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协论坛》2005,20(3):12-13
中国力学在国际力学界已有相当广泛的影响,但是,在国际力学前沿,受到普遍承认的学术成果,还为数不多,这一方面是我们有分量的突出成果还比较少,另一方面,与国际力学界对中国力学界的成果缺乏了解有关。因此,进一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力学界提供足够的国际学术舞台,使中国力学界能站在主要的力学前沿领域,与国际一流研讨、变锋,从而使国际学术界真正了解中国力学的贡献,是中国力学学会近期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柳春图1935年2月出生于江苏镇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专业后,在中国科学原理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固体力学研究室主任、海洋工程研究部主任、力学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力学研究所学术顾问等。曾兼任国际断裂学会常务理事、副主席,远东及大洋洲断裂学组织副主席,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北京力学学会理事长等。现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断裂学会理事、远东及大洋洲断裂组织常务理事等。培养了30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两部专著《板壳断裂力学》、《夹层板壳的变形、振动和稳定性》,均为国际该领域内的第一部专著,后者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相似文献   

3.
洪友士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6):468-471,484
2004年8月18日,在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理事会上,郑哲敏先生当选IUTAM执委会八位成员之一。这是中国力学家在国际最重要的力学学术机构的最高任职。郑哲敏先生以他的学术造诣和人格魅力代表中国力学界赢得了在国际力学最高学术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士橹小传     
陈士橹是我国著名飞行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陈士橹长期致力于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批新的理论和方法,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中国新型飞行器设计和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任杰 《科学中国人》2012,(23):64-65
专家简介:王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兼任国际激波学会会员、美国AIAA会员、中国力学学会会员、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会员、北京力学学会会员。研究领域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超声速燃烧和爆轰、化学反应流动模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力学研究的工作还尚未形成一个专业的学术交流环境,这时《中国物理学报》为力学家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本文采用数据及图表分析法对《中国物理学报》在1933~1960年间刊登的力学类文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对该刊上发表的力学类文章数量、类型,作者的留学情况、地区分布等方面的统计,归纳出作者和发文量的分布特点、发文量与作者留学的关系等数据,从而侧面分析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力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7.
以SCI收录的我国力学各分支学科专业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分析和处理,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现并揭示了我国力学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前沿领域和发展态势。总体来看,我国力学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际有些区别。我国力学研究更侧重于固体力学,特别是断裂力学,而国际上对流体力学的研究更多一些,计算力学与国际发展趋势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8.
<正>郭永怀先生(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原副所长,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PLK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追授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会国际化建设路径是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承担国际学术组织事务、创设面向国际的机构与奖项,该文以中国力学学会为例,简要分析了学会国际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阐述了学会国际化建设过程中学科发展水平、科学家推动、专业化团队,以及国家和相关主管部门政策支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过对近17万条力学SCI专业期刊论文索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考察了科学生产能力与国际科学合作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力学科学合作中存在马太效应。在国际力学科学合作中,相对低产的国家倾向于和相对高产的国家合作,但是相对高产的国家有更多机会成为第一作者国家,科学产出能力越强的国家在国际合作中越具有优势。但是,总体说来,国际力学科学合作中的马太效应不是太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国际科研合作是科学复杂化、科研人员专业化的产物,也是提升科学进步与发展的重要选择。分析我国政府支持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特征及项目层面我国国际科研合作情况对科技政策制定者、科研管理人员制定与优化国际科研合作政策、管理规章制定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1-2018年资助的1053项“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为对象,通过数理统计、地理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从项目资助和合作网络两个层面分析“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的资助时间、地区、学科分布特征以及国家、机构合作网络特征。分析发现:?2001-2018年“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资助规模整体呈先快速上升后平稳发展的趋势。?从资助地区来看,2001-2018年我国共28个地区受到资助,东部地区是资助重点,北京、上海、江苏是资助的主要区域,且资助重心呈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的转移趋势,但总体转移幅度不大,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依然是资助的薄弱区域。?从资助学科领域来看,不同学科领域资助起始年存在差异,2007年之后资助的学科领域分布开始逐步稳定,其中,医学科学是受资助的重点学科领域,受资助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领域;此外,2011年之后除医学科学领域之外各学科领域的资助比例趋于稳定。?从项目合作国家来看,我国共与38个国家(地区)开展过项目合作,但合作国家(地区)总体集中度较高,美、英、德三个国家为重点合作国家,美国与我国的合作最为突出;2001-2018年项目合作国家(地区)不断增加,中美合作强度最为突出,但总体集中于欧洲地区;?从项目合作机构来看,机构资助面越来越广,与国外合作越来越密切;合作网络的连通性不断提升,机构间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国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国外加州大学、德克萨斯大学是国内外合作开展项目较为频繁的机构。建议我国在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层面进一步优化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重心、调整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资助领域比例、提高国际科研合作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