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基因兴奋剂的体育伦理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发展,基因兴奋剂将给竞技体育带来严重冲击。对基因治疗与基因兴奋剂的界定仍需进一步研究。对胎儿的基因兴奋剂治疗将会产生新的伦理问题。对身体无害的基因兴奋剂是否允许使用。广泛开展基因治疗与基因兴奋剂的伦理研究、法律法规研究,加强反基因兴奋剂检测的研究与合作是解决基因兴奋剂的主要手段。保护优秀运动员的基因资源同样是反基因兴奋剂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摘要:运动损伤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是影响其竞技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运动损伤的全面、准确评估对于确定治疗手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缩短恢复时间十分关键。随着影像学手段的发展与普及,超声、磁共振等成像方法被广泛用于运动损伤的评价中。目前在运动损伤评价中应用较多的成像方法包括超声成像中的M超、组织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磁共振成像中的结构像、磁共振波谱、T1ρ成像等,这些成像手段在肌肉拉伤等器质性损伤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不少运动损伤在表现出器质性改变后就很难恢复至最佳状态,迫切需要早期的功能评价手段。近年来无创灌注成像、氧代谢成像等新兴功能成像方法的出现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很大的优势,具有积极的潜在应用价值。进一步,基于运动员的影像数据或日常监测数据,丰富的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运动损伤的自动评估和预警带来了可能。本研究主要对影像学在运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总结概括,并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在运动损伤领域的重要贡献进行了简要总结,最后对影像学在运动损伤预警与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虎纹捕鸟蛛毒素(HWTX-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Nissl染色形态学变化、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为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及三组用药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损伤模型结合蛛网膜下腔置管术,对大鼠海马锥体细胞进行Nissl染色及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SOD、CAT活力及MDA浓度.结果: 1) HWTX-I能明显减轻全脑缺血大鼠海马锥体细胞的损伤.2) HWTX-I能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OD、CAT活力明显升高,MDA浓度明显降低. 结论: HWTX-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等引起的大鼠大脑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动蕴含损伤风险。身体内在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身体成分)、外在危险因素(如鞋地摩擦系数)和刺激事件共同影响着运动损伤的发生和程度,而其中的刺激事件成为促成损伤的关键一环。描述刺激事件时,损伤发生时生物力学特征的描述是重要的,但同时也应包括损伤发生时的运动情形和运动者(包括对手)的特征、行为,所有这些特征对于提出损伤预防措施可能是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8周规律游泳运动对脑组织不同区域的氧化应激体系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符合实验条件的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安静组、递增负荷8周规律游泳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生物化学检测方法,观察8周规律游泳运动对脑组织不同区域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表达情况的影响。结果:8周规律游泳可以使大鼠海马组织的GSH-PX活性增加,同时MDA含量降低(p<0.05);但皮层GSH-PX活性及MDA含量与安静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DNA损伤的产物8-OHdG表达在皮层和海马组织中与安静组之间无差别。结论:规律游泳运动可增加海马组织GSH-PX活性,对皮层GSH-PX活性无影响;运动对皮层和海马组织GSH-PX活性的影响不同,但并没有增加皮层的DNA损伤,可能是氧化应激过程中不同脑区的调节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运动创伤中,膝关节损伤是比较常见的,其中半月板损伤亦占有很大比重。国内外西医,对半月板伤多主张切除和保守疗法,而且疗程很长,疗效常不显著。如国内医学界一般认为:内侧半月板损伤后,软骨移位,重复发病,则固定与休息全然无效,必须切除;外侧半月板损伤,则保守疗法虽有帮助,但也必须将外侧半月板切除。再如国外某医生认为,在确诊为半月板损伤的29例中有9例位置在关节囊上或半月板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外教育史上,不同时期对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论述存在着很大争议。网络教育的出现,极大程度地变革了传统教育:如教育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交互的学习方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广。这些变革势必影响着人们对网络教育中主客体的认识:如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教师主体性的客体化;完善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解决由运动造成肘关节挫伤或脱臼后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强直的预防及康复问题。方法①将损伤的肘关节进行传统固定(3周)结合主动运动后与健侧对比;②将损伤的肘关节进行有限固定(1周)结合综合治疗后与健侧对比。后者方法:48小时内按照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处理;48小时后行关节腔内抽积液,同时Triamcinoloni Acetonidum腔内注射;72小时后开始关节活动度(ROM)的连续被动运动(CMP);1周后进行肘关节的主动运动,结合理疗、按摩及体能(5km慢跑)训练。结果将传统方式与健侧肘关节ROM进行显著性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t>0.05,P<0.05);有限固定结合综合治疗后与健侧肘关节ROM的显著性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t< 0.05,P>0.05)。结论对肘关节损伤后采用有限固定结合综合治疗方式的功能恢复优于传统治疗方式;前者治疗后的肘关节ROM与健侧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可迅速康复而投入正规训练。  相似文献   

9.
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以解放军体育学院散打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时武术散打运动中膝关节损伤及其防治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了膝关节损伤产生的原因,损伤的性质,训练年限与损伤的关系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防止膝关节损伤的方法和建议,目的是希望引起对膝关节损伤及其防治的重视,以减少它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劳损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运动性损伤。持续地超负荷训练往往造成组织结构微细损伤,微细损伤的积累是运动劳损的主要原因,运动性劳损的本质是组织的慢性炎症.在悭性炎症过程中,前列腺素(PGS)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运动性劳损的关键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降低其活性,从而减轻慢性炎症。本文还讨论了过度训练时肌腱、软骨和骨组织发生运动性劳损的特点以及解剖结构的异常与运动性劳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实践证明,考的松类激素局部封闭对慢性运动损伤的短期疗效良好,但治疗慢性劳损性损伤时中远期复发率较高。骨折和具有组织断裂的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以及损伤诊断不明时不要用考的松类激素局部封闭。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即使没有组织断裂也应慎用考的松类激素局部封闭?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运动损伤与诸多非心理因素有关。许多年来,人们努力改善条件来减少损伤,但在体育运动中要完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大量的研究表明,除种种非心理因素之外,心理因素也是导致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分析导致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有助于指导人们采取适当的心理措施,从而有效地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3.
在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生理心理等角度综述了有氧运动对癌症患者康复的作用,阐述了有氧运动对于防止癌症发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积极作用,并能帮助癌症患者减少癌症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维持和提高生理功能,改善体脂、体重指数和机能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使癌症患者改善心理状态,恢复职业和社交活动能力,提高生存机率和生活质量。结果提示有氧运动可以成功地帮助众多不同阶段和不同性质种类的癌症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膝半月板损伤的修复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半月板切除术的弊端 ,阐明了中医疗法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基因疗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从运动损伤发生情况、损伤发生的原因等方面,对北京体育大学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参赛学生受伤发生率达到35.54%。受伤原因大多由运动疲劳,损伤的种类以腿抽筋、脚底起泡、肌肉拉伤等为主。损伤的发生除与项目特点有关外,还与一些主客观因素及环境条件有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腘绳肌拉伤是当前世界竞技体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之一。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腘绳肌致伤的风险因素、机制、评价以及训练防范机制进行梳理,认为肌肉收缩适宜长度缩短、力量不均衡、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造成腘绳肌拉伤的主要因素;等速测力法与实地测试法评价腘绳肌拉伤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在训练实践中建议采用腘绳肌离心训练的方式,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强度、频率,课次间歇至少48 h等训练策略,能够有效避免腘绳肌运动拉伤。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沙滩排球决赛阶段的全部男女运动员进行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减少沙滩排球运动损伤提供有效依据.结果显示,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总体发生率为47.7%;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解剖学分布由肢体近端向远端逐渐增高,慢性损伤则呈相反趋势;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的足踝部急、慢性损伤以及拦网时的运动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国外.及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态调整运动负荷、积极创新多样有效的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准备活动质量、完善技术动作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运动员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9支优秀男子排球运动队共计112名运动员进行了腰部运动损伤的调查及病因分析.结果显示:在112名被调查的对象中,患有各种不同轻重程度的腰部损伤者112人,共计122例次,患病率为115.3%.根据损伤次数列前5位的是:腰背肌肉筋膜炎、腰肌急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棘间韧带伤、腰椎峡部裂.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物学因素、训练学因素、医学因素、心理学等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腰部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242名中学生和526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便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以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决策和立法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结果显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率较高(51.2%),并呈现出男生高于女生,中东部地区低年级学生的伤害率高于高年级学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诱发原因主要是运动安全意识不足,自我保护技能不强等生源性原因,并呈现出性别和年级差异;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类型主要为擦伤(33.9%)、扭伤(25.1%)拉伤(19.2%),伤害部位主要为膝关节(18.0%)、踝关节(16.0%)、手指(14.0%)、小腿(12.0%),二者亦具有性别和年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定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应充分考虑到性别、年级和地区特征,以便做到区别对待、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某军事院校预选士官的体能考核成绩和训练伤病统计分析发现,新学员训练伤多发的主要原因包括身体素质差、缺乏训练经验、课程叠加密度大等。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预选士官学员训练伤的预防措施,以期探讨短期任职教育的教学训练管理对学员训练伤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