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下游河道形态独特,为著名的“二级悬河”。黄河范县河段处于下游“二级悬河”最为严重东坝头至陶城铺之间河段的中部,滩唇高仰、堤根低洼“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非常突出,对下游河道防洪十分不利。一旦发生大洪水,极易在滩区串沟和堤河低洼地带形成集中过流,造成横河、斜河特别是滚河重大河势变化,严重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酿成决口之灾。为此,结合黄河中下游洪水泥沙防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一些必要的治理措施,以期解决问题,确保黄河下游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2.
1概述 黄河下游河道内的串沟,是指水流在滩面上冲蚀形成且与正河相通的泄水沟道,有时也称支河。有的顺堤成沟,有的成为汉河;有的只在汛期漫滩时走水,有的平时也走水。滩面的串沟、堤河过去都被称为“暗险”,河道中小流量时水流不出河槽,串沟、堤河并不险要,但当发生较大洪水时,串沟就容易引流入滩并直通堤河,使滩区受淹,直接威胁到堤防的安全。历史上因串沟夺流造成滩区大面积受灾和堤防决口的例子不少。  相似文献   

3.
1利津滩区现状 1.1河道(滩区)概况 利津黄河河道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后逐渐形成的,河道的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方向。自上界利津县北宋镇董王村入境,主要流经北宋、利津、盐窝、北岭及陈庄等五个乡(镇),由利津县陈庄镇爱国村流出境外,全长74km,现河道的滩区内有堤防工程77.865km、险工工程8.346km及控导(护滩)工程长15.922km、引黄涵闸工程4座,防洪标准均为防御利津站11000m3/s以下的洪水,滩区内有三处避水村台,安全避洪标准为8000-10000m3/s。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滩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下游的广大滩区,是由于黄河数次的泛滥以及过水,逐渐淤积造就的.很多年以来,滩区一直重复着被淹一退水一再淹没的过程,致使滩区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根据黄河中下游洪水水位变化规律和特征、黄河下游来水来沙特点,以及滩区的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黄河下游滩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在新世纪、新的形势下,下游滩区发展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1东平黄河滩区概况 东平段黄河河道上至梁山县下界(337+406),下至平阴县上界(姜沟控导工程下首),全长36.3km,处于由宽河道变为窄河道、由游荡性河道变弯曲性河道的过渡段上。滩区面积有92.50km2,耕地7.42万亩,分为戴庙滩、银山滩、斑鸠店滩、旧县滩4个滩区,涉及4个乡镇,67个村庄,5.79万人。  相似文献   

6.
1项目的提出金堤河位于黄河北金堤滞洪区内,是黄河下游一条重要的支流。1999年金堤河干流一期治理工程实施完成后,金堤河流域接连发生几次较大的洪水,洪水呈现汇流快、偎水时间长、排水入黄困难的局面。张庄闸改建后闸底板高程提高到40.0m(黄海标高,下同),入黄口门处黄河滩面高程为43.0m,金堤河洪水排水入黄日渐困难,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道有近4000km^2的滩区,居住着180万群众,耕地375万亩。但是长期以来。因为洪水漫滩导致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滩区经济发展落后,形成了所谓的“沿黄贫困带”。针对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涛明确表示:“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创造一个黄河治理与滩区发展相和谐的环境,让滩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一项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1 黄河河南段滩区概况 河南省黄河设防河段自洛阳市孟津县白鹤至濮阳市台前县张庄,河道长464km,落差77m左右。河道比降上陡下缓,不同河段有不同的排洪能力。京广铁路桥以下河道两岸均有大堤约束,堤距一般在5~10km之间,最大达20km;河道为复式断面,河槽两侧有宽广的滩地。由于河势游荡不定,因此两岸滩地常有不同程度的冲淤变化,黄河河南段滩区土地面积为2200-2600km^2。  相似文献   

9.
1 基本情况 范县地处河南黄河下游左岸,隶属濮阳市管辖。黄河范县河段总体上呈西南东北流势,河道总长约46km,属游荡性河道向弯曲型河道渐变的过渡性河段。二级悬河发育典型,其中以大王庄断面最为典型,河床较堤根高出2~3m,堤根较堤外高3~4m。  相似文献   

10.
《治黄科技信息》2004,(3):11-12
5月9日,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委主任李国英在2004年黄河防汛会议上表示,黄河滩区问题已成为当前黄河下游防洪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为尽快协调好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整体防洪安全的突出矛盾,黄委正积极筹划滩区治理措施,制定滩区综合治理规划,  相似文献   

11.
黄河干流三门峡——花园口区间,全长257km,流域面积41600km^2,区间内包括河南省20个市、县、山西省7个市、县,陕西省1个县。三花间主要支流有伊洛河、沁河和蟒河、新蟒河)。该段干流水体所接纳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河南省20个市、县的各类污染源。  相似文献   

12.
《治黄科技信息》2007,(3):13-13
“虽然有了小浪底水库,但黄河防汛并非高枕无忧,不能有丝毫松懈。”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李国英对防汛江河行记者说,特殊的气候再加上黄河特殊的河情,今年黄河防汛将面临四大威胁,不论是来洪水还是不来水,黄河防汛都将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3.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我正读小学,记得有三个学期,村上只有我一人在距家三华里的王桥小学上学。我家所在的村庄紧靠菜花沟北岸,可学校却偏偏背抵菜花沟南岸,顺着两三丈宽的菜花沟,一条宽仅尺许的小路,忽儿堤根,忽儿堤上,忽而背水坡,忽儿迎水  相似文献   

14.
2003年8月下旬以来,黄河流域发生了多年不遇的长时间秋汛,黄河干、支流共发生十余次洪水,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险情。经过治黄职工和抢险队员的共同努力,战胜了历时3个月的洪水,取得了黄河防汛抗洪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长达数百里的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集水面积很小,由于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河势游荡多变、堤防单薄、险点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经过历次大洪水,背河出现管涌、渗水、滑坡、陷坑、漏洞等险情,对黄河下游防洪威胁极大。黄河大堤是防御洪水的关键屏障,采取黄河大堤加固的办法是确保防洪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有效避免洪水对下游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1 河口区黄河河道基本情况 河口区黄河河道位于黄河最下游,是1976年5月由刁口河流路改走清水沟形成的。目前所辖河道长50km;管理堤防36.6km;险工四处,坝岸23段,工程长度3325m;控导工程三处,坝垛64段,工程长度6886m;引黄涵闸两座,设计引水流量45m^3/s。  相似文献   

17.
三杨庄汉代聚落位于魏郡管辖的黄河河滩地内,遗址的形成与西汉中期以后日益严重的河患有密切关系。新莽始建国三年(11年)的"河决魏郡"后,王莽出于保护"元城冢墓"的一己之私等原因,在河决之后,并未及时加以治理,致使黄河在三杨庄汉代聚落所在区域长期泛滥。三杨庄汉代聚落周围的民堤在经受长期的洪水冲击之后,逐渐失去抵御功能,最终洪水得以侵入遗址所在区域。洪水侵入过程是缓慢,因此,三杨庄汉代聚落被逐渐淹没,得以完整地被埋藏在淤泥、淤沙之中。  相似文献   

18.
2001-2002年度山东黄河挖河固堤工程位于黄河下游东营市垦利县、利津县境内,上起义和险工(相应右岸临黄堤桩号238+400),下至清三断面(相应南防洪堤桩号20+850),涉及河道长度41km,其中义和险工至朱家屋子9.7km为挖河段,朱家屋子至6断面10.9km为1997~1998年挖河段,6断面至清三断面20.4km为间断疏通段,开挖河道中心线沿现行河槽的深弘线布置。该工程主体挖河固堤施工自2001年10月1日正式开工至2002年4月30日全面完成,历时近5个月时间。  相似文献   

19.
还记得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灾吗?洪水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了。黄河河水变黄,下游变成地上河也与水土流失有直接关系。让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吧!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长达数百里的河道高悬于地面之上,集水面积很小,由于黄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河势游荡多变、堤防单薄、险点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经过历次大洪水,背河出现管涌、渗水、滑坡、陷坑、漏洞等险情,对黄河下游防洪威胁极大。黄河大堤是防御洪水的关键屏障,采取黄河大堤加固的办法是确保防洪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可大大提高黄河大堤防御洪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