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采用历史资料考察的方法,探讨明代中日武术文化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对本国武道的影响。研究认为:明代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兴盛时期,武术的相互渗透,有效促进了各自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法对中国刀法有一定影响,而中国武术对日本空手道和柔道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明代始陆续在一些军事著作及大型类书中有关于武术器械及拳术的记载,并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术专著。以明代武术文献为基础对明代武术发展进行考查,梳理出明代刀法、剑法、棍法、枪法、武术杂器械及拳法特征。从武术文献梳理发现,中国武术无论是冷兵器时代的军阵武艺,还是明代中晚期的民间武术,武术器械技艺是中国武术的主流,明代中晚期至清代拳法跃居诸艺之冠,并成为拳种及流派的统称。  相似文献   

3.
浅谈太极刀     
太极刀,并不是指一把武术刀,它是一种刀法,是由河北省广平府杨禄禅得自陈长兴所传的武术体系中的短兵器技法。该种刀法,理与太极拳共通,称太极刀法。太极刀的型制是源自西汉时期已广泛使用之环首刀,所谓环首刀,其特征不仅是刀首有环,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狭长,较一般佩刀超长逾尺,  相似文献   

4.
刀术是明代有较大发展的武术技能之一。自宋以来,朴刀、长刀、双刀等刀法在民间习武活动中已占有相当的地位。宋元话本,杂剧对此多有描写。但是有关诸家刀法的描述则少见,这一现象到明代开始发展变化。从明代典籍的记载可以窥见当时丰富的诸家刀法。《江南经略》卷8《兵器总论》记载:当时“使刀之家十五,日偃月刀(三十六刀法);曰双刀;曰钩  相似文献   

5.
燕尾单刀     
“燕尾单刀”是南派少林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武术套路,相传为宋时武松所传。因其刀风凌厉,气势勇猛,辗转灵活且裹身进退潇洒自如;充分显示了刀法吞吐沉浮,雷厉风行,刀走黑的风格,所以深得武术界同仁喜爱。清末明初,该刀法在古城金陵武术界十分盛行,长江中下游一代流传也甚广,至今江南老一辈武术名家中,深谙此技者仍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6.
金安 《武当》2013,(8):27-27
张子元先生,1917年10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自幼习武,先后师从尤晋卿、徐宝林、姜永樵等武术名家,后拜穹窿山上真观道长为师。内外兼修,练成一身武艺,尤擅查拳,精于剑术和刀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开始免费收徒授艺,历经七十多个春夏秋冬,培养弟子三千余名,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被录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张子元先生曾任苏州市武术协会副主席,苏  相似文献   

7.
李吉远 《体育学刊》2012,(1):114-119
明代壮族粤右"狼兵"因被朝廷征调,远赴千里之外的江浙一带抗倭,与中原武术、军事及医药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瓦氏夫人及狼兵的这次万里赴难,给明代民间武术增添了色彩,瓦氏夫人双刀法得以流入中原武术百花园,充实了明代的武术体系,促进了壮族武术文化与中原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瓦氏夫人及其狼兵将壮族独特的金疮药"三七"留给了江浙人民,为中国医药文化留下了又一宝贵的财富;戚继光无论在创立"鸳鸯阵"、练兵,还是其军事思想,都从瓦氏"岑氏兵法"及狼兵那里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法渊源。  相似文献   

8.
双刀是武术双器械的一种。它的基本特点是:练习者双手均有掌握和运用器械的能力;要求各朴刀法、刀花和步法紧密配合,故有“单刀看配手、双刀看步走”的说法。此外,双刀套路除了具有劈、砍、撩、挂、扎、刺等基本刀法外,突出的特点是刀花较多。各种刀花以及刀花的转换变化,构成了双刀套路的主要内容。在练习中,两把刀缠绕在身体两侧,上下翻飞,左右交错,银光闪闪,再加上各种敏捷灵活的步法配合,不但表现了刀术雄健有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历史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梳理了关羽“武圣”地位的确立过程,其春秋大刀在后世各武术门派中的流传情况,以及关王刀在戏曲中的运用。在最初的关公戏中,春秋大刀是用来摆而不是用来舞的,精通通背、形意和八卦的南派艺人王鸿寿将武术中的《春秋刀谱》融入戏曲当中,令春秋大刀在舞台上动了起来,其徒李洪春在继承他大刀的舞台程式后,又结合家传武术,以及其师武术家孙文奎的关王十三刀,演化出舞台上别具一格的春秋刀法,这也令其获得了“红生宗师”的美誉。  相似文献   

10.
心意六合刀     
朱伯伦 《武当》2012,(9):25-28
心意六合刀传统套路,由河南著名心意六合拳名家、漯河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漯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李洳波先生所传。笔者多次与李洳波先生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认为,这套传统刀术套路确属心意门内之刀术。无论步法身法和刀法均未脱离"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雷声六形(式)合一"以及"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南派心意六合拳的性征和特点。正如李洳波先生所说:"朴实无华,简单易学。"笔者刍荛之见,该套刀虽然具备历来刀术的劈  相似文献   

11.
六合十二刀     
李俊德 《精武》2006,(1):36-37
此刀法是六合门中技击性较强的刀法,它分上四刀、中四刀、下四刀合计十二刀。它既可单动作练习, 又可连贯练习。它以攻待守、以守待攻,视彼应变,随意而变,出奇制胜,因而具有一定的实战性。此刀法在本门中属于高层次看家刀法,加之授徒严格秘不轻传,因而会此刀法者甚少,如再不整理就有失传的可能,现将此刀法进行整理以传世人。此刀法得于家父李志云,家父得于祖父李树亭, 祖父之师王殿臣,王殿臣之师李冠铭也。李冠铭沧州六合门祖师也。  相似文献   

12.
双手刀,乃诸多武林人士酷爱之兵器,其刀法,更是众人追崇之著名传世刀法。武林中说法众多,练法各异,确有得其真传者,亦有以讹传讹、贻误后学者。双手刀法之秘不轻传的"连环十六刀法"今惊现沧州,实属武林之幸事!据史料记载,双手刀刀型是长条形、刀背凸出呈圆形,既增加了刀的强度又有  相似文献   

13.
一、刀术刀是武术中常用的器械。其种类繁多,在此所述的是以一手使用为主的单刀。单刀是武术中主要的短器械之一。刀的构造包括刀尖、刀身、刀背、刀刃、护手(刀盘)和刀把。刀较剑宽,刀背较厚,由背至刃渐薄。刀背是为了增加刀的重量以加强劈砍的威力。和便于防御其它器械。刀刃和刀尖最锐利,其作用主攻,刀背最牢固,其作用主防。刀术的技击方法是由刀的构造所决定的,旧称“至于刀之利,利在砍,枪戟之利,利在扎”,故说“枪法直而刀法圆”,可见刀虽有尖,可刺、扎、点、崩,但其主要进攻方法仍是用刀刃劈砍。武术的各拳种流派都习单刀,其演练风格和动作特点因拳种和流派不同而各异,但使用刀的基本方法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李式查拳是我国查拳门流派之一,是传统武术中长拳类的代表拳种,也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截手刀”是李式查拳门“三截套”其中一截,“截手刀”也是李式查拳门独有的刀法。本文在挖掘整理和研究基础上,阐述了截手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全视角分析了截手刀整个套路及其独特之处,旨在对传统武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2005年2月1日发行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被设计成扑克牌式。木版年画创作,首先要求作者的刀法刚健、锋利,如果没有较深的艺术造诣,是创作不出好版画的。杨家埠年画中讲究了画面的色彩旋律和刀法;注意对比,使人物形象突出、醒目,形成木刻画面的色彩旋律美。在版式上,由凸版与凹版套印,刀法上采用了阳线刀法。其次,传神是美术中最为讲究的一点。  相似文献   

16.
由《少林棍法阐宗》、《单刀法选》、《长枪法选》和《蹶张心法》合刊而成的《耕余剩技》是一部重要的武术典籍。它的产生与程宗猷富裕的家庭背景、“文武兼修”的徽文化以及徽刻的盛行等密切相关。该书不但对明代流传于世的少林棍法、倭刀法、河南枪法以及弩等进行了详尽的说明,而且对现今流传的天启棍、苗刀、八门拳等传统武术流派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燕华  郑广昊 《精武》2004,(6):36-37
刀,系燕青门主要长兵器。燕青隐居清平山后,创编了这套刀法,故名“清平大刀”。此路刀法,在燕氏家族中流传几百年,通过祖辈的不断完善,集众家刀法、棍法、枪法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此路刀法主要技法有劈、扫、扎、压、按、挑、挂、推、砍、云、背、拨、架、撩等。其运动特点为灵活轻快,舒展大方,动如闪电,快如疾风。练习时,要求刚柔并重,窜蹦跳跃,形神兼备,吞吐自然,刀身合一。  相似文献   

18.
日本战刀及其凌厉凶残的刀法,在历史上曾遐迩闻名。日本战刀和刀法本源于中国隋唐时期的剑术,经历代日本武士的潜心研习和修行,逐渐形成了剑身加阔、变弯,两侧剑锋改为一边利刃的日本式战刀和精炼犀利的刀法。同中国的兵刃一样,日本战刀在冷兵器时代是日本武士比武、决斗、战争的重要武器,刀也作为武士的灵魂被神圣化。枪炮问世以后,刀的作用相应失色,但刀所包含的特殊精神内涵,被作  相似文献   

19.
一、传授刀术的基本方法1、介绍刀的各部位名称。2、持刀的基本方法--抱刀,并使学生了解抱刀是由器械本身的形态和功能而决定,刀有一刃一背,持刀时可用刀背贴靠手臂内侧。3、基本刀法的学习。刀的形制决定了刀的技术,基本刀法包括缠头刀、裹脑刀、扎刀、劈刀、砍刀、斩刀、撩刀、刀花等。基本刀法的练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每节课都要进行练习,不断进行强化训练。  相似文献   

20.
武术分类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武术分类的辨析,指出将武术分为套路和搏斗,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技击武术、艺术武术和健身武术,专业武术、民间武术、学校武术、军警武术、大众武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便于清晰地认识武术,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提出采用二分法将武术按运动方式先分为徒手和持械两大类,再逐步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