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释梦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潜(无)意识的特别关注和梦的愿望达成属性,释梦理论对梦的内容、形成、运作、典型及释梦方法均发表了独特见解。释梦理论不但在观点上与心理结构论、人格结构论、泛性论等精神分析理论具有紧密联系,而且在实践观、方法论及理论构建特征上对整个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从学生的维度看,"主体性"体现在五个方面,即目的主体性、责任主体性、人格主体性、活动主体性、发展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和主体意识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观上做到心中有"人",在教师观上科学定位教师角色,在教学内容上以主体的需求为依据,在教学质量观上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功能,在教学价值观上,树立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努力构建课堂"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提出"情境设置,语篇导入——小组合作,自主归纳——设计训练,指导策略——联系实际,语篇输出"的教学策略,以利于英语教学课堂"以学生主体"的落实和情感课堂构建,进一步激活初中英语复习课堂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寻找和建构女性主体性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从精神或心理上、文化女性主义放眼于她们理解的人类“历史文化”、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深入无意识层面、“符号文本”派则把主体与语言符号结合起来纷纷提出找寻与建构女性主体性的理论方案。但多数女性主义以自然性征为基点和主张排他主体和占有主体的缺陷,必然使女性主体性建构走向虚妄。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识分域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释梦理论等对超现实主义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直接理论来源,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以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美术以最直白、热烈的方式彰显了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美术创作领域的最好诠释。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角,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才能使课堂产生思维的碰撞,才能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在参与中深入思考,在参与中积极探究,在参与中获取学习的主动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竞相进发,才能彰显新课程理念,才能回归教育的本质——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体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凝结和体现,是一个民族内在特质的深层表现。中国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该体现出民族文化主体性特征。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精神的继承,构建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和谐"社会主义新文化背景,是实现中国当代艺术建立自我评价标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以力比多的投注来解释自恋的现象,并构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主体意识结构。拉康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引进结构语言学的象征概念,提出了镜像阶段的理念,将主体的自我意识完全归结为一个"理想自我",从而取消了"我"的真实性。在精神分析学领域,两者的理论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声》以一只名叫"布克"的狗为叙述主体,这个叙述主体的特殊性尤其值得关注。在"布克"身上交织着三种属性,即狼性(元主体性)——狗(过渡属性)——人(精神主体性)。"布克"最后回归了原始的狼性,带着对自由的渴望在荒野上自由的奔跑,与此同时,杰克.伦敦也表达了他对阶级、自然、人性以及自由的种种特殊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王茵 《文教资料》2012,(32):15-17
本文试图以"主体"、"自我"为关键词,将之与"他人"、"主体间性"的关系为索引线延展,将拉康文论中的"镜像说"、"三界说"、欲望理论间建立联系,并结合文学理论中对主体与身份认同的研究,指出拉康将语言学的概念引入到精神分析,并将之运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具有极大的独创性,它集中体现了拉康开启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文论中以主体无意识为内核的哲学本位。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人学向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学主体论的根本性蕴涵在于对个体主体性的确证和伸张。其建构的人学向度是明显的。在特定层面上说,文学主体论体现的就是刘再复的人学思想观。历史地看,它是一种关于"人的现代化"设计的较为积极的现代性方案;但同时,这一理论在人学问题的思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主体性是流动的、多样的。当前,我们应该致力于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论视野中的人的主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指人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即人对活动客体处于主导地位。合理实现宣教者和受教者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的主体性,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I expand on the premises of Jesse Bazzul’s thesis in his paper, Neoliberal ideology, global capitalism, and science education: engaging the question of subjectivity, 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ideologies within the culturally emerging logic of science exposes the incommensurability of intents and purposes in its methods and epistemology. I argue that science needs to acknowledge the subjectivity at its core to make space for non-absolute agents and new fields of study.  相似文献   

14.
主要是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笔者在分析文本时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张爱玲的人生体验,从无意识,"三重人格结构"和梦的理论三个方面对《半生缘》进行剖析。在这样的深度挖掘下,《半生缘》这个作品的内涵得到了一个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Freud saw the dream as occupying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s theoretical model. If there were to be problems with his theoretical account of the dream then this would impinge upon proposed therapy and, of course, education as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the instincts and the institution of culture. Wittgenstein, whilst stating that Freud was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raised several issues in relation to psychology/psychoanalysis, and to Freud in particular. Why would Wittgenstein have seen Freud as having some important things to say, even though he was sharply critical of Freud's claims to be scientific? The major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re, in Section 1, the scientific status of Freud's work—was it science or was it more like philosophy than science; the analysis of dreams; rationality, and dreams and madness. Section 2 considers Freud and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indignity of Freud's notion of ‘the talking cure.’ Section 3 considers psychoanalytic explanations not as theory but as a manner of speaking: ‘une façon de parler.’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日记和书信中的相关评述及梦记录为读懂《乡村医生》提供了线索,作家与作品、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复杂联系由此可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是理解这一作品的重要参照,《乡村医生》的若干场景可以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找到来源并得到解释,而这一作品反过来也可以看作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戏仿;语言学一精神分析的分析还可以切入到作品的微观层面,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主义式的整合,呈现作品生成的机制;以文学、哲学和宗教传统为参照,作比较研究与寓意解读,可以揭示出这一作品深广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我国宣传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主要阵地之一,如何推动我国高校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笔者认为要努力建设“生态高校”,着力培育高校生态主体(各级管理人员和师生等)的生态文明观,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国高校的教育梦,进而实现人民的教育梦即中国的教育梦。  相似文献   

18.
梦及梦境探索是个亘古不变的人类永恒主题。迄今为止,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仍被认为是现代科学研究梦的经典教科书,同时也是精神分析的最重要的著作。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愿望的(伪装的)满足。本文从精神分析角度来对影片《盗梦空间》进行分析,解读了影片中的时间效应、梦中梦、阻抗及其他象征,深刻揭示了"梦是潜意识心理现象的自我表演"的涵义。  相似文献   

19.
瓦雷拉等生成主义者一直将他们在《具身心灵》中的工作看作是梅洛-庞蒂思想的延续,实际上他们只接受了梅洛-庞蒂早期的“具身主体性”思想而没有注意到梅洛-庞蒂后期的“肉身存在论”思想,尤其没有注意到梅洛-庞蒂后期对“具身主体性”思想所面临的主-客体二元论框架问题的批判。瓦雷拉等人对“前反思的身体性自我意识”的生成主义解释实际上奠基于梅洛-庞蒂的“具身主体性”概念上,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在接受梅洛-庞蒂早期思想的同时也将二元论框架引入他们所坚持的“生成的主体性”中来,其后果是“生成的主体性”还不是具身的。梅洛-庞蒂后期通过引入“肉身”概念阐明了身体和世界之间的特殊的交织状态,这一概念有利于生成主义冲破二元论框架,也有利于生成主义避免“前反思的身体性自我意识”诘难。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主体观念的流变中,精神分析学说的无意识主体观颠覆了人类理性主体观念,直接影响了文学的主体现。在新时期文学语境中,它深刻影响了小说中的审美表现和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