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指出: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教学内容都源于日常生活,而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小学生建立合理的社会生存准则,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生活。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课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不断增强道德与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教育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教育旨在丰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机能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教育活动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常军 《现代教育科学》2007,(5):24-24,43
道德情感教育旨在丰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机能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感教育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教育活动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活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寓学于乐,提倡以学生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旨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兴趣和需求,以社会道德体验活动为教学主线,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正确的社会道德认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浓厚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师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勤奋学习的习惯可以通过练习养成。所以,提高道德认识,通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表现,进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再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形成养成教育之良好习惯,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教学中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循序渐进,把浅道理讲出深度。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多地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只是一味的说教,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这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说,而没有内化为真正的道德涵养。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思想品德课纳人生活中,使其缺乏了原有的生命力。毕竟,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心灵和情感的心理体验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外在条件的诱发。  相似文献   

7.
杨小春 《教师》2023,(7):12-14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的生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需要体现出生活化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对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和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利用现实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等实践策略,旨在让教学实践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体验和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48):149-150
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将实践活动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素材中,能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增益效果。基于此,文章介绍了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活动的概念及内涵,论述了将实践活动融入教学素材的意义,并提出了有效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形成良好道德品质,提升法治素养,实现社会性发展。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选择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每位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其实也就是一种体验,换句话说,体验也就是通过自身的经历去认识周边的事物,体验式的教学就是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构建起知识体系,并且提高其综合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而教师应该顺应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为教学改进与优化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有效的活动贯穿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始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活动化教学,帮助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知识,增强情感体验,提升道德觉悟,强化道德行为,完善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制教学强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以及成为拥有爱心、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基于学科教学的特点,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探索“有趣+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和谐、趣味的课堂氛围中实现高效学习,为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念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与良好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它昭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着意贯彻时代性和开放性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3.
王秀荣 《考试周刊》2010,(29):150-151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我们应努力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道德情感,形成并强化道德认识。通过创设情境,实现优化教育环境,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其中。在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实现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而契合,促使学生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在潜移默化中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4.
郑晓青 《考试周刊》2022,(4):147-150
在初中阶段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供了重要途径.从道德与法治教学来说,教材中选取的例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利用好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文章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分析了...  相似文献   

15.
<正>品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得知,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充分体验道德,让"道德"通过体验、感悟,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并通过心灵的力量去指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个策略:一、创设活动情景,有效体验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良好恋爱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为前提。在大学生恋爱道德内化上,道德认同是前提和基础,道德教育是关键,道德体验是保障。正确认识大学生恋爱道德形成中知、情、意、念、行的发展过程,可以提高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切实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恋爱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殷玉洁 《考试周刊》2013,(99):133-13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形成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门课程。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我在教学实际中努力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把教学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将“生活化的课堂”、“课堂中的生活”融为一体.努力使学生成为认识的主体、课堂学习的主人。对于如何做到这点,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学校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其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连接,教学时应优化教学内容,规范行为习惯;以体验学习为载体,优化教学形式,感悟明理知行,习得方法;优化课程资源,内化道德品质,提升教学实效,为学生在多元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曾霆 《教育艺术》2021,(2):60-60
学生优秀品格的养成是通过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学校、家庭、社区等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学生在合作探究、反省提升、课题引领中获得积极的道德体验,并把实践活动中蕴含的道德元素进行自主建构,逐步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0.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指出:"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恰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开展体验式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