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任宇涵 《文教资料》2012,(25):58-59
传承创新中原文化要立足于河南省省情,根据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结合河南文化发展现状,探讨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特色优势、塑造中原人文精神、积极利用根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有效措施,把中原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把河南打造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2.
论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创新,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情境,使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充分获得文化滋养。注重学科整合,尊重多元文化,加强艺术修养,不断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强烈文明感和历史感的人文精神,积极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通过对闽南文化内涵、特质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这一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与社会心理的地域文化对地方大学生的影响,以期引起文化研究者、教育工作者和高校大学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一个具有时代历史意义的范畴,它既与西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有利,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内涵相区别,它是基于时代背景上的对人的问题的充分关注,又是一个时代文化观念的核心,世纪之交的人文精神讨论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当代大学生要立足当代人文精神的特征,有意识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主要指一种追求人生意义、肯定人的价值、谋求个性解放、关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意识和自觉践履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绝不是一个内容单薄的孤立性概念,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观念集合体;绝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变动着的历史性概念。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传统,这是重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在中国古代长期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原地区自然也是“孝文化”的发源地。“孝”的观念发源于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它衍生的丰富内容适应并且巩固这种社会形态。要正确认识“孝”的社会来源,须回到其产生的社会环境中去。立足中原孝文化研究,挖潜中原孝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原孝文化的合理部分,使中原孝文化为当代河南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武术除形体和技法外,更注重习练者内心的修道,它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中国古典哲学理念和文化观念,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而植根于独特中原文化的河南武术则是中华武术的一枝奇葩,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了其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底蕴:刚柔相济,清介沉实;天地"太和",自强不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8.
从数学的特点、我国广大民众的科学人文精神素质情况、社会进步需要看,科学人文精神应是数学教育的最重要内涵之一。数学教育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应将数学教育置于社会的文化背景之中来考虑。数学教师要有数学文化的观念,需要注意到学生所具有的观念及其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理想的自觉追求。分析了大学生人文精神滑坡的表现,依据文化的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分别提出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以军事手段对中原的征服,给农业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但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则无疑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首先,淳朴自然、充满生命活力的少数民族文化,给圆熟而缺少继续发展空间的传统文化提供了拓展的契机;其次,少数民族自由天然文化的观念对中原传统观念的种种束缚是一种有力地反拨并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动摇;再次,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使中华民族文化初步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人文精神的确立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吸纳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必然要求,是对前人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过程中,文化是构筑民族共同心理、维系和发展民族感情、巩固国家统一意志的纽带。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它以儒家的“大一统”作为国家意志的最高追求,因此,在维护和推动国家统一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基础。在今天,由于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血脉相连,它依然是联结海峡两岸同胞的情感纽带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文化纽带。  相似文献   

13.
"人文"是中国古代的固有词汇,首指礼教文化,次指人事而与自然相对。近代国人对于"人文"的运用,在继承传统涵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其中与"科学"的结合堪称最大的变化。以概念史为视角,考察"人文"一词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尤其突显人文与科学的结合,并通过对人文社和中国人文科学社的个案分析,尝试说明学术团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等学校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古典文学作品以其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意境优美深邃而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优秀古典文学作品可以陶冶青年学生的情操,提高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完美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浅论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无论以人为出发点还是归宿,无论从伦理角度还是从哲学、宗教、甚至审美的角度看,人文精神都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且在高度和深度上都对西方的"人文主义"有所超越.从对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儒、道、释的分析中论证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国学热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讨论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更是以多种形式进入公众视野。文章结合大学校园文化、大学生人文精神等现象,从国学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就如何在职业类院校中加强国学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的南渡,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仅是人口的大迁徙,而且是文化的大迁徙,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改变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空间格局,对中国文学的布局、流派、题材和风格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学衡》杂志,从学衡派的立足点——新人文主义出发探究其文化观,清理学衡派有关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观点,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对其文化改造的主张进行价值重估。本文认为,学衡派借中西融合来改造文化的思想符合思想史的运作规律,在当时是对西方现代文化和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反思,至今仍可作为我们文化建设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水团山民居是迄今保存完好的融中原传统文化和民族地域特色为一体的滇南民居古建筑群的代表,民居建筑的历史风貌,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题材内容无不呈现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民居传播的传统文化,不但使我们直接面对传统,营造和谐的人文居住环境起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人道主义是现当代西方社会较为流行的社会思潮之一,也是新托马斯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唯物史观看,这一思潮的兴起是新托马斯主义为解决现代西方社会病和文化危机开出的一个宗教处方。尽管它不能解决西方社会与文化的危机,但它体现了西方传统宗教对现实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