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国际文化交流最美妙的成果之一萌芽于几位学者的相遇:在九十年代中期的国际会议上,中国的博物馆学家遇见了他们热情洋溢的挪威同行——已故的约翰·杰斯特龙先生。杰斯特龙由此得以与中国博物馆学会的著名学者苏东海教授和其助手安来顺先生展开了学术交流。在交流中他们共同萌发了在贵州省建立四座生态博物馆的构想。这四座生态博物馆分别用于保存菁苗,布依,侗族和在当地占人口少数的古老汉族的文化。这一项目得到了挪威合作开发署的资助,中国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和财政支持,以及贵州省政府的有效管理和财政投入。从发展的视角,我很高兴看…  相似文献   

2.
论坛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国际生态博物馆界的一次理论盛会,也是一次友谊的盛会。我们不仅在理论上、在实践上交流与探索了生态博物馆的广泛的课题,而且在情感上交流了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喜悦与忧愁,进一步凝聚了我们之间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友谊。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下去,我们的友谊也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3.
本回顾了20世纪60-70年代新博物馆运动思想和“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源起,对于我们从国际大背景下深入理解生态博物馆这一新兴博物馆形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引言 首先让我感谢“2005年中国生态博物馆国际论坛”的组织,能够使我们有机会了解所感兴趣的中国化和环境。中国有13亿人口,正在变为世界的地理政治中心。中国为西方世界提供了机会和挑战。我相信这对于我们国家很重要,对于共同感兴趣的事情,通过公共机构和其他积极部门的共同参与,建立相互理解和合作。  相似文献   

5.
广西生态博物馆建设探索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中国化”色彩,这是由中国的国情、中国民族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化广泛根植在欠发展的广阔农村的实际所决定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设的实践既尊重了中国曾经历漫长农业社会的事实,又正视了中国任何一个地方谁都无法阻止被多种经济活动影响的趋势,也正是这样的客观态度使贵州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一直以理性坚持长达八年的探索,在一个个困难与社会矛盾中不懈努力,寻求应对。贵州的经验是我们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6.
从其出现之日起,生态博物馆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解释的现象和聚讼的焦点。尽管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生态博物馆有300余所,中国仅区区几所,但它们对博物馆事业和博物馆学发展的影响却是深刻的。多年来,学们对生态博物馆的性质、信念、价值观、目的、特点、工作方法、组织建置和管理体制等课题进行了多方面的阐释和讨论。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或许是为了突出生态博物馆的特点,在生态博物馆发展初期,学在阐述生态博物馆的特点时,常常采取对比和分离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著名博物馆学家苏东海先生和挪威生态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精心的指导下 ,于 1 998年 1 0月在贵州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 ,成为中国博物馆领域新的博物馆类型 ,引起了国内外博物馆学界的关注 ,得到了贵州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在三年的工作实践中 ,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 ,本文就此问题作一些探讨 ,抛砖引玉 ,试图获得好的“药方” ,使矛盾逐一得以解决 ,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笔者不甚感谢之至。  一、生态博物馆社区遗产保护的差异性和存在问题  生态博物…  相似文献   

8.
实现双重责任的途径—浅析生态博物馆与发展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 10月 2 3日 ,中国和挪威签署了合作建立生态博物馆的协议 ① 。 1998年 10月 31日 ,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贵州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正式成立。此外 ,贵阳、花溪镇山、黔东南州黎平堂安、锦屏隆里的生态博物馆也在积极建设之中。这些生态博物馆都建于民族地区 ,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是一对矛盾。生态博物馆开展旅游业就体现了这一对矛盾 ,而且必须在开发和保护的平衡中发展。本文试就生态博物馆开展旅游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希望对生态博物馆的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一、生态博物馆的启示  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最早产生于 2 0世纪70…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龙的故乡。陆地上行走的恐龙已家喻户晓,鲜为人知的是,当恐龙在陆地上行走时,在海洋中还生活着另外一支比恐龙早2千多万年出现,且早2千5百多万年绝灭的海生龙类。今年春节期间,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中国唯一的海生龙类专业博物馆即龙化石博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我有幸跟苏东海先生见面,此后又有很多机会访问他。苏先生是中国博物馆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博物馆》杂志的前主编,以及中挪贵州省生态博物馆项目主持人。在这次访谈中,我们专注于在中国的生态博物馆运动,其历史和极具潜力的未来。苏先生使我们洞察到在中国的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该项目的使命和理想,其本地化以及生态博物馆管理出现的困难等。这次讨论促使我们探究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中所面临重要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对问题的反思也有助于使正在实施和未来将实施的项目运作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