事务的官吏)。遭人诬陷去官后,过了十五年漫游生活,遍游黄河南北。后又做过文安县尉,死于文安。他是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之一,与高适、王昌龄等人相唱和,作品流传甚广。靳能在《王之涣墓志铭》里说:“歌从军,吟出塞,……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借他的作品多已散失,《全唐诗》中仅存六首。  相似文献   

2.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公元688年-742年),唐代诗人。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人,后迁居绛(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县主簿、文安县尉。他性情豪放,其诗多写边塞风光和戎马生活。气势雄浑,意境阔大,语言凝炼优美,音韵谐和,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凉州词”,本为唐朝乐府《凉州歌》的唱词,后成为乐府诗题。宋代郭茂倩收此类诗入《乐府诗集》时,将其归入“横吹曲辞”类。该类歌词一般都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激昂慷慨,雄浑悲壮,颇能感人。王之涣此诗也正是具备这个特点。王之涣《凉州词》原题二首,这是第一首,郭茂  相似文献   

3.
王勃(650——676),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十四岁应举及第。做过朝散郎、号州参军。后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时年二十六岁。他存诗不多。《关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王勃当时在长安当朝散郎。他的朋友杜少府(名字不详)到蜀州去做官(蜀州,今四川崇庆县),王勃就写了这首赠别诗。离愁别恨,自古以来是诗人骚客喜爱的主题。但表达这种主题的诗歌多落入俗套:即离不开一个愁字。梁代诗人江淹在《别赋》中就这洋形容:“是以别力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  相似文献   

4.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影响很大。而其《观猎》诗,一向被人所称道。然而人们对《观猎》诗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5.
王勃,字子安,降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死于高宗上元二年(675)。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幼年便聪俊好学。六岁即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旧唐书》),被当时人称为神童。他的散文《滕王阁序》是历代称颂的名篇,而他的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送别诗。诗的首联起笔不凡,诗人没有象许多送别诗那样,描写垂泪的花,悲鸣的鸟之类,而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景象阔大、气势雄浑的图画。你看那三秦之地,夹辅、护卫着城阙巍峨的古都长安,举目向  相似文献   

6.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原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祁县),后随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诗人少时就以文才出名,会写诗,会作画,又精通音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这首《杂诗》,语言通俗,意境优美,抒写了作者怀念故乡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璀璨的文学史中,乔治.赫伯特的光芒似乎被他同时代的诗人,比如弥尔顿和约翰·邓恩所掩盖,他留存于世的作品只有一两首诗被收入诗歌文集,其中《美德》和《复活节的翅膀》是广为人知的两首。然而在西方,作为十七世纪著名的宗教诗人,乔治.赫伯特其人和其诗一直不乏关注者。此文试图分析关于乔治·赫伯特的两本传记:艾萨卡.沃尔顿的《赫伯特传》(TheLife of Mr.George Herbert)和艾米.查尔斯的《赫伯特生平》(A Life of George Herbert),以期更多地了解乔治.赫伯特其人,进而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8.
《江雪》(六年制语文第九册第23课,五年制第七册第29课)是唐代柳宗元写的一首五绝。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由于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诗人怀着悲愤郁闷的心情到了偏僻荒凉的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在贬谪永州的十年中,又经常有些奸佞小人对他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他常以屈原相比,从自已的遭贬联想到屈原的被放逐,曾写道:“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当时,他的处境是凄苦的,心情是凄清的,但精神却是不屈不挠的。正是在这种环境和心境下,他写了《江雪》这首小诗。  相似文献   

9.
徐志摩是新月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在生前自编了三部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翡冷翠的一夜》(1927年)、《猛虎集》(1931年)。在他不幸罹难之后,别人又为他编了第四本诗集《云游》(1932年)。诗人以其短促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大约120多首诗作。他的作品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尤其是他那些诉说恋情与悲欢的诗篇,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甚至有一段时间,徐志摩也成了有争议的诗人,他的爱情诗被视为禁品,一提就是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 陕西渭南人。他的诗歌 现存近3000首,数量当 推为唐代诗人之冠。长 篇叙事诗《长恨歌》、《琵 琶行》等名篇代表了他 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作于唐宪 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 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 岁,任江州司马。 作品借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 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  相似文献   

11.
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1823—1849)的一篇著名短诗。裴多菲是一位极富革命激情的青年诗人,他采用匈牙利民歌体裁,写出了不少鼓动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号召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自由而战的诗歌。1849年在抗击沙俄侵略军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他的作品对匈牙利文学影响很大,并作为爱国者和革命家永载史册。这首短诗的译者就是左联作家和烈士殷夫(即白莽),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特别提及此事,介绍了殷夫被捕时,留下一本德文版《彼得斐诗集》。在一首《Wahlsprueh》(格言)的旁边,有钢笔写的四行译文,就是《自由与爱情》的译诗。殷夫是在1931年2月2日被国  相似文献   

12.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这是一首千古绝唱、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十分赞赏,后人广泛传诵。李白与崔颢是挚友,他在晚年与崔颢相识后,对崔颢的才华非常赏识,也非常敬重他。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在江夏(今武汉)牛渚矶与崔颢认识后,两人关系十分融洽,遂成莫逆之交。崔颢在这年秋天写下脍炙人口的《黄鹤楼》。崔颢是唐朝著名诗人,汴洲人氏,生长于京城长安(今西安),少年时就胆识过人、才华出众,写…  相似文献   

13.
读李商隐     
李商隐(约812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生于浙江,少而孤。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24首,数量位列第四。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现存的诗歌,计《人境庐诗草》六百二十八首,《日本杂事诗》二百首,《人境庐集外诗辑》二百九十三首.是近代诗人中现存作品较多的诗人之一.反对侵略,反对投降,这是黄遵宪诗歌的最突出的方面.他的作品,形象地记录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国家、民族被外国殖民主义者侵凌、瓜分的屈辱的历史,反映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反对投降的英勇斗争,也表现了诗人反对侵略,反对投降的高风亮节和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崔颢(约公元704—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 723年)中进士,天宝中曾任司勋员外郎(主管官吏勋级).他有较长的时间生活在长安和洛阳,也曾南下长江,到过武昌.他到武昌写的《黄鹤楼》,是一首有名的七言律诗:  相似文献   

16.
《春望》写于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三月。两年前,即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六月长安沦陷,杜甫携家逃难,住在鄜州(今陕西鄜县),七月肃宗即住灵武(今陕西灵武县),他前往投奔,途中为叛军所俘,带到长安,幸因官职卑小,未被囚禁。当时长安被叛军占领着,诗人身陷贼营,他看到长安被焚掠一空,满目荒凉,即景生情,就写下了这首伤时恨别,忧国思家的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17.
秦中吟(原名秦克温),他既是一位新诗诗人,又是一位旧体诗诗人。自五十年代以来,他先后在全国各有关报刊上发表了五百余首新诗,二百多首古体诗词以及大量评论文章。有十余篇(首)作品获奖,并被选  相似文献   

18.
一种深含哲理而又形象鲜明的诗,叫作“理趣诗”。宋代许多诗人都写过这种诗。其中的精品,当推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已选为五、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共四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北宋元丰七年(1804年),苏轼由黄州(在今湖北)去筠州(今江西高安县)探望他的弟弟苏辙,途经庐山,游山后他在山下西林寺墙壁上题写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19.
沈在龙是近几年来贵州文坛上崛起的青年诗人,作协贵州分会会员.著名作家李宽定和我省著名诗人、诗评家黄邦君等均撰文对他和他的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贵州日报》、《今日文坛》、《贵州当代文学概观》等都有研究他诗作的文章。他的组诗《岩和鹰的传说》1985年问世后,立刻引起了文坛注目。他的叙事诗《女人与狗》于1986年获《广西文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1988年,《哦,部长》和《童心》又双获《湖南文学》举办的“丁玲杯诗歌大赛”优胜奖,紧接着朗诵诗《位置》1989年又在以著名诗人贺敬之担任评委的“全国教师文学创作大赛”中获三等奖。此外在《花溪》、《山花》、《贵州日报》、《青春》、《广西文学》、《诗人》等刊上又读到了他的不少作品。今就诗人的几首获奖诗谈谈自己读后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唐代文学史上,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伟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曾移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仅两年多时间,他写下了近百首诗歌。这些作品,较好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情趣、思想情怀和某些政治主张,以及当时忠州的一些山川风物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