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是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冲袭下形成的一股批评潮流,它在90年代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实绩。但是,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远不够成熟,表现在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尚缺乏明晰的界定。这不仅会引起批评上的混乱,更直接影响它的发展前景。本文结合文化、文学语境的考察,对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象“女性写作”的界定进行了梳理与厘定。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性别诗学"."女性文学"是一个颇具争议和歧义的文学概念,并且造成了批评与阐释的困难;相比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明确和清晰."女权主义"代表了西方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偏重于政治和斗争性;而"女性主义"则深受西方后结构主义影响,偏重于文学、文化."女性意识"带有"性别本质论"色彩,以"社会性别"替代"女性意识"必将给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话语空间.为了走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困境与危机,"性别诗学"学说被适时引进.但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诗学"尚需建构.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展开是伴随着对“女性文学”概念的讨论而开始的,对“女性文学”概念的争论延续至今。对“女性文学”概念内涵的争论,不是混乱的、苍白的没有涵盖力与阐释力的空洞能指,它是我们文学史观念和思维方式、方法论变革的重要一步,“女性文学”概念的讨论为当代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维与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三个时期产生了相对集中的对女性文学批评进行的批评,即1986年、1989年前后和1995年至今。这些批评包括总体上对女性文学批评的评价、以批评主体为出发点的分析、对批评方法和理论的反思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探讨。尤其1995年以后,反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对国内女性文学批评负面影响的评论增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女性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批评家们也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但我们不可因此忽视国内女性文学批评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影响下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的知识化”主要指批评主体以概念、范畴和相关理论体系为主要工具,以文学认知为最高目的的批评趋向及其特征。“文学批评的艺术化”则强调以文艺创作的形式呈现人的生命体验与内在激情。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诗性传统经由现代学术的改造,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理想的现代诗性批评范式,为作为美育的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具体可能性。重建文学批评的表达方式、批评指向及其有效性问题,在于通过反思文学批评的知识化维度,在新的操作平台上重建文学批评的艺术化之维,在此基础上发挥其作为美育的制度化保障及其“以美化人”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婿生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至今已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冲击力和颠覆力,成为不容忽视的批评流派。然而批评实践中亦有着批评视角单一,批评观念先行的潜在危险,多数批评成为单纯的政治批判及呼告,真正具有文学批评意义的论著仍不多见。必须有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取代简单对立的二元模式。而关于理论范式转变的讨论则需回到原点,重新检讨作为理论方法论认识论的基础的身体经验的含义。涉及“身体”这一概念的变化过程,何以由一种兼顾两性的含义丰富的生成性概念置换为一种单属女性的功能性器官?如果对此概念的涵义不能重新描述,理论仍将无法走出旧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至今已显示出巨大的理论冲击力和颠覆力,成为不容忽视的批评流派,然而批评实践中亦有着批评视角单一,批评观念先行的潜在危险,多数批评成为单纯的政治批判及呼告,真正具有文学批评意义的论著仍不多见。必须有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取代简单对立的二元模式。而关于理论范式转变的讨论则需回到原点,重新榫作为理论方法论认识论的基础的身体经验的含义,涉及“身体”这一概念的变化过程,何以由一种兼顾两性的含义丰富的生成性概念置换为一种单属女性的功能性器官?如果对此概念的涵义不能重新描述,理论仍将无法走出旧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的文学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谓异军突起,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的眼里看来,在中外文学中,女性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主体性的生存个体,却被塑造成主体属性缺失的“天使”或“妖妇”,这是男权话语对女性实施客体化、物化的一种叙事策略。本文正是立足于这一学术视角,试图对简爱形象作一梳理和辨析,在充分论证简爱既不是“天使”也非“妖妇”的基础上,为简爱是“人”的形象之还原作一定位。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批评是以性别为标记、以女性为主体、以性别话语为特征而区别于其他批评流派的批评方法。经历了平等、差异、双性共体等三个阶段,并形成了自身的方法论原则,而“双性共体”是女性主义批评解决文学中两性关系、人类未来形象等问题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文学观念决定文学批评方法,不同的批评方法针对着不同的文学价值。如果从真、善、美的角度看,社会历史批评依据"文学源于生活"的观念,侧重求真;道德批评、心理学批评所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人学",侧重求善;文体学批评、审美批评依据的观念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侧重求美。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揭示着文学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树立了一种不同流俗的文学批评模式。他使中国传统的直觉感悟式批评与西方印象主义批评实现了理论对接。李健吾既强调文学批评的主体独立性,也不忽视文学批评的“公正”性原则,并通过“人性”这一中介达到了对批评个性与批评公正性的追求。同时,他避免了印象式批评的缺陷,创造出一种融合感性与理性.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批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高尔基用“批判现实主义”为19世纪现实主义学命名中引出现实主义的批判性问题,认为批判性不仅是19世纪现实主义学的特点,也是所有现实主义学的应有品格。并在对批判性进行必要的界定的基础上,从现实主义学的哲学背景,历史经验和当前境遇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遇到的种种困惑出发,指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混淆了两组关系,一是男性中心话语与男性的关系,一是父权制文化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同时指出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向“性别文学批评”,应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由“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走向“性别文学研究”,应该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出困境的一个良策。  相似文献   

18.
台湾现代派文学思潮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现代派一出现便受到批判。首当其冲的是纪弦“六大信条” ,覃子豪以“六条正确原则”迎击。对现代派诗的批判 ,持续近 2 0年 ,经历三个战役 ,出现了唐文标、关杰明、高准三位理论骁勇。纪弦节节败退 ,最终宣布解散现代派。继之 ,“创世纪”的“超现实”成了众矢之的。对现代派诗的批判之后 ,又掀起了对现代派小说“西化”倾向的批判 ,赢得台湾文学向民族、向乡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李徽昭博士在其新作《当下文学批评问题及其理念思考——以陕西本土文学批评为例》中对鄙人《文学批评三足鼎立局面观察》进行了批驳,对陕西本土文学批评进行全盘否定。在徽昭先生眼里,陕西本土文学批评问题多多,诸如批评身份错位、批评意识匮乏等。一句话,将陕西文坛尤其是陕西本土文学批评完全"妖魔化""绝望化"。在此,笔者想和徽昭先生商榷:陕西本土文学研究者到底是"自满"还是"自信"?陕西本土文学研究者与作家关系近了是好事还是坏事?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接、对话和交响是当下陕西本土文学批评突出重围、与世界文学接轨的关键和基本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文学命名"论——批评行为的"史性"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学活动和发展过程而言,“学命名”活动贯穿于从“学批评”到“学史”的连续性的整体构成之中。“批评命名”与“学史命名”作为学审美活动中的两种基本的“命名方式”,其差异性体现为思维类型的不同归属。“命名”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活动中“主体”,“批评”,“历史”与“言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