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大德育是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取向的必然抉择,健康与健康教育具有全新的时代内涵及现实意义,而大德育与健康教育相互贯通、耦合、影响与促进。如果说人的全面发展是大德育视域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那么,"四全四化"则是大德育与健康教育的内在张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疫情时代的学校教育,已经不会也不能回到传统的教育模式。传统的学校教育重知识的传授,多在孩子的智育上下功夫,追求一个高的分数。后疫情时代,除去继续重视学生的智育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通过学校的课程开设,引导学生成为健康有品位的人。本研究从"吃育""穿育""玩育"三个课程的维度,研发系列课程,把吃、穿、玩等生活内容,纳入现代学校教育之中,并透过这些日常生活,挖掘其内在的文化教育内涵,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主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作为新时代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政策概念,既是不同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五育并举”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体系问题”,强调全面性、完整性,而“五育融合”主要针对“全面发展教育机制与方法问题”,强调融通性、有机性。从政策逻辑、学术逻辑、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来看,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重大政策的需要,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学校“教育拥挤”“课程拥挤”现实问题的紧迫需要。在实现“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五育融合”,要采用系统性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教师“五育融合”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教育者”与“人生导师”的身份认同;构建引导和指向“五育融合”的学校评价体系;将人格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桥梁和纽带,提升“五育融合”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4.
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表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育融合,应从已有的课程逻辑转向教学逻辑,在新时代教学实践变革的意义上澄清五育融合的理论本质。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特定教学实践活动中交融与转化,进而实现教学创新及全面育人的过程。融合过程中,五育互为价值基础、发展动力、实践介质和评价要素。在现实层面,五育融合理论要转化为五育融合实践仍面临多重困境,突出表现为来自思维、知识、文化与实践的挑战。转向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亟须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文化生态与实践范式,实现五育融合型教学实践的创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平等性、整体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是“五育融合”生成的社会外部机制,全面发展教育旨归的落实是“五育融合”生成的教育内在机制,课程体系共同目标的推进是“五育融合”生成的学校联动机制。“回应”与“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坚守”与“兼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使命,“协作”与“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如此才能真正构建起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分支,它不仅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能教育共同构成了学校教育的完整知识体系,即学校教育"五育",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同时,体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具有本学科特征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适应教育,它们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体育教育,这即是体育教育的"五育"。  相似文献   

7.
俞国良  靳娟娟 《教育研究》2022,43(1):136-145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基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开发心理潜能为宗旨的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培养体系的融合,必须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关系。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导向,智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体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质基础,美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是按照教育规律对人心理层面以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等组成的内在系统的发展、维持和修护。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重拳齐发、双向建构,是铸造新时代大格局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的最高理想和追求,也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归宿.理解"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可以从"人""全面发展""自由发展"三方面入手.要在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从价值取向、主体现、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赋予了"五育"新的内涵,劳动教育纳入党和国家的基本教育方略,与德智体美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劳动教育则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座桥梁,贯穿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五育融合”是重塑教育完整性、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代美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趣,立足美育推进五育融合,是五育由分裂走向完整的教育回归。要想“以美促全”,应形成美育文化浸润、学科建设、智能引领及美育具身实践等机制去推动“五育融合”。“五育融合”的实现需要融美于教,立足美育的发展过程和实践路径,以“感美”“尚美”“立美”“创美”为突破口,分别探寻“五育”教学理念、方式、体系、活动,并在整体协调的美育教学活动中实现“五育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生成。  相似文献   

11.
雅典教育是一种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集健康、智慧、道德、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人,而其具体的教育则是体、智、德、美融合在一起。我国当前的教育,各育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学前教育也存在类似问题。雅典的和谐教育对我国的学前教育有着非常明显的借鉴价值,原因一是雅典的各育目标顺序与我国学前教育各育目标顺序一致,二是雅典"完人"的培养目标与我国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提法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因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保证。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表现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有效的素质数育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积极因素,按照人的全面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的素质数育,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五育”理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育”的辩证统一和有机融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角度看来,教育活动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维度,这四个基本维度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是辩证统一的。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五育融合”的内在逻辑基础。劳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不仅内在包含了教育活动的四个基本维度,也融合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教育活动,这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五育融合”不仅意味着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有机统一,而且还意味着人的一切教育活动都内在包含着生命、知识、道德和审美四个基本方面。只有这样的教育,才真正具有丰富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才能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各级各类学校要纠正轻视劳动教育、"有劳无教"等倾向,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五育并举"中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劳动教育的边界,通过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达成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载体、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各级各类学校要纠正轻视劳动教育、"有劳无教"等倾向,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五育并举"中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创新"的功能,主动适应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劳动教育的边界,通过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体系,以评促教,达成劳动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让"五育"落地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并产生更高的整体效益,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应以"五育互育"促进"五育并举",由此提高五育的整体育人功能,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育体进而育人,育体是基础和前提。育人是目标和归宿。健康的身体既是良好道德的载体。也是知识的载体。通过体育。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品德,开发智力,发展个性。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所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教育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从100多年前马克思指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始终追寻“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重提“五育”?“五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校教育如何真正落实“五育”?围绕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定初教授。  相似文献   

19.
王羽 《中国教师》2020,(2):13-15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人。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小学通过"开学玩两天"的课程构想,从一个角度切入,创新回应了"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育人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此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指导方针,要求教育过程中应该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育教育并非是彼此独立的个体,而是五位一体的。五育相互融合并举的内容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所以在当前教育中,如何构建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成为当前我国针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当前关于五育互育的理论也处于发展阶段,进行五育融合的主要意义以及当前面临怎样的挑战,如何采用五育的方式,都是当前教育行业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